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败局已定,苏联没有对柏林选择围而不打,仍牺牲30万人进攻,这是为什么?

小鱼爱养花


围而不打会出现很多变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正如最后发疯的希特勒开始玩“占卜星术”一样,苏军与英美已经开始产生隔阂,实际上当时盟军与苏军都是抢着要去攻打苏联的,只不过盟军并没有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吹嘘的“进攻条件成熟”反而最后做出了“已经无所谓的态度”。即便西线的抵抗没有东线顽抗,但是死伤仍然很大,希特勒虽然更加抵御苏联,但是也不想根西方扯上什么关系,因为这个时候包括柏林外围的阵地仍然牢牢掌握在德军手中。

美苏之间也并没有在解决这个“共同敌人”之前闹翻了脸。下图为柏林街道上被拆下的豹式坦克炮塔作为固定火力点。

1945年2月1日的时候苏军距离柏林只有60公里,并在奥得河西岸建立了桥头堡,而盟军还远在6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直到3月下旬盟军的部队才到达莱茵河畔,并且在4月11日的时候才有小股部队度过易北河来到西岸,更别提集中力量攻打柏林了。反观苏军方面200多万部队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待进攻命令的下达。

占领柏林外围的苏军战士

而迅速能拿下柏林对于盟军或苏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除了能在今后战败德国的权益划分上多一点话语权外最主要的就是能得到德国先进的科技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的设计图纸。二战后期德国的各种新锐武器如喷气式战斗机、虎王坦克、STG44突击步枪、V2导弹、还有最为致命的核武器试验,所以他们不得不必须尽快解决柏林之敌,否则围困柏林确实可以减少己方伤亡,但是纳粹万一再造出什么新型武器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后果。

雅尔塔会议已经基本将战后德国领土划分商定,但是一些看得见摸不着的好处需要自己争取。

所以围而不攻这一步确实行不通,然而苏军即使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伤亡了30万人,这也是盟军早就能料想到的,所以盟军也是因为几大原因才不再与苏联抢肉。个人总结了一下几点:第一点盟军来不及准备,这个上文提到。第二就是进攻柏林会带来巨大的伤亡。第三他们拿下了石勒苏益格和大半个奥地利照样获利不小。第四在对日作战的问题上他们还要指望苏联,这里不仅仅是针对关东军,甚至是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所以综上几个硬性条件,美军也只能将攻打柏林这份“美差”交给苏联。

这时的德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粮弹全无的局面,苏军很快便攻占了街道上的各个防御点。

在一点,美国相信自己的科技实力远在德国之上,至于苏联感兴趣的东西还是让他们拿去吧。但是现在看起来,德国的军工科技确实为苏联的武器发展带来不小的功劳。当然苏军必须要报一下当年“兵临城下”的仇,让希特勒也感受一下是何种滋味,这可能也是苏军必定要抢柏林的主要原因吧!

有些技术当时德国确实走在世界前列,比如V-1/2导弹,为日后美苏争霸彻底拉开序幕。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各位亲们的交流与看法,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战武奇兵


1945年4月,苏联红军经过16个昼夜激战,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代价,一举攻克了柏林,那么斯大林不惜重大牺牲抢占柏林有什么原因呢?

过去的观点认为,斯大林让苏军攻克柏林,是为了证明苏联在大败德国法西斯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与英美争夺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但是根据资料解密小油瓶找到了答案,当时的苏联机构获得的情况表明,1945年英国丘吉尔首相在对德作战即将结束时,考虑新的战争,那就是对苏联作战计划,英军准备在1945年夏季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根本原因-震慑以丘吉尔为首的反苏分子

丘吉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斗士,也是一位著名的反共好战分子,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憎恶共产主义形态和共产主义苏联。到了二战末期,美英两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上万两坦克和飞机,将近500万的部队,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盟军未进行过大规模战役,因此他在战争末期积极行动妄想把美国卷入反苏战争,在他的眼中,苏联国力极大削弱,是美英的输血使得苏联才能挺过艰难时期,现在就是消灭共产党人最好的时机。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一直奉行对苏友好政策,不赞同和苏联开战,但是罗斯福却在1945年4月12日,也就是柏林战役的4天前突然去世,杜鲁门上台后以他为首的美国统治集团暗中支持对苏宣战,美国的一些好战分子积极推动与苏联进行战争,特别是以巴顿为代表的军队势力。

