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寒冬 券商“數字化”轉型

2018年,A股市場走勢疲弱,股指持續震盪築底,券商業績普遍下滑,營收、淨利同比雙降,甚至部分券商陷入虧損。券商投行更是雪上加霜,降薪、裁員、年終獎取消……面對行業寒冬,券商不得不過緊日子,同時積極尋求轉型。

首家外資控股券商獲批

11月3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依法核准UBS AG(瑞銀集團)增持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股比至51%。這是自今年4月《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佈實施以來,中國證監會核准的首家外資控股券商。

“瑞銀證券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券商,標誌著中國證券業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意義重大。”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外資券商具有較高的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能夠通過技術外溢效應和競爭效應提高國內證券行業的效率,從而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有利於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提高本土證券行業的國際化水平;外資券商在高端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具有技術、經驗上的優勢,可以滿足國內居民的高端理財需求,提高居民福利。

隨著外資積極控股券商,佈局中國市場,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國內券商或將形成大型頭部券商、特色化券商和國際化券商三足鼎立格局。

深港通運行兩週年

2018年12月5日,深港通迎來開通兩週年。

兩年來,深港通總成交額累計4.15萬億元。其中,深股通成交額累計2.87萬億元,日均成交額從開通首月的15.41億元增至今年11月的96.29億元,增幅524.85%;港股通成交額累計1.28萬億元,日均成交從開通首月的4.54億元增至今年11月的26.25億元,增幅478.19%。

5月31日,A股納入MSCI指數後,深股通日均成交額顯著增加,5月31日至8月31日日均成交額為90.10億元,較此前3個月日均成交金額增長6.26%;8月31日A股納入MSCI的比例提升後,深股通交易進一步活躍,今年11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已增至96.29億元。深股通佔標的交易金額的比例,從開通首月的0.54%增長至今年11月的3.91%。截至12月5日,深股通投資者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票達到21只,比去年增加了12只,其中有5只標的持股比例超過10%。

深港通開通兩年來,持續保持跨境資金淨流入態勢。截至12月5日,深股通累計淨買入2668.37億元,港股通累計淨買入1565.39億元,累計跨境資金淨流入1102.98億元。

市場分析指出,深港通在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重要渠道,為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家券商賣房過冬

最近一個半月,已經有3家上市券商發佈了賣房公告。

12月15日,華西證券發佈公告,擬將部分房產通過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分批公開掛牌出售。華西證券準備出售的房產是公司與成都雄川實業集團聯建的華西證券總部辦公樓B區項目(除自持物業外),該項目剛剛在今年11月29日竣工驗收。

公告稱,華西證券分得的B區項目資產賬面價值約3.72億元,評估價值達10.12億元。其中,本次擬分批公開掛牌出售的物業評估價值為8.17億元,且掛牌價格將不低於評估值。

至於賣房的原因,華西證券的解釋是“堅持主業”。公告稱,公司屬金融類企業,不得從事涉及房地產行業的經營,如上述房產全部自持,則不僅需要繳納物業稅,還得承擔相應的物業管理成本,出售上述物業可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公開信息顯示,華西證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0.17億元,淨利潤7.65億元。而本次擬出售房產的評估價值就超過8億元,已超過其淨利潤。

除華西證券外,另外兩家賣房“過冬”的券商分別是中原證券和國元證券。據統計,這三家券商擬出售房產的評估價值合計高達9.36億元。

滬港通迎四歲生日

2018年11月17日,滬港通迎來第四個“生日”。四年來,滬港通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持續促進內地與香港市場融合,提高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

截至2018年11月16日,滬港通運行四整年,累計成交金額已達10.31萬億元。其中,滬股通累計共930個交易日,交易金額6.05萬億元,日均交易金額65.02億元;港股通累計共912個交易日,交易金額4.27萬億元,日均交易金額46.77億元。

今年以來,滬股通成交金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116.25億元。自3月底開始,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趨勢較為明顯,累計流入約1500億元,展示了境外資金對A股市場的信心。

自5月1日起,滬深港通單日額度擴大4倍。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調整為520億元,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調整為420億元。

五家券商年內上市

2018,券商IPO熱度不減。

除部分券商尋求海外上市外,券商上市首選仍是A股。繼華西證券2月5日率先登陸A股市場後,今年以來,已有5家券商正式登陸A股,通過IPO融資途徑合計募資淨額為110.62億元。

具體來看,分別是華西證券(49.67億元)、南京證券(10.42億元)、中信建投證券(21.68億元)、天風證券(9.27億元)和長城證券(19.58億元)。至此,已有34家券商完成A股上市。

另外,在苦等10個月後,華林證券於12月7日終於迎來上市批文。12月17日,華林證券公告稱,原定於12月18日進行的網上、網下申購將推遲至2019年1月8日舉行。從今年年初首發過會,年尾才拿到批文,正式上市要等到明年年初,華林證券的IPO首發可謂跨了年。

此外,A股上市儲備軍充足。除剛於12月14日最新披露招股書的中銀國際證券外,在排隊IPO券商中,紅塔證券、國聯證券、東莞證券處於中止審查狀態,中泰證券已獲反饋。另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還有萬聯證券、國開證券、華龍證券、德邦證券、國融證券、湘財證券、渤海證券、財達證券、恆泰證券等9家券商處於“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

