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就是留住美,留住我們永遠不變的根和方向

我是自幼為中華歷史文化迷戀、痴狂的歷史文化領域創作者油茶絲語,歡迎喜愛中華歷史文化的你加入,隨著絲語一起從中華典故開始,開啟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探索之旅。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燦爛輝煌。典故,在我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可以說由來已久,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大家園裡的一朵奇葩,是凝練的語言,是濃縮的歷史;當我們“逆行”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典故就如同歷史長空中一顆顆耀眼的星星,輝映你我的人生之路……

留住鄉愁就是留住美,留住我們永遠不變的根和方向

今天,絲語將帶你走進“楚囚南冠”的情與景。

(13)、楚囚南冠

該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

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春秋的時候,鄭國在晉國的幫助下打敗了楚國,俘獲了楚大夫鍾儀。為了討好晉鄭國將這個俘虜獻給了晉國。

後來,鄭國轉而附好楚國疏遠晉國,導致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

有一次,晉侯到軍府視察時,看到了鍾儀。他就問:“那個帶著南方人帽子的囚徒是什麼人?”一個隨同的官吏說,此人叫鍾儀,是當年鄭國獻給晉國的楚國俘虜。想到鄭國過去對晉國親近,現在卻反目為仇的情形,晉侯不由得感慨良多,就下令釋放了鍾儀,並且親自召見了他。

留住鄉愁就是留住美,留住我們永遠不變的根和方向

鍾儀對晉侯的寬宏大量十分感激,連忙向晉侯下拜行禮。當晉侯瞭解到鍾儀的身世,知道他家世代都是樂官之後,又問他是否會奏樂時。鍾儀說:“這是我們家祖傳的職業,我不敢做其它事,只會奏樂。”

晉侯就命人拿來了琴,讓鍾儀演奏。鍾儀彈起了楚國的民間樂曲,琴聲很是傷感。晉侯就向鍾儀打聽楚王的情況,鍾儀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推辭說:“君王的事,我怎麼會知道呢?”

後來,晉侯將見到鍾儀的事告訴了範文子,文子很感動地對晉侯說:“這個楚國人說起祖業來如此恭敬,不敢違背。 讓他奏樂,奏的也是本國的音樂,不忘自己的故國。君侯不如放了他,讓他回去為晉楚友好出力呢?”

留住鄉愁就是留住美,留住我們永遠不變的根和方向

於是,晉侯就聽從文子的建議放了鍾儀,並準備了豐厚的禮物讓他帶回楚國,謀求兩個的和平。

後來,人們就用“楚囚南冠”來形容被囚禁的人或困居他鄉,仍然懷戀故土的人。

昔為江南子,今作江北客;月過三江千百峰,思憶萬萬重。短笛吹舊夢,長蕭添新愁;日掠九州層層浪,鄉音夜夜濃。

留住鄉愁就是留住美,留住我們永遠不變的根和方向

留住鄉愁,留住美。其實,鄉愁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永遠不會變的牽掛,是“離人(子)”內心期待的美,是我們無法割捨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只有當人民真正富裕了,故鄉美了,鄉愁才真正留住了,我們漂泊的心才會稍稍安了。

所以,留住了鄉愁就是留住了美;留住了牽掛就是留住我們不變的根,留住了我們永遠不會迷失的方向!

我想這就是“楚囚南冠”的現實意義所在!歡迎閱讀交流!期待您的點贊和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