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行業、國家,甚至擴大到了全球範圍。

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在這場大浪淘沙的困境中,數字化高的企業無疑可以平安度過,但對於疫情過後才能復甦的企業來說,這是場具有毀滅性的災難。

陳春花老師在她的文章《此次疫情,企業必須做出5個變革》中指出,企業必須進行數字化變革,擁有數字化能力。把疫情危機,變成企業自我變革升級的契機。



近年來,國家全面打造數字經濟的動作越來越大,那什麼才是數字化轉型?

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數據”的重要性。

數據作為生產的基本要素,數據的生產、加工、處理、交易和消費,在整個經濟活動鏈條中產生決定性作用。

簡而言之,數據是整個經濟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而人是數據的產出者,關注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關注數據,更是關注人!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採用主流的數字化技術,如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學習等,並利用這些技術改造工作及服務流程,使其具備線上的數字化功能,並達到為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內在需求。

企業要提高產品價值和客戶體驗感,向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要打破過去的利益格局,以不同的方式與客戶建立聯繫。而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增加技術,其轉型重要目的就在於改變企業領導人及員工的思維方式,從而使新業務流程順利執行並達到數字化啟蒙。

我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技術,使企業具備現代化的工作流程,協同組織同步變革,創新產品價值鏈,讓數據發揮最大的力量,進而更好地服務於人。

二、為什麼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1、落後的企業系統,終將會被淘汰出局

從阿里巴巴對零售業的影響,到Facebook對出版業的影響,傳統行業正面臨著“門外漢”和時代工具——數字化運營的挑戰。

從 1990 年開始,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革命到來,數字化轉型一路高歌猛進,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操作系統加快轉型升級。

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而停留在原地的企業,就像過時的電腦系統,沒有程序員維護,老舊卡頓,沒有安全可言。

技術正在以多種方式重塑企業,如果不採用數字化轉型戰略,競爭對手就會找到你的弱點,並給予致命一擊。

據報告顯示,數字化的採用,極大削弱了北美或歐洲可能擁有的任何歷史競爭優勢,這些優勢使新興經濟體的領導人得以超越同行,亞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技術正在成為廉價消費品,超越同行越來越容易

隨著人工智能(AI)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出現,大部分企業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許多企業發現,新技術帶來的顛覆,與多年來積累的基礎設施、技能或客戶無關。

2017 年崛起的幣安數字資產交易所,僅用10 個月時間,收入就超過已有 148 年曆史的德意志銀行,與德意志銀行 10 萬名員工相比,幣安僅 200 名員工。世界矚目的分佈式存儲傳輸協議IPFS,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激勵層Filecoin,調動全球資源,使用新的商業模式、融資模式,致力於顛覆Http,成為新一代的互聯網。

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拿可以控制中國大多數人時間的產品抖音來說,網紅經濟被利用到了極致,口紅一哥李佳琪的業績可以抵得上幾個上市公司,賀歲片《囧媽》播出形式的顛覆了電影行業商業模式。超越與顛覆時常上演。

技術的低成本和新起點,正在拉平競爭環境。數字化也正在幫助聰明的企業家和具有開拓精神的高管們改變既有的經濟秩序。

Forrester的一份數字商業狀況報告表示:“數字時代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在未來5年,企業將開始看到數字業務對其大部分收入的影響。”

3、數字化技術和客戶需求正在迭代更新

過去幾年,我一直在研究區塊鏈領域,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快速造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生產關係,打破了過去的組織模式,構建了新的價值互聯網。

這一點,就像過去的工業革命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數據量越來越大,當我們面臨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覆蓋全球的超級圖書館時,我們需要更多的工具,更先進的技術幫助我們處理、儲存和檢索,以便我們能隨時調閱。

隨著數據信息規模的進一步膨脹,我們和信息的關係開始發生了逆轉。進入信息流時代,我們不再需要去尋找信息,信息開始尋找我們。

IBM CEO羅睿蘭在採訪中說:“對於科技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數據。人們說起數據,常常是指公共搜索引擎能搜到的東西,但這隻佔世界上所有數據的20%,我們嘗試解鎖隱藏在個人防火牆後面的80%,價值就蘊藏在這部分數據中。每個人都擁有大量數據,只是不會加以利用。我們相信,如果可以解鎖部分數據,你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這方面的市場價值2萬億美元,我們追求的是這個市場。”