斯大林通过情报部门得知反苏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准备对苏作战以后,特别是反苏的杜鲁门上台后,他认为同美英的战争风险大大增加,本来的柏林战役由两个方面军已经绰绰有余,但斯大林又调来一个方面军,共计3个方面军来攻打柏林展示实力。

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么一幕,250万大军,6000多辆坦克和7000多架飞机开展了对柏林的总攻,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合围、分割、歼灭了将近百万的敌军,柏林战役也充分表明了苏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地震慑了英法盟军,主张对苏作战的英国人也泄了气,英法盟军在地面作战能力方面与苏军差距巨大,不得不打消了对苏战争的念头

抢夺德国的工业、军事科技成果

率先占领柏林的苏军对城内的所有德国工厂开展了洗劫,V2导弹,虎式坦克等二战王牌武器,柏林军工厂里的先进武器包括德国工厂设备都被苏联人抢先占有了,后来苏联在战机、导弹、潜艇的发展中都有着德国武器的技术。但是相比于苏联人的抢“成品”,更聪明的美国人是直接将数千名德国科学家运回了美国。



小油瓶侃历史


柏林战役是二战中的标志性战役,它发生在1945年4月16日到5月19日。这场战役一共打了一个多月,其胜利标志着德国纳粹的彻底灭亡。


正因为这场战役是纳粹的最后一战,德国纳粹在战役中困兽犹斗、拼死一搏,而苏军志在必得,也豁出去了,两军都动用了惊人的力量。

双方共投入兵力三百多万,飞机五千多架,火炮两万多门,坦克三千多辆, 这场战役以德军战败、苏军胜利告终,而苏军也为此付出了三十万人伤亡的代价。

长期以来,大家对柏林战役苏军的策略大惑不解,一向精明的斯大林为什么不对柏林围而不攻,等待美英军队的到来,为什么要让苏联独自承受如此大的损失呢?三家联合战斗岂不是更好吗?


一、战机不可失

柏林战役开始前,柏林德军还有80万军队,各路德军听到柏林被围困的消息,都想要柏林解围,很多德国军队已经出发在路上,柏林的援军还有数十万军队。

希特勒虽然穷途末路,但仍不死心,他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援军身上,一旦援军赶到,战役就会更加艰苦,而且充满变数。

战机不可失,时间不等人。为了防止出现变故,苏联决定强攻。

二、报仇雪恨


斯大林和希特勒本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两国有条约在先,大家互不侵犯,瓜分欧洲。 但希特勒背信弃义,对苏联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把苏联的坛坛罐罐打个稀巴烂,差点打回了石器时代。苏联在苏德战争中付出了一千多万人的伤亡。

因此,苏德之间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苏联一定要讨还血债,以牙还牙。 而占领柏林,亲手让希特勒灭亡就是最大的报仇;只有这样才能让斯大林心安,告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千万亡灵。

三、盟军的约定

由于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最大,美国刻意让苏联人打下柏林,给斯大林一个面子,也让苏联分得更多的胜利果实。

因此,虽然在柏林战役前,丘吉尔就催促美军攻打柏林,但美国人还是按兵不动。 美国人知道苏联在战后一定会崛起,崛起的苏联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因为美国人不想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失信于苏联,结下梁子。这不利于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也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

还有一点,那就是斯大林在战前对芬兰和波兰的入侵就暴露了他跟希特勒没有区别,也是个好战分子,也有称霸世界的雄心壮志。柏林战役德国集结重兵一定非常惨烈。既然斯大林执意要打,借此消耗一下苏联的兵力也未必不是好事。

四、秀肌肉,给丘吉尔颜色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贯仇视苏联苏维埃红色政权,把斯大林看做欧洲的最大威胁。 在他看来,斯大林对欧洲的威胁甚至大于希特勒。


所以,英国采取敌视苏联、遏制苏联的政策。 当二战开始前苏联人试图和英法接触,表达了跟英法结盟共同抗衡德国纳粹的意愿的时候,丘吉尔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英法的冷漠刺激了苏联人,斯大林才决定跟德国人结盟,共同分割欧洲。

对此,斯大林一直耿耿于怀,斯大林要借柏林战役的机会向英国人秀肌肉,要让丘吉尔看看苏联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借此给英国人一个震慑,也报一下当年英国人袖手旁观的一箭之仇。

