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話技巧看得越多反而越不會說話?

YERO


不要只去死記硬背而不會靈活用運。腦子要活一點,不要害羞,每天都練習和陌生人說話,說什麼都行,但是要去觀察對方的神態,去判斷自己說的對不對?對方喜不喜歡?然後去思考該怎麼改正。




我家媳婦姓李


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直到自己做了公眾號,開始寫文章以後,才開始發現提筆下字有多麼困難。自己以前學習的技巧忘得差不多了,只好跌跌撞撞的重新學習。更何況是說話了,每一次說話都是現場直播。

說話應該是我們平日裡用的最多的技能了,會說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朋友相處,職場溝通,還是演講辯論,說話無處不在,而且每一次說話都是現場直播,沒有重來的機會。

記得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每一天都會有晨會分享,每一個人都要分享。在晨會上的時候,做公眾分享,面對幾十個人,這個時候一個人說話的功底就出來。你會發現不同人說話的語調神態,還有說話的節奏和技巧等等各不相同。有神采奕奕的,也有磕磕絆絆的。

市面上講究說話技巧的書籍有很多,但是很多時候講的技巧卻太過流露於表面,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書籍封面:

《提高情商的201堂課》

《說話就是說道別人心裡去》

《會說話的人會成功》

《說話21條法則》

等等············

但是看完之後卻發現似乎並沒有什麼進步,自己說話還是沒有章法。就跟韓寒說的一樣,學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

長江商學院的校訓是“取勢,明道,優術“,這一點對於說話同樣適用。明道大於優術,學會說話的道比掌握說話的術要好的多,畢竟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人適用的方法不一定就適用於你,更何況你還不知道他的術是好還是壞呢。

2:

其實說話是分維度的,你知道嗎?

說話按維度劃分,可以分為溝通,說服,演講和辯論。而且他們的難度是從低到高的。雖然看似是最容易的溝通,大多人也還沒有學會,不然市面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教人說話的書了。在溝通領域《非暴力溝通》和《溝通的藝術》兩本外國作家寫的書籍都很不錯,值得一讀。

但是隨著往上走,說話的難度成幾何參數增加。

要說說服領域最厲害的人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了,蘇秦張儀,合縱連橫,來來往往於諸侯之間。裡面用到的說服術比現在市面上撰寫的強太多。不僅需要懂得局勢,還要明辨心理,難度比溝通大得多。

再到面對群眾的演講和辯論來說,克服公眾演講的恐懼,聲音,神態,姿勢,邏輯漏洞和氣勢等都要學習,越往上,學的東西越多,注意的東西越多,難度也就越來越大了。

明白說話的維度,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現在自己的領域,與人說話時需要運用到那些知識等,搭建起一個知識的框架。

3:

學會說話,技巧其實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學會察言觀色,在心態上學會說話,避開說話的陷阱。

(1)、用心為你好

說話有了太多的技巧會顯得不真誠,真正會說話的人都有一個心態,那就是真心為你好。蔡康永在他的《說話之道》中曾坦言講述,“為你好”就是說話的最好境界。

即便你說的話不是那麼中聽,悅耳,但是有“為你好”的心態在哪裡,自然會讓你說話的一起和想法變得柔性。

我們跟客戶溝通方案,跟同事寫作,跟朋友說話時,很多時候是不是從我們自己的心態角度出發呢。“這個產品最適合你們了。”這麼跟客戶說,客戶肯定不滿意,假如換成“這個可以為你們省掉300萬的費用,”那就好很多了。

為別人帶來什麼好處,這是說話的好方式。

(2)、學會止語和惜言

止語和惜言是學誠法師在他的著作《好好說話》中提出的,主要是說很多人都有樂說欲,稍微談到自己喜歡的話題就大說特說,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殊不知言多必失。

學會說之前要先學會聽。

你可以有先見之明,讓人佩服,但是千萬別再人家沒聽你勸告而出問題的時候,得意的說:“瞧!誰讓你不聽我的話,你看吧,出問題了吧?”

