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潛伏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的人長,有的人短?丨追問新冠肺炎⑯

病毒潛伏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的人長,有的人短?丨追問新冠肺炎⑯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論文中稱,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此外,也有媒體報道,一名65歲女性新冠肺炎患者自武漢返回山西40天后就醫,兩天後才確診。病毒潛伏期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的人長有的人短呢?

病毒潜伏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丨追问新冠肺炎⑯

什麼是潛伏期?

病毒在潛伏期會幹啥?

潛伏期指的是易感人群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因為具體是什麼時間感染的很難精確知道,所以一般以接觸患者或到疫區的時間為最可能感染的時間,發病日期與感染日期的時間差就稱為潛伏期。”12日,南方醫科大學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趙衛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趙衛長期從事分子病毒學研究,2003年還參與過抗擊“非典”。他舉例說,比如甲25日到醫院,乙醫生接診了他,甲被診斷為新冠肺炎,乙30日發病,那乙的潛伏期就是5天。但事實上,病毒大流行時,因為傳染源眾多,所以潛伏期時長的判斷相對複雜,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流行病學的數據統計,在大量數據基礎上,計算出潛伏期的具體數字。

至於感染者處於潛伏期時病毒在人體內會做些什麼?趙衛表示,簡單說,就是適應環境,為大量增殖做準備,包括合成產生子代病毒的組分。“新冠病毒的結構包括包膜、衣殼和核心(即核酸),它們可以視為病毒的成分。在產生子代病毒顆粒前,宿主細胞內是看不到完整的病毒顆粒的,只能找到病毒的組分。病毒顆粒進入細胞後,先合成子代病毒的三個組分,再進行裝配,從而產生子代病毒顆粒。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趙衛解釋。

也許有人會問,子代病毒傳染性或殺傷力會更強嗎?趙衛介紹,不一定,一般來講,絕大多數子代病毒和親代病毒是相同或非常接近的,不會發生明顯的生物學性狀的變化。如果在重要功能位點上發生了變異,其生物學特性才可能發生改變。

病毒潜伏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丨追问新冠肺炎⑯

潛伏期不同

與病毒數量和感染者體質有關

此前,官方說法是新冠病毒潛伏期最長為14天,如今又有說是24天,甚至40天。潛伏期長短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

這和初始進入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和感染者的體質有關。一般初始進入的病毒量越大,發病的速度就越快,潛伏期就相對較短。”趙衛說,而體質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有些人因為免疫力過強,當病毒進入體內後,免疫分子很快響應,對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進行過度攻擊,從而引起超敏反應,造成肺部細胞被自身免疫力,而不是被病毒殺死,進而引發肺炎等嚴重症狀,並可能繼發感染其他的微生物等。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表示,潛伏期長短與病人本身體質有關,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則比較嬌氣,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會感覺到,這種主觀性的東西很難去評估。而且,病毒進入人體內,沒有顯示出外在症狀,這到底是屬於潛伏期還是無症狀感染,目前是很難區分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需要說明的是,病毒進入體內,沒有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而且也沒有症狀,但同樣不可忽視,因為體內有病毒,就存在傳染性。”該專家說。

24天潛伏期屬個案

價值非常有限

不管是24天,還是40天,這應該都是個案,個案的價值非常有限,而且可能存在並非在武漢感染的可能性,所以不應該成為判定最長潛伏期的依據。”趙衛說。

確實,就此問題,多位專家也表示,這種個例可能跟自身暴露有關,由於對病例追蹤不是那麼密切,完全存在其他地方暴露或接觸感染者的可能性。

11日晚,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對預印版的部分文章信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病毒潜伏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丨追问新冠肺炎⑯

鍾南山指出,有關我們團隊關於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文章是一個預印版(preprint server),預印版本身就需要徵求更多的同行意見,按照預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並不能給媒體引用,也不能指導臨床,必須要經過同行評議。在預印版裡面的潛伏期,我們有一種統計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述記錄下來的,我們根據患者講述的接觸傳染源時間以及症狀最早出現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長的是24天。但實際上真正敘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說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道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我們的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4天。此外,我們在這篇文章即將報道四分位間距,分別是2天與7天(即差距為5天),其更加科學地反映人群的總體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