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10”遇見“120”疫情面前一個家庭的堅守

疫情當前,一線醫務人員是最勞累的人,也是最感動我們的人。一張張寫滿名字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一位位迎難而上的醫護人員……疫情發生以來,臨沂市人民醫院作為臨沂市疫情防控的定點醫院,湧現出了許多感人事蹟。即日起,臨報融媒將陸續報道臨沂市人民醫院先進典型事蹟,以此激勵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庚子鼠年,當疫情來襲,人民群眾都“禁足”在家感受“別樣”團圓,而廣大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卻站在了防控疫情的最前沿。在臨沂市人民醫院的職工中就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們被同事稱作“抗疫夫妻檔”:張學珍,臨沂市人民醫院東醫療區急診科護士,丈夫杜騰飛,臨沂市公安局蘭山分局刑偵大隊掃黑除惡專業隊內勤。因疫情需要,他們帶著家人的牽掛攜手並肩毅然走向疫情防控一線,用“舍小我保大家”的奉獻精神展現著這個“警醫之家”職業擔當。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張學珍幸福的一家四口,每一個戰士都是來自普通人,因為職業的要求他們做出了異於常人的堅守與犧牲。

張學珍2010年7月來到市人民醫院東醫療區急診工作,在職業生涯的十餘年間,她練就了紮實的急救職業素養,在手足口、結核等傳染病治療工作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救護技術。談起選擇護理職業,張學珍說也是一段機緣巧合,年少時她的夢想是進入軍營,當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2003年非典時期,當看到無數醫護人員奔赴防控疫情的最前沿,與疫情搏鬥,張學珍發現當一名護士在災害面前也一樣可以上前線,於是報考志願時她選擇了護理專業。當新冠病毒肆虐沂蒙大地,張學珍第一時間向科室護士長提交了護理應急梯隊申請書。當時科室護士長馮豔群很是詫異,因為考慮到張學珍家裡的特殊情況,勸她再三考慮,張學珍依然堅定得按下了手印。她把一條發給父親的短信給同事們看:“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像每一名戰士都想上一次戰場一樣,面對疫情,那我就是一名戰士,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要勇敢衝上去!”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春節加班中的杜騰飛。

而此時的杜騰飛,早已放棄了春節的闔家團圓,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為維護主城區治安穩定和外籍車輛查控,與同事們24小時輪流值勤,加強城區隱患排查,對進入轄區的車輛人員進行詳細檢查,及時發現疑似人員並將其送往定點醫院進行隔離,儘可能將疫情隔離於防線之外。張學珍知道,如果自己進入疫情防控一線,就需要至少21天不得回家,這就意味著一家人要一個月以上不能見面。而家中的二寶才一歲多,因為免疫力差原本打算母乳餵養到兩週歲,因為疫情的需要,張學珍還是讓丈夫去藥店買了退乳藥。當她告訴丈夫自己也要上前線的時候,丈夫的回答異常得肯定:“去吧,如果你們都退縮了,我們大家就沒有退路了。”這就是“當110遇見120的愛情”,因為懂得,更加相知相惜,結婚以來,杜騰飛對妻子工作上的選擇都是報以絕對的支持和理解。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除夕當天,張學珍科室的請戰書。

張學珍把兩個孩子臨時安排到舅舅家寄養,家裡的事情安排妥當,帶著點生活用品便匆匆來到東醫療區發熱門診,這裡來就診的都是有武漢疫區居留史群眾及密切接觸者,張學珍的工作就是要對他們進行分診、留觀與隔離。這裡的工作,最大的風險來自未知與不確定性,龐大的患者數量是對張學珍和同事們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及時登記,準確分診,在有限的場地要採取有效留觀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每一項都需要專業防控知識和高度的責任心。在發熱門診每天的工作都是盡最大可能收治病人,並有序展開科學施治,對分流後建議居家隔離的就診者張學珍還要悉心做好健康教育和隨訪。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我們是疫情面前的第一道防線:張學珍與同事們的戰地合影。

當一個家庭裡有兩個人都要義無反顧的衝上前線,其中的擔當淋漓盡致,辛苦也可想而知,這樣一對戰地夫妻雖然職業不同,身份不同,卻是一個方向,殊途同歸。杜騰飛告訴我們:“醫護人員奮鬥在與病魔作戰的第一線,她們面臨的是更大的風險和壓力。我最想告訴妻子的是:一定要保重身體,注意休息,疫情結束時,我們一起平安歸來。”

辭舊迎新的日子,一家人分隔三地,張學珍想念孩子寫下的一段話。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如果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並肩作戰就是彼此最溫馨的守護。他們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為沂蒙大地築起一道“安全防線”!他們是奮戰在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最美“夫妻檔”!

我們也藉此向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的白衣天使、公安民警致敬,向他們的家人們致敬!

臨報融媒記者 汲長良 孔令華 通訊員 楊學嶺 楊慧慧 於友祥

当“110”遇见“120”疫情面前一个家庭的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