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今天的朋友圈被朋友小D家的孩子參加舞蹈節目比賽的照片刷屏了。我的朋友顯然非常為自己的女兒自豪,她能看出女兒的努力。

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的焦慮。舞蹈課的老師佈置了日常的家庭練習,可小D覺得這些練習動作太過複雜,在家裡無法正常進行,於是他們就跳過了這些練習。然而,當老師獎勵了所有按時完成練習動作的孩子的時候,小D的女兒沒有,不出意料的,小姑娘哭了起來並且感到焦慮。

“現在每件事都變成了一場戰鬥。我的女兒開始做噩夢,還經常戳自己的手臂。”小D擔憂地說。她和女兒談了關於焦慮和失望的事情,但卻沒有用。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直到女兒的舞蹈課放假了,小D發覺女兒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覺得她變得輕鬆許多,也不怎麼戳自己了。而且她的睡眠也變得好了起來。我覺得她在舞蹈課方面真的承受了太大的壓力,這不是一個5歲的小孩子應該承受的。”

小D事後說,她確實陷入了現代育兒的怪圈——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能夠炫耀的“物品”。

“因為我想,她是個很好的舞蹈苗子,我應當給她最好的,讓她也能覺得自己特別棒。”但是小D又補充說:“可很明顯,她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很厲害。”


“現在的孩子活得真的太累了!”

《時代的壓力》(Generation Stressed)的作者指出:“較之以前,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我們的文化對孩子的產出和成就要求變得前所未有的高。這種壓力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以至於最近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藥物學會將那些在名校中的孩子列入了高風險名單——這些學校有著高標準的分數線、它們的畢業生則會去到有更高名望的學校、參加更多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孩子會更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和行為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和藥物濫用。在這點上,這些孩子可能比生活在壓力較小的學校中的學生情況更糟糕。

問題是,壓力不僅僅來自學校——在家中,父母還會不斷強化他們的高期望,我們可以稱之為“高壓育兒”。現在,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能感覺到競爭性,而且很多兒童對自己是如何被評估的有著過於清醒的認知。

前兩天,一位媽媽還和我說她家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回家後擔心地和她說,同學成績比他好,他擔心自己將來考不上大學。這位媽媽一方面覺得很好笑,才這麼小的年紀就擔心那麼遠的事情,另一方面她也覺得有些心酸:現在的孩子活得真的太累了。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及時注意孩子內心的焦慮


我們不能否認也不能逃避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還是應當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多多鼓勵他們,盡力給他們一個將來回憶起來不會太苦澀的童年。


l 重整計劃

無論參加什麼課外班、興趣班,我們首先應當確保孩子最基本的生理要求得到滿足。比如睡眠充足(上小學的孩子的睡眠時間應當是9-11個小時,睡眠不充足會直接導致學習效果下降、情緒不好)、營養均衡。還有,小學年級的孩子實際上每天是需要1-2個小時自由玩耍時間的,但這不包括看屏幕。這種自由玩耍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促進額葉皮層的發育,對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牢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2 讓失敗/錯誤“飛”一會

“現在的父母幾乎不給孩子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加拿大的一位臨床心理學家表示惋惜。

舉個例子。幾個小孩兒在一起玩,你的孩子(已經不是在學習分享的年紀)不想把玩具分享給他的小夥伴,然後那個小夥伴生氣了,不再和你的孩子玩耍。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上前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分享玩具,而是就讓事情這麼過去。如果你的孩子還想繼續和那個小夥伴玩耍,那麼他會知道應該分享玩具,他從這次事件中學會了如何與小夥伴相處。反過來,如果我們去幹預了,孩子得到的信息便是“不管我做了什麼錯事,媽媽都會來幫我處理”。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3 注重“看不見”的財富

“幾十年前,我們注重的是自己的價值觀、個人精神、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但是現在,人們的自我價值更多的是我有多出名、我有多少錢、我的微博上有多少贊。”一位退休的老師回憶道。

這種改變,不可避免地也發生在孩子身上。我們會表揚那些得高分的孩子,或者攀比誰得孩子馬上就要進入課外班的高級課程了。這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他們會認為如果自己無法達到下一個水準,他們就失去了自我價值。

可真正能讓孩子長成後有心理幸福感和滿足感的卻是一些微妙的、“看不見”的價值:努力地工作、富有同情心、關心愛護花草和小動物、對人友善、有創造性等等。這些聽起來確實很抽象,但這也是作為“人”,最基礎根本的東西,也是作為父母應該關注的。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注重孩子的天性

4 避免“泳池思維”

幼兒總是特別怕嘗試新的東西,比如游泳。相較於上一輩的父母傾向於強迫孩子去面對他們害怕的事物,現代的父母更多的會將孩子帶出這種壓力事件。但這也意味著,孩子可能永遠也無法學會如何面對嘗試新事物時的恐懼和不適感

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先停下來緩和一下,讓他們盡情地訴說自己的感覺,等他們冷靜下來以後,將事件分成幾小步,讓孩子能慢慢接受。拿游泳來說,可以先讓他在邊上看一個星期,再把腳放在水裡感受幾天。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5 築建親子關係

所有快樂的孩子都和自己的照顧人有著很強的依戀關係。和父母感情聯繫緊密的孩子會覺得家是能讓他們放鬆的地方。有著健康親子關係的父母能夠看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發現問題並提供幫助。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法也很簡單:放下手機,每天和孩子專心地一起度過一段時間,聽他說話和他交流。

同時,父母也得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孩子從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所以當你想幫助孩子的時候,最好先平復自己的情緒。

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壓力山大!高壓育兒不可取

作者簡介:土澳早教從業者,嬰幼兒睡眠諮詢師。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共同成長。關注科學健康的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