《論語》裡,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說:“事情已經成為定局,就不要多說了;已經無法挽回的,就不用勸諫了:已經過去了的,就不要在責難了。

學會惜言與止語,可以避免很多尬聊的場景。會說話的人要正面思考,在絕望中給人希望。不提當年勇,不揭歷史傷疤,憧憬的是美好的未來。

(3)、交淺不言深

有時候為了求和諧,有些話是不能追問的,尤其是交情不深的情況下。

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中提到兩種情況是不能說追問的,

一是對方有苦衷,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比如財務狀況,生什麼病,感情狀況等;

二是對方有強硬立場,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比如支持哪個球隊,討厭那個明星,吃素的攻擊吃肉等等。

(4)、適可而止

有時候和人起爭執,或者說話開玩笑時,要給對方留面子,適可而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要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不要過度進攻,傷人自尊。情商課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忍住最傷人的一句話。

孫子兵法裡面講到圍師必闕,講的是把敵人圍了起來,但是要放出一個缺口,以防敵人狗急跳牆,以死相拼。平時講話的時候也是一樣,懂得適可而止。

今天分享的主要是四種說話時候的陷阱,我們並不是不會說話,只不過有時候說話的技巧就是這麼簡單,往往去追尋技巧,希望把話說得好,說得漂亮,其實會說話的人並不是把話說得多漂亮,只是避免陷阱犯錯而已。



拉哥在廣東


那是因為你看的多,說的少!我以前也不會說話,一天超不過三句話,是個典型的悶葫蘆。

後來因工作需要,要與人溝通,因為做銷售,不會說話怎麼行?

於是我開始走出去與別人閒聊,不管遇到賣菜的,還是賣小百貨的,不管對方是幹什麼的,我總是沒有目的性的與對方聊,沒有目的性,就是並沒有想向他銷售什麼東西,而是天南海北,對方想聊什麼,我就聊什麼。久而久之,我練成了話嘮!我可以滔滔不絕的跟別人說上幾個小時!

你要想練成好口才的話,等疫情過去了,你就放下書本,走出去,跟人聊吧!你將來一定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妙音008


個人覺得說話一種是吹牛不論所以五馬長江,同學兄弟坎天聊地,氛圍其樂融融,還有一種就是社交學和談判心裡說一些無足輕重的話,讓你或者自己把主要話題召開達到最終目的,這確實是一門學問,我自己有個故事需要和你們分享,我上班的時候整理資料由於那時候搬遷了所有的資料都放在了一個箱子裡,我整理的時候順便把樓下表哥的一塊整理了,把我們的資料放在一個獨立的小箱子裡面。表哥來的時候我囑咐他那個小箱子是我們倆的資料讓他看著拿。結果我用的時候發現箱子沒了,我當時很急很生氣去質問他為什麼把整個箱子搬走,我表哥說你這不騙我嗎?咱倆的你讓我搬走這麼重從樓上搬下來。一瞬間我表哥成受害者了。我蒙了,當晚回來我就覺得和我表哥學習的還有很多。


飛雨


這個說話技巧據我個人來看好像都是從小環境影響或者天生的,無論再怎麼學習,再怎麼模仿總是沒有什麼大的收穫!

就拿我家裡人來說,我和我弟弟就是截然相反,他無論和誰都能聊的一塊去,所以他朋友多,像我就是一個很宅的人,朋友也沒幾個!這一切都是性格所致很難改變的!但是也不必強求,安心做自己就好,只要不傻,平時多個身邊人互動就好!無論什麼時候遇事不強求,做真實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科幻大劇院


題主的問題,其實也是很大一部分的困擾!

人人都會說話,可是有的人說話就是討人喜歡,引人注目。會說話其實是一種口才!

口才無非就是理解和表達的完美結合體,但是從理解到表達,中間還需要一個情商的鏈接。

先說表達

口吃清晰,字正腔圓

聲音是語言的華麗外衣,不管你承不承認,人總會被聲音打動之後,才會去主動聆聽語言內涵,人靠衣裳馬靠鞍,聲音也是人的外貌之一。

在這個看顏值的審美社會,聲音絕對是口才最好的幫手,很多說話口齒不清的人,都想逆襲擁有良好的口才,都是從矯正口音開始,即使一口方言的某些大佬,也特別注重吐字清晰和語言發音。因為他們知道,聲音如果有瑕疵,總會在某些時刻成為大眾的笑點,都會不經意破壞自己的語言表達節奏。甚至還會影響自信。

再說理解

會說話和不會說話,不是比誰說的多,說的全面,也不是比誰的聲音大。同樣的表達,不同口才的人,可能只相差一個詞而已。但就是一個詞,卻高下立判,優劣分明。說明在表達內容的理解上,兩個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座山,沒有口才的人,可能會從普通大眾視角進行描述,可是有口才的人,卻會用抽象思維發掘,出其不意的從另外一個角度展現給大家。

這說明,口才好的人,還需要思維有料,知識儲備肯定會為口才提供雄厚的底蘊。


回到題主的問題,“看的說話技巧越多,越不會說話”,這說明題主還僅僅停留在書面語言的學習上,學會了理論,可是不會應用,反過來,說話時反而受到書面語言的固化思維影響,變得畏首畏尾,束手束腳,小編也曾經讀過那些口才速成類的書籍,還有不少勵志故事,說心裡話,這些書不白讀,起碼能增加一些知識儲備,但最後口才表達,真的幫不上什麼忙,因為書裡的套路再精深,也需要有人配合你,但是現實中,哪有人按套路出牌呢?