A股6月“入摩”

2018年,A股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

6月1日,A股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2019年6月和9月,A股還將分別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

“A股納入MSCI之路歷久彌堅,篤志而行,是中國股票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作為兩大重要時刻的親歷者,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蔣鋒表示,“A股被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體現了國際投資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良好預期,是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場投下的信任票。”

在“入摩”的消息提振作用下,外資持續大規模流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北上資金出現大額增長,年內淨流入6391.63億元。

A股連續被納入多個全球指數,意味著外資配置A股的渠道增多。雖然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大約在3%左右,佔比不高,但是增速很快(2014年至今幾乎翻倍)。目前僅計算MSCI和富時羅素指數,明年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就已經達到人民幣4000億元左右。2019年滬倫通落地,有望進一步加速海外資金的流入,成為明年流動性改善的推手。

星石投資首席投資官楊玲認為,外資入場將優化市場的穩定性:隨著機構投資者進一步豐富,市場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化,投資目標更加多樣,投資的同向性也就相應地弱化了,市場大漲大跌的概率也將相應降低。

七家券商跨境業務獲批

10月12日,銀河證券和中信建投相繼發佈公告稱,公司試點開展跨境業務的申請獲得證監會批准。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7家券商獲批該業務。

從跨境業務審批速度來看,2014年至2015年,僅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兩家券商獲批,之後兩年陷入“空窗期”。但今年以來,審批速度明顯提升:1月,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獲批開展跨境業務試點;5月,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相繼獲批;10月,銀河證券、中信建投也拿下資格。

除了獲取跨境業務資格,多家券商還通過收購境外機構或其股權佈局境外業務。比如,中國銀河證券於今年1月收購新加坡聯昌證券50%的股權。

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認為,券商傳統經紀業務等通道類業務基本走到了瓶頸期,而跨境業務試點與當前市場強調重資本與風險管理的思路一脈相承。

八成券商前三季度盈利

中國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的統計顯示, 131家證券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93.31億元,實現淨利潤496.55億元,105家公司實現盈利,佔比80.15%。

具體來看,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495.61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172.77億元、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66.73億元、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20.33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03.01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526.28億元、利息淨收入156.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有26家券商無法盈利,佔比達到19.85%,是中證協可查公開數據中的最差紀錄。

九券商連續9年獲評A類

7月27日,證監會發布2018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共有40家券商被評為A類,49家券商被評為B類,8家券商被評為C類,1家被評為D類。

其中,9家券商連續9年被評為A類券商,分別是:安信證券、東方證券、北京高華、國泰君安、銀河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銀國際。

2018年,有12家券商被評為A類AA級。其中,招商證券、中信建投連續9年被評為A類AA級,國泰君安連續11年被評為A類AA級。

十家券商債券承銷超千億

雖然2018年券商IPO承銷業務遇冷,但是受市場資金面與監管的影響,券商主承銷的債券發行規模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90家券商共承銷9372只債券,累計承銷債券金額3.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4%。其中,共10家券商總承銷金額超千億元。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穩居券商債券承銷榜前三甲,前十家券商承銷金額佔券商債券承銷總額的63.21%。

其中,中信證券以5003億元的承銷金額位居首位,共計承銷946只債券,市場份額達13.82%;緊隨其後的是中信建投,共計承銷828只債券,總承銷金額4154.54億元。排名第三的是招商證券,前三季度共計承銷了430只債券,總承銷金額為2703.99億元。

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來券商股權承銷規模約為1.1萬億元,同比降低25%;債權市場承銷金額約5.4萬億,同比上漲逾20%。

11家券商聯合紓困民企

11月2日,11家證券公司作為“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聯合發起人,就255億元出資規模已簽署了發起人協議,作為共同發起人發起行業系列資產管理計劃。

據悉,這11家券商分別是中信、海通、國泰君安、申萬宏源、銀河、華泰、國信、招商、廣發、中信建投、天風證券。這些券商基本都是淨資本排名靠前或者股票質押業務規模靠前的大券商。

不少券商表示,發起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凝聚行業力量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提高證券公司應對危機拓展業務的能力,有利於證券行業整體提升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水平。

中國證券業協會12月18日發佈數據,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管計劃啟動以來,截至12月14日,已有28家證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資管計劃和3只子計劃,出資規模總計417.11億元。截至目前,已有42家證券公司承諾出資規模累計達527.5億元。

從投資方面來看,目前有5家證券公司管理的系列資管計劃已進行具體項目投資,投資金額總計19.5億元。

中證協表示,下一步將倡導證券公司在堅持“市場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原則下積極行動起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A+H”券商將達12家

11月12日,申萬宏源連發16項公告,透露公司擬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並已獲得公司董事會通過。一旦成功赴港股上市,申萬宏源將成為第12家“A+H”券商。

申萬宏源證券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此次為申萬宏源母公司赴港上市。

目前,“A+H”上市券商有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中州證券,共計11家。加上發起港股上市衝鋒的申萬宏源證券,“A+H”券商將增至12家。

另外,華泰證券近日發佈公告稱,其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請,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覆。這意味著華泰證券或將成為首家“A+H+G”券商。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