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我國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簡稱,它蘊含著地域歷史淵源和文化特徵。

有的簡稱很獨特、生僻,令人難以望文生義。

湖北省的簡稱“鄂”即是一例。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很多人對”鄂“字的讀音拿不準,甚至還有人的第一感覺以為是代表鄂爾多斯呢。

在人們印象裡,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

那麼問題來了:湖北省的簡稱為什麼不是荊或楚呢?


為什麼不簡稱荊

《尚書•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

這是荊州之名的源頭,成為古九州之一。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以荊州命名,有個說法:當地多產一種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

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蜿蜒高聳的山脈,遍佈這種灌木,因而被命名為荊山。

湖北省也有荊江,是長江中部從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別稱。

古人用“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也用古九州中的“荊揚”(荊州和揚州)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三千多年前,楚先王熊繹帶領荊山人民劈荊斬棘,使楚國從一個弱小之邦發展成天下霸主。

楚文王時遷都於郢(今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定都長達四百餘年。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因而有“荊山楚源”之說。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 漢朝時,荊州為十三刺史部之一;
  • 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
  •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 宋代,在今湖北設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

┅┅

在歷史上,以“荊”字冠名的是最大行政區,今湖北省大部分長期屬於荊州轄境。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何況已有以古九州用做省份簡稱的,如河南省之“豫”,河北省之“冀”。

可見,用“荊”做為湖北省的簡稱挺合適。但事實卻未如此。

據說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於:

其一,“荊”字本意代表一種貶義:

  • 荊常與有刺的棘叢生,如荊棘,象徵坎坷多難;
  • “荊”字從艸,從刑。指一種"鞭打犯人的專用枝條",也是一種刑具,例如荊革、負荊請罪;
  • 寓意貧寒窮苦,如荊柴、荊門、荊室、荊釵裙布(以荊枝為釵,粗布為裙)。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其二,行政區重合。

今湖北省已有個地級市--荊州市,若湖北省再簡稱“荊”不合適。


為什麼不簡稱楚

先秦時期,楚國先後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統一南方諸國,逐鹿中原,疆域遼闊,威震天下。

在春秋階段,晉、楚國百年爭霸是主要歷史事件,以致有“楚材晉用”的成語;戰國時期,楚國是秦國統一進程的強敵。

即使到了秦末,以項羽為首的楚人集團成為推翻強秦統治的中堅力量,“亡秦必楚”、“四面楚歌”成為著名的歷史典故。

孫儷主演的熱播劇《羋月傳》講述的是,楚國公主羋月遠嫁秦國,最後成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自古荊、楚通用,指代楚國、江漢流域甚至南方:

  • “荊岑”指荊山,泛指楚國境內高山;
  • “荊吳”指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也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 《詩經•商頌》中有“維女荊楚,居國南方”;
  • “楚天”泛指南方天空。

┅┅

楚國在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裡,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它與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等,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

湖北,則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區,楚國的中心、祖陵以及大多數文物精華,都在於此。

楚地及楚文化,千百年來被人們歌頌。

例如屈原創作的“楚辭”,以及“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楚水逢鄉雁,平陵憶故園。”等。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可見,“楚”字很有文化韻味,而且比“荊”字多了雄霸之氣。

於是在現實中,在湖北,除了車牌上是“鄂”,在很多方面多用“荊楚”指代湖北。

例如荊山楚水、荊楚健兒、鳳鳴楚天,有著名的《楚天都市報》,人們也喜歡用“楚”取名字等等。

同時,很多人認為把湖北省的簡稱改為“楚”,更符合歷史文化和現狀,對湖北省的發展會更有影響力和推動力。

2011年,湖北省工商聯開展湖北商人徵名活動,“楚商”高票當選。湖北省也每兩年召開一次楚商大會。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但是也有反對的聲音,主要在於:

其一,“楚”字本意含有貶義。

《說文解字》中解釋“楚”字:“叢木也。一曰荊”。荊、楚均本指一種枝幹堅韌的灌木。

因而“楚”字的本意也指古代的刑杖,如捶楚、楚掠、楚撻。

它也有“痛苦”之義,如苦楚、痛楚、悽楚等。

其二,楚國疆域廣闊,楚文化輻射範圍廣,難以以點代面。

《戰國策•楚策》:“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裡。”

楚國鼎盛時的疆域,覆蓋今湖北、湖南省全部,以及陝西、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的一部分地區。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楚文化輻射範圍廣,影響深遠。

例如楚的國都並不只在湖北省,陳(今河南省淮陽)、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等均曾為其國都。

很多地方也有楚文化遺存。例如項羽故里的江蘇省宿遷在弘揚“西楚文化”,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題匾是湖南文化的名片。

