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古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其他地方的人們還處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古埃及已經擁有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古埃及人修築的

金字塔,至今人們還無法完全破解其中的奧秘。還有古埃及法老特殊的喪葬習俗,木乃伊,製作手續繁雜,引起了後世史學家的諸多猜測。然而,古埃及在歷史上留存的文學創作似乎並不廣為人知。相比於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華夏文明,從先秦的《詩經》《楚辭》,到漢朝時期的賦體《上林賦》《三都賦》,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唐詩宋詞更是泱泱華夏文明的一刻璀璨的明珠,元曲明清的小說亦是成就斐然。那麼,四千年前的古埃及文學創作當真是成就平平?下面我們來淺析古埃及文學創作的發展歷程。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1、 古王國——文學創作的初步形成

古王國時期,隨著埃及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的確立,埃及的王權逐漸發展,宗教意識也逐漸普及。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也應運而生,充分反映了古埃及人民的宗教信仰、王權崇拜、平時生活等等豐富多彩的思想文化。由於古埃及的文學創作脫胎於宗教傳說和信仰,因此這一時期主要出現的是宗教文學和教諭文學以及傳記文學。

宗教文學又稱"金字塔文",是古埃及盛行的在法老的金字塔墓葬中鐫刻的銘文。名動一時的"圖坦卡蒙法老的詛咒",正是古埃及人刻在圖坦卡蒙法老金字塔內部牆壁上的,用來驅趕盜墓者以免攪亂法老的安寧的咒語。古埃及人相信,刻寫了這樣的咒語,法老王的陵墓就會得到神靈的保佑,從而保證法老王的靈魂可以順利地到復活重生,繼續享受特權。在烏納斯王的金字塔文中,咒文的意思大致是"烏納斯王沒有死""烏納斯王復活了""烏納斯王像奧西里斯神一樣,復活又生存"這樣祈禱國王轉世再生的話語。金字塔文涵蓋了祭祀、宗教、天文地理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教諭文學是古王國時期世俗文學中最重要的文學,又稱"智慧文學"。教諭文學的主要內容是勸人為善,告訴人們只有在今生多做好事來生才能獲得優渥的生活,同時還教導人們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妥善處理周邊的人際關係。教諭文學大多采用父子對話的形式,隱含著對年輕人的教育和告誡。古王國時代最早的教育文學是《對卡蓋穆尼的教誨》通過胡尼王對自己的兒子卡蓋穆尼談話教育人們保持節制謙虛的美德。《哈爾傑德夫教諭》講的是王子哈爾傑德夫教育自己兒子要安安穩穩成家立業,規劃生活。

《普塔霍特普教諭》是教諭文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寫了普塔霍特普王教育孩子要時時刻刻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平和的心境。例如:"不要因你的知識而使你的心靈得意,不要因你是個聰明的人而自信。要與愚者和智者商討,技能的極限不能被達到,而沒有技能的人為他的全部厲害去裝備。""公正是偉大的,而他的正義是永恆的;自從他被造就以來,它不曾被侵犯,而忽視法律的人將受到懲罰。"在家庭關係上,普塔霍特普主張珍惜自己的妻子,反對和妻子以外的女性有不軌的行為。"在家中愛你的妻子,填滿她的肚子,蓋上她的後背,為她的身體配置油膏。在你活著的時候,使他的心高興。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傳記文學是王公貴族大臣死後刻在墓碑上的傳記。比較著名的傳記有《梅騰傳》、《大臣烏尼傳》《哈爾胡夫傳》。《梅騰傳》詳細記載了梅騰一生的官職履歷。《烏尼傳》烏尼為官的政績,尤其是審問了解決了一場後宮的陰謀。在《哈爾胡夫傳》中,講述了鉑闢二世王和哈爾胡夫之間的一些軼事。