而且,当时希特勒为了分化盟军,曾经故意制造假情报说英国人在德国失败后要消灭苏联,消灭苏联的红色政权,斯大林对此虽然没有十分相信,但还是满腹狐疑。 在斯大林看来,这样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战后苏联人要主导世界迟早和丘吉尔翻脸,这时候震慑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五,抢夺德国的资源,争取战后利益分配的话语权

德国在二战时候,是全世界工最发达的国家,德国的军工制造业也是世界一流的。德国还聚集了一大批的科技精英,他们都是在世界各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苏联如果占领柏林就为自己抢夺德国资源占得先机。

苏联如果想强大,非常迫切需要德国的设备和科技人才。为了这个目的,再大的伤亡也在所不惜。 所以,斯大林才迫不及待攻打柏林。

而苏联人也在德国投降后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成百上千辆苏联车辆把德国大小工厂的设备洗劫一空,甚至德国的废旧车床也难以幸免。大到飞机轮船,小到一颗螺丝都被苏联人运到了自己国内,这也算是希特勒侵略苏联的一种报应。 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此外,柏林是德国首都,纳粹老巢,拿下柏林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意义,对苏联来说,既可以扬眉吐气,有能突出苏联人在二战中的地位,为苏联跟英美在战后利益分配赢得话语权。

斯大林也知道,攻下柏林要付出惨重伤亡,但战争就要有牺牲,跟苏联人在苏德战争的一千多万伤亡比起来,这点伤亡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斯大林对柏林不会围而不打,他反而要争分夺秒,在盟军到来之前拿下柏林。


小约翰


德国虽然败局已定,但苏联如果选择围而不攻,只会使战争僵持下去。未来盟军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柏林战役爆发前,德军高层已做了两手准备。首先苏军250万军队,对柏林100万守军确实有人数上的优势,所以希特勒抽调了第九、第十二集团军回援柏林,准备决一死战。

其次,柏林战役前,德军高层在柏林战役前,已安排部分党卫军、盖世太保奔赴巴伐利亚大山脉,召集德国境外的希特勒狂热分子。做好了同盟军打持久战、游击战的准备。

不过这一方案在柏林即将失守前,遭到希特勒的否决,他拒绝突围而选择了同柏林共存亡。

综上所述,围而不打是行不通的,这只能给德军获得喘息的机会。


另外当时盟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谁都清楚先抢占柏林,就意味着谁获得的利益将会是最大的。苏联抢攻也是同美、英打时间战。

柏林战役前,英国人就曾极力要求艾森豪威尔攻打柏林,只不过美国人从整个战局考虑,而放弃了这个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按美、英、苏事先约定:苏联二战损失最大,所以由他攻占柏林,分得最大果实。如果美、英违约,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境地。

二、从军事上来说,美英的后勤保障只能勉强支撑攻打柏林。战前艾森豪威尔曾预计强攻柏林,盟军会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


事实证明他还低估了德军的抵抗力,苏联红军为此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代价。所以如果由美英单独作战,结局难以预料。

三、美国当时国内战争动员已十分困难,而太平洋战场同日军正打得难分难解,以美军的兵力同时打两场硬仗,风险很大。

另外,当时苏联已快打成叫花子了,如果再同他抢利益,那新的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美、英在打算盘,苏联当然心里清楚的很,尽管他们攻打柏林的条件不太成熟,但决策者最终怎么决定是难以预料的。

苏联当时的困境已没有时间再拖下去,付出几十万人的代价,换取整个柏林的财富,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何况几十万人的性命,对于钢铁心肠的斯大林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花木童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是这么几个。

第一,你不打,有人会打。

之前同英美的协定是:柏林由苏联负责攻打。

但协定都是不可靠的,随时可能更改。

英美距离柏林虽没有苏军这么近,也并不是很远。

如果苏军犹犹豫豫,英美说不定会抢先发动进攻。



第二,希特勒可能会对英美投降。

苏联明白,希特勒不可能向他们投降,而很有可能向英美投降。

就意识形态和国家结构来说,德国和英美还是比较接近的,同苏联则完全不同。

如果英美违背协定,接受希特勒的投降,柏林可能会兵不血刃被英美占领。



第三,不攻打柏林,希特勒不会向苏军投降。

希特勒以往从来都是和苏军死磕,甚至到斯大林格勒穷途末路了,也拒绝向苏军投降,甚至还命令高级军官自杀。

而柏林有完整的防御工事,还有拼凑的80万之众。虽然苏军有200多万,但德军用于防守的话,80万已经算是够了。

实际上,如果苏军表现特别拙劣,甚至有可能会被德军在柏林击败,自然可能性不大。

正常来说,苏军如果不进攻,德军不可能投降,而是会坚决抵抗。



第四,苏军稳操胜券,死几个人也又怕什么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3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

