02.28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說烏龍茶,閩北巖茶是繞不過去的一大門派。

說起巖茶,肉桂和水仙永遠是主流話題,要不也不會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精華提煉了。

不得不承認,巖茶的文化極其深奧,一般人兩般人三般人都不敢說自己懂巖茶,作為四般人我更是對其小心翼翼。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畢竟涉及複雜的半發酵工藝,豐富的品種類型;難以掌握的烘焙技巧;不可複製的山場氣息;不可預測的酶促反應合成什麼樣的芳香類物質?不可捉摸的烘焙過程產生聚合反應會出現什麼香氣?當然還會因為樹齡、生長環境等原因產生一些其他的滋味、氣息。

這就是巖茶,變化莫測;這就是巖茶,魅力無窮…

回過頭來說水仙:“醇不過水仙”。我們都知道,水仙只要工藝到位,醇爽感是非常好的,這種醇爽感會伴隨一些其他的滋味體現在喝茶的感受裡。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老樅水仙茶樹

假如說是一款品質到位的老樅水仙呢?那麼在體驗滋味的過程中,我們還能享受一些其他的滋味氣息,最常見的是:樅味,青苔味,他們往往被融合在花果香、火功香中。

對於很多人來說,什麼是樅味,什麼是青苔味?他們難以捕捉到,或者說不知道怎麼體會?

這就好比是,常見的香蕉,我們都知道什麼味道,在聊天的時候,我們只要說像香蕉味,那麼彼此就很容易意會。但是,有一種水果叫“箭葉橙”,我沒見過也沒吃過,據說是香氣非常清新好聞,甚至用來製作香水,你吃過嗎?如果你也沒吃過,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滋味,我們無法體會無法描述。唯一的好辦法:那就是吃。試過記住才能清楚。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箭葉橙

對於喝茶的我們來說,很多人對於“樅味、青苔味”也是不能體會或者沒有捕捉到他的滋味氣息。這對於判斷是不是老樅水仙,就會產生障礙。更何況,喝茶,喝懂茶,知道好在哪,那體驗的過程會更美好。其實這也並不難辦,只要找一款標杆茶(教材級)的老樅水仙,讓大家試泡、試喝,記住特徵,那自然而然就能辨別樅味和青苔味。

所謂的教材級茶,指的是想要表現的特徵明顯,這才能用來當教材。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大姚有多高?

站一起,會有參照。

考慮到很多人的需要,我們為大家推薦一款吳三地老樅水仙。這款茶、樅味(木質味)、青苔味(清涼感、植物氣息)表現很到位。為了讓特徵更清晰,我們只做輕火烘焙,這是為了防止火功香在一定程度上遮蓋住樅味和青苔味。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第一道開水沖泡,直接體現濃郁的花果香,蓋香中前調中調尾調有所變化。可謂豐富。

由於是輕火,所第一道就激發了香氣。

對於巖茶來說,很多人是不敢做輕火功的,除非品質極佳,缺陷極少。因為輕火功很容易暴露原料的品質問題。

因為品質好,所以我們堅定的不繼續烘焙,留下來做教材茶。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開水沖泡,第二道:大家仔細體會,有稍許清涼的植物氣息,那就是花果香中攜帶的青苔味,語言難以表達。

所以建議大家用此茶當教材體會。

希望大家仔細聞蓋香。

注:用蓋碗沖泡(便於體驗香氣),不要用其他茶具。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開水沖泡,第四道葉底:

葉底逐漸伸展,色澤潤綠,粗壯肥厚,柔軟明亮。

葉底有幽幽木質香體現。

為什麼現在樅味才清晰出來?因為花果香的濃度下降,遮蓋樅味的能力下降。

茶湯金黃,回甘生津快,醇度高。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杯綠茶

翻扣過來的葉底。

……

喝茶、學茶就是這樣,很多東西無法清楚描述,而最好的辦法是現場用標杆茶當教材學習,直接體會,對於茶山上長大的我們來說也是有意無意的在這樣的場景裡面慢慢進步的。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學茶,如果單純的聽人家說,看人家的文字,我想很不好:

一是每個人對文字的理解不一樣,所以會有偏差;

二是每個人對滋味的體會不一樣,所以會有偏差;

三是每個人對茶的理解不同,所以傳播的過程會有主觀思想;

四是很多東西只可意會,但是意會的前提是需要一定的實物引導,否是叫臆想。

五是傳播者的語言不一定是對的,不一定是適用現實的,那最好的辦法是真實體驗。


茶知識 | 喝茶,學茶,沒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中國烏龍茶茶葉收藏


喝茶,學茶,沒有什麼訣竅,要真說有的話:

那麼多喝貨真價實的茶,多喝有代表性的茶,多嘗試悶泡,多嘗試對比,就是訣竅。

對於變化莫測的巖茶,難以捉摸的巖茶,多喝有代表性的茶更是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