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一起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經穴操作技術

針灸技術不止針和灸

通過之前的學習,相信大家都已經瞭解到,針灸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運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作用於人體的經絡或穴位,來防病治病的。可以說,經絡和穴位是我們針灸療法的主要作用對象。那麼哪些方法可以用於調理我們的經絡和穴位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經穴操作技術。

中醫養生:一起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經穴操作技術

常用的經穴調理方法有針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手法,並且熟練使用這些手法,才能更好地讓經絡服務於我們的身體。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針刺法。針刺法簡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的指導下采用不同的針具,如毫針、三稜針、皮膚針等刺激特定的穴位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針刺法是中醫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針灸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精確地作用於穴位的深層。針刺法的操作包含了消毒、進針、行針、得氣、留針、出針等幾個基本流程【操作:消毒、進針、行針、得氣(針體顫動)、留針、出針】。

本文來源於專欄《經絡養生與康復》原價59元,新課特價只需9.9永久收聽

這其中進針後"得氣"的反應非常關鍵。那麼什麼是"得氣"呢?得氣古稱"氣至",現代呢也稱為"針感"。是指進針後施以一定的行針手法【操作:提插捻轉】,使針刺部位產生經氣的感應。《靈樞經》有這樣描述的:"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也就是說,得氣是獲得針刺療效的關鍵。針刺後是否得氣,可以從患者對針刺的感覺和醫者的手下感兩個方面進行判斷。對於醫者來說:得氣是一種手下沉緊、滯澀、針體顫動、如魚吞鉤餌的感覺;而對於患者來說:得氣是一種針刺部位酸、麻、脹、重,或者循著經絡傳導、擴散的感覺。針刺法相對於其他的方法來說專業性更強一些,需要有一定的解剖學基礎才能操作。在針刺的過程中,還可能遇到暈針、滯針、彎針、斷針等針刺異常情況。

中醫養生:一起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經穴操作技術

因此,不建議普通人使用針刺法,以免發生意外。其實,刺激經絡與穴位,還有其他一些更簡單易行的、同樣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艾灸法。艾灸法是以艾炷、艾條為主要施灸材料,藉助燃燒時發出的藥力和溫熱刺激,對穴位或者病變部位進行燒灼、溫熨,以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一種方法。古語有云:"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總體來說,艾灸相對於針刺來說是一種溫補的方法,能夠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未病的時候施灸可以防病保健、益壽延年,並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雲:"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意思就是說有些病證使用針刺治療不一定會起效,可能使用艾灸法更為合適。這就說明了,艾灸法和針刺法同樣重要,可以作為針刺法的有效替代。所以也有了"針灸"這個詞。拔罐法古稱"角法",是以各種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施術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調整機體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拔罐法具有開洩腠理,祛風散寒、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簡便安全、容易操作、適應證廣泛。

刮痧法是以中醫經絡皮部理論為基礎,應用光滑的刮痧器具或者手指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拭,造成皮膚表面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以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刮痧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消腫等功效。從現代醫學來看,刮痧可以使局部產生熱效應,擴張局部的微血管和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受損組織的再修復、更新與功能的恢復。

中醫養生:一起來學習一些常用的經穴操作技術

刮痧不僅可以治療疾病,而且還可以保健,更重要的是刮痧非常容易學習。按摩是指運用特定的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中醫學認為,通過手法的作用,可以起到調整陰陽、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理筋整復的效果。

按摩可以消除身體的疲憊感,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更好的改善肌肉的彈性,促進慢性疾病的恢復,並且有利於女性的美容養顏。總而言之,針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都是通過刺激人體體表的穴位來激發相關經絡,發揮其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從而實現經穴養生。除了針刺法,其他的幾種方法都是很容易被掌握的。相信經過我們的講解,大家都可以用來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