在古王國時期,埃及的宗教文學和教諭文學以及傳記文學形成了初步的規模。

2、 中王國——文學創作的進一步發展

在中王國時期,原本的宗教文學,教諭文學和傳記文學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宗教文學不再是先前的"金字塔文"而是以棺文的形式出現。文學的發展方向開始偏向世俗化,開始出現了較為通俗的故事體裁的文學作品,包括神話故事、敘述故事、傳奇故事等等。《一個能說善辯的農民的故事》是敘事故事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農民去外地以物易物交換東西但是外出的路上被打劫,便到了王城向宮廷總管蓮西和國王申訴,但一次次的申訴卻被毫不留情地駁回。絕望中的農民對官員們只顧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活,去毫不在百姓的生活困頓發出了聲淚泣下的控訴:"現在正義終於到了來世,它與執行它的人一起走進了墓地。當他被埋葬時,他的名字消失在了大地上。"雖然最後經過農民鍥而不捨的第九次上訴,事情最終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上層貴族的橫行霸道,自私自利也在故事中暴露無遺,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辛努亥的故事》是神話傳說的傑出之作,講述了宮廷侍從辛努亥因為宮廷鬥爭的緣故,不得已逃到了巴勒斯坦和南敘利亞一帶,並且得到了當地國王的委以重任。儘管他在異國他鄉平步青雲,妻兒在側,卻依然對故鄉埃及思念不已。而此時的埃及也平息了宮廷政變,辛努亥向埃及國王請求回到故鄉並且得到了准許,最終葉落歸根的故事。這篇故事的內容和教諭《阿蒙尼姆赫特的教諭》所講述的故事完全吻合,很可能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

最富於冒險的傳奇故事《傳播遇難者的故事》,講述了埃及人去"採礦國"途中船隻遭遇風暴而沉沒,唯一倖存的水手在小島上遇到了一條神奇的大蛇。大蛇不僅沒有傷害他,還告訴他四個月後會有船隻經過來救他。果然四個月後出現了路過船隻將他搭救,臨走時大蛇還送給了他很多島上的特產。這個故事的寫法和後來的《天方夜譚》中的《辛博德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被認為是《辛博德故事》的靈感來源。同時,中王國時期,開始出現了在民間口耳相傳的詩歌。在中王國時期,埃及的宗教文學、教諭文學和傳記文學,進一步發展,埃及文學開始走向通俗化,出現了通俗的故事體裁的文學,詩歌開始形成。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3、 新王國——文學創作的新高峰

在新王國時期,埃及的文學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同於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文和中王國時代的棺文,新王國時期的宗教文學以《亡靈書》的形式廣為流傳。亡靈書寫在紙草或者皮革上,由各種各樣的咒文彙編而成,表示自己生前清白無過的同時讚美太陽神拉神和死神奧西里斯以請求神明對自己生前的過失從輕處罰。較之之前的金字塔文和棺文,《亡靈書》在內容上有著一定的完善。《亡靈書》有一段中寫道:"我沒有作惡,我沒有虐待牲畜,我沒有在真理之地(神廟和墓地)犯罪。我沒有知道不應知道的事情,我沒有作過任何危害。……我沒有褻瀆神明,我沒有搶劫窮人。……我沒有殺人,我沒有指使殺人。"力圖澄清自己的清白無辜。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在新王國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散文故事和小說。歷史故事《奪取約帕城》,講述了圖特摩斯三世或拉美西斯二世在遠征西亞的途中,巧妙運用計謀佔領了約帕城,這個故事被部分人認為是特洛伊木馬計的原型。宗教背景的故事《兩兄弟的故事》講述了弟弟瓦塔在繼任國王途中先後三次被殺死亡又被兄長復活,最後弟弟去世,兄長繼承王位,情節光怪陸離,富有傳奇色彩。

在中王國時出現雛形的詩歌在新王國時期得以盛行,出現了大量描寫國王英明神武的頌歌和祭祀讚美神的作品。有《阿蒙·拉頌》、《阿吞頌》、《奧西里斯頌》和《對赫列姆不將軍的祈禱和頌歌》。其中流傳較為廣泛的是《尼羅河頌》,"萬歲,啊,尼羅河:從大地裡湧出,使埃及興旺!"充分表達了埃及人對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尼羅河的讚美。在新王國時期,宗教文學,散文故事和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淺析古埃及時期宗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總之,在古王國時期,埃及的宗教文學和教諭文學以及傳記文學初具規模,中王國時期,埃及的宗教文學、教諭文學和傳記文學,進一步發展。埃及文學開始走向通俗化,出現了通俗的故事體裁的文學,詩歌開始形成。在新王國時期,宗教文學,散文故事和詩歌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埃及的文學脫胎於宗教文化,隨著王朝的發展逐漸走向興盛和繁榮,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有價值的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古代埃及史》《普塔霍特普教諭》《一個能說善辯的農民的故事》《亡靈書》《尼羅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