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嗎?

虛心日常VIP精彩視頻


一、先說說關於對正史的理解。所謂正史,我的理解應該是官方修訂的歷史教科書或是官方承認的歷史教科書,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後來的史學家認為這部著作尊重歷史事實可以做為歷史教科書。它不同於民間故事,口口相傳,版本各異;也不同於小說或其他文學作品,可以想象與虛構。它是嚴謹的,比較真實的,可以經的起推敲,讓大家普遍接受的歷史著作。

當然,正史,是不是一定可以還原全部真實的歷史?我看不一定。因為史學家的個人立場問題,因為要考慮政治原因,還因為收集的史料存在片面性,所以正史也不完全靠得住。以《三國志》為例,它是一部公認的研究三國曆史的正史。但是,它以曹魏為正統,對曹魏的相關記載文過飾非,袒護曹魏,這也是不可取的,其內容也是不完全可信的。所以,易中天先生說:看來歷史有時候離我們真的是非常地遙遠啊,我們已經很難弄清楚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了。

關於諸葛亮的正史資料大體包括:《諸葛亮集》《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進諸葛亮集表》《資治通鑑》《三國志注》等。

二、再來說說題目“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將諸葛亮的“厲害”講清楚就可以了。所謂“厲害”,也就是過人之處,別人不會的你會,別人做到了,你做的更好。所以他的生平過往也好,他的歷史貢獻也好,在這裡都可以不加以分析了。

我認為諸葛亮的厲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外交能力出色。何以見得呢?根據《進諸葛亮集表》記載:“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備,又觀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他27歲作為劉備特使出使東吳,聯吳抗魏,表現出一個出色的外交家的才能。小說中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都不是史實,但成功出使東吳,形成吳蜀聯盟,共抗曹魏,為奪取赤壁之戰的勝利以及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第二,政治才幹傑出。蜀漢的政治是什麼,是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一生都是為了這個政治目標鞠躬盡瘁。聯吳抗魏也好,北伐中原也好,勵精圖治也好無不是為了這個政治目標服務的。哪怕是孫權稱帝后,他特意派人祝賀,採取“二帝並尊”的策略,也是基於這個政治目的。他的政治才幹還表現在他出山之前即準確地預見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形勢。此外,在劉備死後,他鐵腕治蜀,將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等不同派系的人團結在一個政權之下,絕非等閒之輩。

第三,治國能力突出。《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的治理國家的能力和管仲、蕭何是一個層次的。劉備西取成都,諸葛亮在大後方,坐鎮荊州。後來“而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這都充分表明諸葛亮在劉備創業和主政時期,他扮演了蕭何的角色:籌備糧食、擴充兵源、處理後方日常事務。他治國能力突出的表現是什麼呢,根據《進諸葛亮集表》記載:“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向外連結東吳,內部平定南越的叛亂,明訂法律制度,整頓軍備,又對於工器技巧,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嚴明,獎懲必定遵守誠信的原則,沒有做惡事不受懲戒的,更沒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揚的。終於能做到官吏中沒有奸詐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勵,路旁有貴重的東西擺著,也不會有貪心的人去撿它,強壯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強食。你想想,能夠讓一個國家政治清明、讓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這絕不是隻有一般能力的丞相能夠做到的。

第四,創新能力無雙。根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這句話是說,他發明了連弩、木牛流馬、八陳圖。能夠發明創造這些超智慧的東西,擁有這樣的能力,諸葛亮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