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地產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疫情當前,對絕大部分行業來說,都有著明顯的負面壓力,地產行業也不例外。但過分的擔憂是不必的,如果2月底之前能夠基本恢復開工,從整體上來說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還是可以承受的。當然,這種大格局上的變動,會加劇行業的分化,對某些已經步履維艱的企業來說,這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2020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將繼續下降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雖然還保持了6.5%的增長,但銷售面積已經出現了0.1%的下降。由於2019年,房企新增土地的購置出現了高達兩位數的下滑,2020年,正常情況下銷售面積也是很難增長的。隨著開工時間的全面延後,各家房企的可售面積會相應減少,直接導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進一步下降。

二、房價繼續上漲,銷售額增速下降,但仍會保持整體性增長

購房屬於低頻消費,也是很多普通家庭一輩子最大的一筆消費。即便當前各城市的售樓處全面封閉,但春節前後本來就是購房的最淡季節,甚至整個一季度的銷售也會大大低於其它季節,正常情況下全年佔比僅在20%左右。可以預見,疫情解除之後,購房的報復性反彈會一觸即發,大大彌補這段時間銷售的空白。

更加重要的是,2月初央行便釋放了1萬多億的流動性,在貨幣政策上會比過往兩年明顯寬鬆。同時,可售面積的下降,將使部分地區的房屋供應出現短缺。2020年的房屋銷售價格仍然有提升的空間,可以彌補銷售面積下降的負面影響,全年銷售額有望繼續提升,但提升幅度很難高於去年的6.5%。

三、具備土儲優勢的房企,會佔據先機

在過去幾年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居民的收入穩定提升,購房需求始終旺盛。真正決定房企銷售增速的核心因素是在供應端,是其在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土地儲備數量。實際上,2019年銷售面積的下滑,與2018年土地供應不足有直接關係,而在此背景下銷售額仍然上漲了6.5%,足以說明市場保持在一定的景氣狀態下。

面對市場整體供應不足的狀況,土儲優勢明顯的房企,可以適當調整開工量來彌補2月份耽誤的工期。而那些原本土儲不足的企業,由於當前商品房用地的出讓也出現了大面積停滯,即便疫情解除之後,新增地塊大部分也很難在本年度為銷售業績做出貢獻,2020年的業績增速會比較難看。

四、對頭部房企來說,現金流壓力不必過分擔憂,併購會進一步加劇

只要不是特別冒進,地產企業手裡的現金流會比大家想象的更好。不開工,就不必支付工程款;特殊時期,土地出讓金和稅費,可以與政府協商延期支付;現在的地產商都是管理型企業,施工、銷售、物業等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合作單位的,人工對開發企業來說壓力不大。

最大的一部分支出是負債,對現金流管理好的企業來說,4、5個月時間都是可以支撐的。而且如果銷售長期無法正常進行,政策上融資端也會放開,只要優質土儲還在,借新還舊並不是難事。

而對大量的中小房企來說,抵抗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融資能力也明顯不足。2020年會是一個行業併購年,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房企被迫參與到併購之中,甚至會包括一部分TOP100行列的著名房企。

五、政策會適度寬鬆,但不要期望過多

有些人在分析2020年全年行情的時候,對政策放鬆寄予厚望。確實,地產對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是各行業中最明顯的一個,在如此大災之後,放鬆地產行業的各種限制應屬正常之舉。

但也不要對政策的放鬆,做過多期望,想想2018年川普殺傷力最大的時候,都沒有放鬆調控手段,2020年也不會去做飲鴆止渴的事情。事實上,房地產的群眾基礎恐怕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加深厚,大家都被關在房子裡一個月之久後,對居住的要求只會更高,對好房子的需求只會更多。

如前面所述,2020年商品房的供應量整體上是會下降的,貨幣政策的流動性是在加強的,2020年疫情之後的房地產市場,只會比原來預期中更好。嚴控了幾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最好還是嚴格執行,千萬不要因為短期效益影響長期政策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