而德军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80万人。

苏军战力有3倍优势,肯定能够打赢的。

那么,死几个人又算什么呢。


萨沙


这是“亡国”级别的馊主意。

1941年,由于德国的进攻,苏联丢失了大量的国土,损失了几百万的部队。苏联开战前建立起来的,老一代的工业,老一代的红军基本上在开战之初就被摧毁了。后来,苏联人把德军挡在了莫斯科,熬到了1945年,这时候,苏联手里又有了几百万的部队,而且全是崭新的武器装备。这实际上是在几年间,苏联又组建的新一代的部队,新一代的工业,生产出来的新一代装备。

1945年的苏军人数众多,战斗力非常强,但这也是苏联最后的家底了。他开战之初,被消灭了一整支红军,几年间,又消耗掉一整支红军,到1945年,苏联人属于重新建了一套国家工业体系,整个军队重建了2次。

1945年的红军是苏联第三次组建起来的。

如果这支部队被消灭,苏联绝对没有能力再建第四次了。他后方剩下的都是老幼妇孺,没地方再搜集几百万的青壮年男子。如果这支部队被消灭,苏联也就灭亡了,后方根本没人守。

如果在柏林,苏联人围而不攻,城里留着希特勒以及几十万德军,等到美英法的盟军也赶来,苏联人还敢再攻城吗?绝对不敢了!当时盟军这边也有几百万人,和苏军差不多。他们赶到柏林,要是跟希特勒联起手来,里应外合的打苏军,并且把这支苏军打败了,苏联不就是亡国了嘛。

苏军围而不攻,等到美英法的联军赶到,勾结城里的德军对苏军发起进攻。这个可能性有多大?1%?就算是1%的可能,问题是这1%的可能如果出现,代价就是亡国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会拿这1%去冒险。

以斯大林这种老油条,不可能去冒这个险。所以只能干脆利落,不计伤亡的强攻,杜绝后患。

1945年,困守柏林的德军对美英法来讲并没有什么威胁,完全可以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小弟。敌人、对手这个标签已经贴到了苏联的头上。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打心眼里敌视社会主义苏联,走到一起是没办法的事。而他们对德国的恨也不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主要原因就是英美的资金援助。把德国和苏联摆在这里,美英法归根结底还是更亲近德国。

如果苏联围困柏林,美英法几百万盟军赶到附近,这属于引诱人犯罪,局势太吸引人了。联合城里的德军,或者趁苏军攻城之际,背地里来一刀,歼灭柏林周围的苏军,进而一举摧毁红色苏维埃,不世之功,这个诱惑太大。到时候,恐怕美英法也只能这么干了。

这个可能不是1%。而是100%。


锐度何老师


在拳击场上,最显示王者气派的就是直接用重拳击倒对手,并使其再也不能爬起来!

斯大林就是这样的王者!


面对奄奄一息的纳粹德国,斯大林毫不怜惜,眼珠里没有一丝仁慈。

斯大林要复仇!

对希特勒背信弃义,撕毁墨迹未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突袭苏联复仇!

为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杀死杀伤的2600万苏联军民复仇!

为德国军队发起攻克摧毁莫斯科的“台风战役”复仇!

斯大林一定要攻克希特勒老巢、德国首都柏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的铁血意志,阻止他酣畅淋漓的发泄憋闷已久的仇恨!

伤亡几十万苏军算什么?他们在斯大林眼里,本来就是炮灰!而且苏联军人二战已伤亡了850人万,再伤亡30万又算得了什么?

当时状况,德军在东线殊死抵抗苏军,在西线象征性防御美英军队的进攻。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西方盟军已经抵达柏林近郊的易北河畔,完全可以捷足先登抢“头功”占领柏林。但斯大林不允许!

苏军通知英美军队,柏林必须由苏军攻占!美英被迫与苏联达成妥协协议。英美军队停止了东进,转向东南进攻慕尼黑。观望了苏军摧毁并攻占了柏林。



斯大林不愧为二战头号枭雄!他不仅实现了攻占柏林、对希特勒复仇,还在气势上压住了美英。

艾森豪威尔后来自我解嘲;考虑到进攻柏林要伤亡10万美英军人,这事就让苏联人去干了!