但是,相對於大公司的聰明,用戶也越來越不甘於做一個單純的消費者、數據的貢獻者,數據價值的量化和傳遞開始被人們關注。區塊鏈技術的誕生,讓價值互聯網應運而生。寡頭壟斷讓消費者不再覺得舒適,用最重要的數據資本讓自己也能分一杯羹,成為很多消費者新的訴求。

三、數字化的力量不可小覷

這次疫情的關鍵時刻,線上信息的傳播對疫情的防控和物資的救助起到了重要作用。復工期間,2 億人啟動在線遠程辦公。不可忽視的是,大數據與人工智在這次疫情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陳春花老師在她的文章中舉例:騰訊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等醫療互聯網服務平臺,打造線上諮詢醫生,快速簡單判斷病情,減少線下接觸,避免交叉感染,提升了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AI 算法使新冠病毒 RNA 分析時間從 55 分鐘縮短到 27 秒,百度智能外呼平臺用語音機器人代替人工,幫助政府、基層社會快速完成居民排查。

企業微信釘釘在線開放工作平臺,一些擁有數字化能力的企業也能施展拳手,比如媒體等。

在這次疫情下,遠程辦公帶來的組織形式的變革,尤其值得我們關注。近日我在得到的邵恆頭條看到一家堅持遠程辦公15年的公司,它的運作模式,值得我們借鑑。

“2005年創立Automattic,是一家徹底的遠程辦公公司,他們沒有辦公室,唯一的一間總部辦公室因無人使用在 2017 年關閉。目前該公司有1170名公司員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76個國家裡。”

焦仕可: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

我想你可能想問:

1、他們公司節省下來的成本都做了什麼呢?

Automattic公司將節省下的辦公場地成本給員工發補貼:新入職的員工可以拿到2000美元改善自己的辦公環境。員工如果覺得在共享辦公空間或者咖啡廳辦公效率更高,公司也會提供租金補貼,或者為咖啡買單。

2、他們完全遠程辦公,業績怎麼樣?

事實上,在2019年,他們公司的最新估值已經達到了30億美元。這家公司旗下有一款知名的網站構建系統WordPress,全球使用量排名第一。全世界的網站裡,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用它搭建的,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等等知名網站。

3、遠程辦公,他們的協作效率會不會很低?

事實上,不僅不低,還非常的高效。說到這點,也就是這家公司的最特別之處:從員工的招募環節,到公司的管理模式,都時刻把“遠程”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除了協作軟件,這家公司的支持系統之一,就是找到對的人。從開始招募,就找適合遠程辦公的人。

面試環節:從面試環節開始,直到確定入職,都是線上完成,就連和由公司創始人進行的最後一輪面試,應聘者都是通過網絡聊天的形式進行面試。面試還不是視頻聊天,只是文字對話。

試用期:在經過初篩後,候選人還要參加3-8周的“遠程試用”,參與到真實的項目當中。只有通過試用的人,才能拿到最終面試的機會。對於Automattic來說,遠程協作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不需要員工到辦公室報到,在面試階段就開始“試用期”。Automattic讓招聘環節,最大化地接近公司真實的工作環境。合不合適,拉出來練練就知道了。

對此,公司的創始人馬特·穆倫威格Matt Mullenweg說了他比較看重的兩點特質,第一,主動性高;第二,寫作能力好。並解釋說,清晰的寫作代表著清晰的思維,不管這位員工是設計師、程序員或者銷售,清晰的思維都是一個大前提。而且,寫作能力也意味著,可以在遠程辦公的時候進行有效、清晰的書面溝通,提高溝通的效率。

雖然現在 Automattic當初也試過正常面試,但很快就發現候選人面試的表現,和工作中的成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後來才改換了這套新的“遠程招聘流程”。

管理環節:一切制度都圍繞著適合遠程辦公的要求而制定。Automattic公司採用了完全扁平的架構,員工沒有上下級的關係。每個員工都是獨立的工作單元,所有的工作都依靠項目組來進行,讓員工工作的靈活度最大化。

Automattic為了增強員工之間的聯動,激發員工的創新,不設立“項目經理”這個固定崗位,而是鼓勵團隊自由嘗試新的工作組合、合作方式。在發現問題後,成員可以自行組隊攻破和解決問題。有些小的項目組成員就只有2個人,大的項目組也不超過12人。