最後,情商的銜接

語言永遠活在語境中,它是活著的,有感情的,無論聆聽還是表達,需要從思維、情感上去觸碰,感受當時的語言環境,把握說話的時機,掌控說話的節奏,調整說話的語調,這些都需要揣摩,都考驗著情商。

我有一個好朋友,特喜歡聚堆閒扯,經常組織飯局,大家公認的圈兒皇,意思是說沒有他,湊不成局,聚不成圈。他特別聰明,聚餐時請誰,不請誰,心裡絕對有數,說話難聽的,有矛盾,有過節的,絕不同席,就連座位也有講究,抬槓的,說話難聽的,會來事的,都會安排妥當,每次聚餐,朋友話也不多,把場面和機會都留給朋友們,他只是從中掌控火候,有吹牛的,符合一聲,有撒潑的,點到為止,雖然話不多,但是桌子上每一位都照顧的很好,既不會太熱情讓別人誤解,也不會讓閒著的人感到冷落,總之,每次聚餐都讓大家高興而來,即興而歸。

有個比喻說的很好,一般的口才是一問一答,好一點的口才是隨聲附和,再好一點的口才是雪中送炭,更好的口才是報團取暖,最好的口才是安心聆聽。

最後,讀書永遠都是知識儲備的途徑之一,口才提高也不例外,哪怕從書本上學來的只會幫你吹牛,也算有所得。說明至少書面語言可以被轉化。怕就怕死讀書,困死在書裡,瞻前顧後,戰戰兢兢,毫無自信。


其實說話有技巧嗎?技巧從何而來,反正不是從孃胎裡帶來的。那麼一定是後天環境塑造成的,

要提高口才,有時候要多思考,多揣摩,保持思考的好習慣,多儲備些含金量高的知識,多體會一些人情世故。

我就不信,吃一塹長一智會練不出好口才!


陽光語言矯正師


古人說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有道理的。

人有多大成就,能看到多少風景,不是因為你看了多少本書,有了多少學歷,擁有多少職稱;而是在於你經歷了多少事,走了多少路,擁有多少閱歷。

說話技巧和理論知識確實是需要,但是更多的是要不停的在實踐中學習。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經常學習說話技巧理論知識而不去思考,而不去經常練習,就會感到迷茫,並且最終什麼都學不會,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學習,持續輸入知識的同時,要做好不斷輸出的工作。就是你看到了什麼知識,讀懂了什麼道理,這還遠遠不夠,理解了也不行,會了也還差點火候,還要去實踐,去輸入你學習到的知識,做到熟能生巧,這個知識才是你真正的掌握了。就好像你上學的時候,老師給你講數學公式,你懂了,理解了,公式原理也熟爛於心,但是這還不夠,老師給你出了幾個相似的題目讓你做,你解答出來了,那麼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同樣,你看到了這個說話技巧,你懂了,你也理解了,還能分析出這個說話技巧採用的是什麼技巧,說話對象聽到你這樣講話是什麼心理狀態,能舉一反三,但是還差點火候,你必須要把這個說話技巧用在你生活當中去,並且熟能生巧,那麼,恭喜你,你才算真正掌握了這個說話技巧。

世界上的道理很多,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很多人生道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了很快就一閃而過,沒有什麼深刻的影響,所以這些知識點,很快就忘了。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沒有去執行,沒有去實踐。所以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親愛的讀者朋友,當你看到了我的這些文字,還會死讀書,讀死書了嗎?不如馬上去行動起來吧。


老賈先聲




獨奏曲666


說話的技巧不是從書本上學的,是從你心靈發出的。

你心裡有陽光,說出來的話是溫暖人的。

你心裡是尊重人的,說出來的話會很有禮貌,禮義的。

你心裡瞧不起人,說出來的話是奸酸刻薄的。

你心裡是低級趣味的,說出來的話就渾話連篇。

所以,我們應該修一個善良的心,目中有人,心中有善,眼中有愛,才能說出有品位的話。


昌正覺正淨


說話技巧看的越多,反而越不會說話,因為你看的都是別人總結的成功的經驗。而你看了,讀了,確沒有變成自己的。說話要分場合,也要看人。不是每個人都是交際高手,做好自己就是最優秀的。。。聽說過初生牛犢不怕虎吧,因它沒有被社會的條條款款所約束,所以它才有膽量去挑戰。。。而你看了太多你認為的技巧書,因太多,給你的約束就更多。。。拋開一切,做自己,平常心對人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