因而有人擔心,如果湖北省簡稱楚,既沒有唯一性,也會引起其它省的異議、反感。

其三,“楚”地名文化在湖北早已失傳。

隨著楚國被秦國攻滅,帶“楚”字的地名在湖北逐漸消亡,更少見於官方語言中。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自楚亡的幾千年以來,湖北之地的行政區劃名稱裡,無論路、道、州、節度使、布政使司、行省、省,還是軍、郡、府、直隸廳、行政督察區、行政公署、縣、區裡,都鮮見“楚”字。

這說明,楚文化未能得到很好地傳承。

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為什麼不簡稱漢

湖北之地與“漢”字淵源頗深。

  •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匯入長江;
  • 白居易的《和答詩十首•和思歸樂》中有“漢水照天碧,楚山插雲青”;
  • 湖北省有廣袤的江漢平原,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
  • 隋代在湖北之地設有漢江郡、漢陽縣,宋代設有漢陽軍(地方行政單位),元至清代均設有漢陽府;
  • 民國時期,設有漢口市,且為國民政府直轄,1947年底成立江漢行政公署。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而且,也有以河流做簡稱的省份,例如江西的“贛”(贛江)、湖南的“湘”(湘江)。

可見,以“漢”做為湖北省的簡稱,看似也貼合。

但是筆者認為:

其一,“漢”之簡稱,適合武漢市而不是湖北省。

漢江在流入武漢時匯入長江,因而武漢又稱“江城”。

現在省會武漢的市轄區裡,就包括有江漢區、漢陽區、漢南區。

武漢也往往簡稱“漢”,如媒體經常報道 “***來漢***”。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另外,陝西省地級市漢中,是漢江的發源地,曾設有漢中郡(轄地包括湖北省西北部),也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因而它也自稱為“漢”,媒體經常報道“***來漢***”。

當然,漢中只是個地級市,是無法與國家級中心城市武漢比拼的。

其二,“漢”字涵義廣大。

“漢”文化的影響深遠,已衍生出漢人、漢族、漢服、漢字等代表中華民族、中國的深厚涵義。

顯然,“漢”字比“楚”字的涵蓋面更廣,湖北省更加承載不起。


為什麼不簡稱郢

楚國曾定都於郢(yǐng,今荊州市荊州區),長達四百餘年。

因而郢也代稱楚國。例如“郢人”指楚國人,有成語“郢書燕說”。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壽春即今安徽省壽縣。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楚國遷都壽春之後不忘故國,仍稱國都為“郢”,並將所居的村落改用“郢”的稱謂。

例如在安徽省一些地方,至今遺存有帶“郢”的地名。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可見,在地名方面,郢比楚幸運,傳承了楚文化的香火餘脈。

但是,郢字比較生僻,而且與“楚”字類似,涵蓋範圍廣。


為什麼簡稱鄂

湖北省簡稱“鄂”,筆者在前文《湖北省簡稱鄂,源遠流長,還與炎帝、鱷魚有關》中已有詳解。

古鄂文化尤其是“鄂”之地名得以傳承,加之“鄂”出現在官方稱謂中,於是“鄂”便成為湖北省的簡稱。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code>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地名承載著地域文化,一個省的簡稱凝聚著豐富的內涵。

綜上所述,對於各種爭辯,筆者認為:

其一,任何解釋、說法,只是片面之詞。

漢字博大精深,字形、字義歷經幾千年變遷,不斷演化,很多字既有褒義也有貶義,在於採納者如何偏重取捨而已。

例如有人認為“荊”字本意不好,其實它還有多個美好的含義。

例如,荊山產美玉,相傳楚國卞和得璞玉於此,也就是著名的“和氏璧”。於是“荊璞”比喻美質、未經任用的卓越人才,“荊玉”比喻美質賢才。

再如紫荊,觀賞價值高。“荊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並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就是洋紫荊。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再如,有人認為“楚”的涵蓋地域廣,不宜做一省的簡稱。

但是,晉、秦也曾是地域廣闊的大國,跨越現今多省,後來卻分別成為山西、陝西省的簡稱。

其二,許多地名,是約定俗成、社會發展的結果。

反觀一些地方,為博眼球和商業效益,急功近利,人為變更了一些地名,結果弄巧成拙。

其三,“鄂楚之爭”不必入戲太深。

無論是北方、南方,還是中原、吳、楚、齊魯等,抑或楚文化的產物,這些歷史文化概念其實相當模糊、寬泛,沒有涇渭分明的界線,因而沒必要去鑽牛角尖、爭奪寸土。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武漢熱乾麵

何況,一個省有兩個簡稱也正常。例如四川省簡稱川或蜀,雲南省簡稱雲或滇。

其實在湖北,“地名用鄂、文化用楚”由來已久,鄂、楚並存已是客觀事實,無需內部攻訐,消耗精力。

做為後人,最重要的歷史使命,不是纏鬥、糾結於過去,而應該是如何傳承文化遺產,弘揚歷史精神,更好地為現實和未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