關於考勤:在Automattic,遠程工作並沒有考勤,工作時間也不固定,但是最終,每個人的表現都要靠最後的結果來說話。Automattic的創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晚起,你可以去打高爾夫,然後從凌晨2點工作到5點,關鍵問題是你到底做了什麼?”所以公司強調,每個成員的權限和衡量結果的標準,都要定義清楚。

雖然很多公司也把扁平化、強調結果的原則視為金科玉律,但是魔鬼在細節。

協作工具:Automattic自主研發了一款交流協作工具,叫P2。運功可以在這個像博客一樣的工具裡發佈內容、發表評論,雖然員工各自有分組,但內容完全公開,大家隨時查看別人的信息和新回覆,P2裡還內嵌著搜索工具,可以隨時查詢你需要的內容,幾乎70%的項目都在這個協作工具上完成。

公司裡所有和工作相關的對話、文件、會議紀要和培訓文檔等等,都對全公司員工可見,公司的一切資料都100%透明化。每個員工能直接檢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數據,而不是去找管理著這些數據的人,提高了不少效率。

雖然這個方案在大多數管理者眼中聽起來太極端,但是他們的溝通效率,確實是做到了極致。

根據研究公司“全球職場分析”(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到了2018年底,僅美國至少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佔美國工作人口的16%-19%。目前,已經有超過八成的美國企業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像亞馬遜、希爾頓、戴爾等國際企業,都提供了遠程職位。

中國的遠程辦公人數也在慢慢增長,這次疫情爆發,2020 年創下了線上辦公的高潮 ,2 億人。

從表面看,遠程辦公只是改變了工作的距離和溝通的工具,但事實上,隨著這些基本因素的改變,人才需求、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都在發生變化。正如邵恆所言,遠程辦公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形態,它是一種新的組織結構。

就像英國的工業革命,其實很多人並不是因為用了技術改變了自己,而是從過去的手工制度換成採用新的工廠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完全改變了組織形式,催生新的時間觀念。

數字化轉型,不是單一的使用技術,而是通過使用技術以及技術背後的新制度,進而對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進行變革。

Forrester的一份報告稱,到2020年,公司高管預計47%的收入將受到數字產品的影響。儘管與其他行業相比,工業領域受到的數字化衝擊較小,但高管們認為這種情況將會改變,到2020年,工業領域37%的收入可能來自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還能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提升市場份額,更好的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四、儘管數字化轉型優勢明顯,但實施起來依舊障礙重重

一方面,是因為近一半的商界領袖對未來沒有數字願景,對數字化轉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不準備對這種轉型所需的技術進行投資。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領導人幾乎沒有做好準備,並且有自滿情緒。

除了對於數字化轉型的不重視,另外一點就是很多企業並不知道從哪開始數字化轉型。大多數人對於數字化轉型的概念覺得模糊,對到底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感到迷茫。

對於決策者領導來說,單一的技術和解決單一的問題,並不能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惑,

甚至在轉型的過程中出現偏差,認為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對數字化轉型失去信心。

再者,數據使用的法律風險也在逐步上升。隨著關於數據和信息使用權利法律的健全,例如GDPR等,對於不懂法的企業來說也將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挑戰。

最後的話:

一個真正的數字化轉型項目不僅僅是在傳統的模式上修修補補,而是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和流程,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利用數據的洞察力提供新產品。

隨著信息化和數據化的數字經濟時代到來,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打造數字化組織、數字化模式、數字化流程勢在必行。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說,“三十年前,那時的互聯網還是一片廣袤的處女地,無論你選擇什麼,都能輕而易舉地成為第一;同樣的,三十年後,一個老頭也會對你說:你能想象在2016年當一個發明家會有多棒嗎?那是一片廣袤的處女地!”Iphone誕生十餘年之後,手機與之相關的創新開始進入瓶頸期,技術變革已經在期待新的替代品到來。


不要總是捍衛過去,要讓企業的 DNA 裡面具有變革的基因。

數字化戰略轉型文章將會系列連載

作者:焦仕可,鏈世紀財經CEO、企業投融資顧問

研究領域:股權投融資及眾籌、區塊鏈、DAO、IPFS


鏈世紀財經為區塊鏈信息資訊平臺,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鏈世紀財經官方立場無關。鑑於中國尚未出臺數字貨幣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用戶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