谌人


二战后期,德国败局已定。

苏联红军挟复仇之怒火,迅速将战线推进到了德国柏林郊外,于1945年4月,将德国首都柏林层层围住。而纳粹德国将保存下来的80万规模的精锐部队收缩到柏林地区,据城固守。当此之时,进攻柏林肯定会给苏联红军带来巨大伤亡。

那么,苏联为什么放弃了“围而不攻”战略,转而选择对柏林进行强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德国最高元帅司令部,在柏林地区集中了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8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企图依靠这些军事力量,在柏林附近地区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等待转机。因此,久拖不战对苏军十分不利。

第二个原因是,柏林是纳粹德国的首都,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大本营。苏联有必要攻克柏林,以报德国围攻斯大林格勒之仇。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给苏联红军带来100多万人伤亡的惨重损失。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和英法联军于1944年6月至7月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对法西斯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并向德国柏林方向一路推进,美英军队的先头部队已经深入到据柏林100-120公里的易北河地区。为了能够取得战后势力划分的更多话语权,苏联有必要攻克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

第四个原因是,柏林是纳粹德国的首都和希特勒的大本营,汇集了纳粹德国从个征服国家掠夺来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也存留着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更多罪证。攻克柏林可以名利双收。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苏联红军,于1945年四月下旬,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役,月底,苏联红军占领了德国议会大厦,希特勒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国际睿评


柏林战役是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重要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苏军投入260万人,德军投入约80万人,最终以苏军阵亡8万受伤27万,德军伤亡投降40万,苏军占领柏林结束战争。

很多人都对这场战役抱有疑惑的态度,因为当时战争大局已定,守卫柏林的,只有德军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全部及大量独立部队,以及中央集团军群一部第四坦克集团军、柏林卫戍部队,合计约80万人,原本让希特勒抱有翻盘希望的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都被苏联和美军牵制在了外围,无法解柏林的围。也就是说,苏联完全可以将柏林城围死,等待纳粹集团投降。可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却还要冒着损失惨重的风险,率先攻破柏林呢?

我猜测有以下几点因素。

报仇

德国和俄国的宿怨由来已久,日耳曼民族和苏联的斯拉夫民族本就不和,再加上苏联搞的社会主义那一套,本就被资本主义世界视为洪水猛兽,德国在西线未稳的情况下,也要发动对苏联的东线战争,更是让斯大林极其不爽,毕竟当时苏德表面上还是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斯大林进攻柏林的目的,就是复仇。柏林被攻克后,苏联红军士兵在城内大部份地方抢劫、强暴妇女和残杀平民,情况持续了几周。这些行为红军军官们都视若无睹,直到从入侵变成占领德国,军方和苏维埃秘密警察组织才开始阻止这些事件。

抢夺资源

众所周知,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现出一大批的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维尔纳·海森堡则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宇航之父”冯布劳恩等等。

而当时,德国确实也进行并研发出了很多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物,最先研究核武器的是德国,拥有V2火箭的是德国,甚至传说中的UFO碟形飞行器,德国也在二战时期进行过试飞。作为任何一个同盟国,必然想要将这些高科技的一手资料收获囊中。

另外,二战时期,德国从各国掠夺了大量的黄金,这一点在二战结束后,已经被证实。谁先占有这批黄金,其他国家自然也没有办法再追回了。

因此,苏联不惜拼着损失30W人,也要率先攻克柏林,其目的就是抢占大量的黄金和科技资源。

巩固战争胜果

如果按照一战的样子来说,战争胜利国有权利瓜分或者让失败国以土地为代价,对胜利国进行赔偿。从沙俄时期的俄国就一直想要打通波罗的海,苏联在二战时期不好直接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人口置换,这可难不倒斯大林。他强占了以柯尼斯堡为核心的东普鲁士,还把德国人全部驱逐出去,将这里变成了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占领柏林,就有了足够的底气,要求德国和盟军妥协,让俄国拥有波罗的海出海口,以达到苏联称霸欧洲的雄心。

震慑资本主义世界

攻克柏林,可以打出苏维埃的气势和决心,宁可牺牲30万人,也要打败社会主义的敌人,这也是斯大林想要展示给英法美等同盟国看的。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的苏联,会以解体而告终。


始终先生


二战末期,苏联进攻德国柏林,当时苏联兵力超过200万,德国只有80万。苏联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从军事角度而言,围而不打,耗尽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最好的进攻方案。

可是,《战争论》一书中说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更多的还有着其他非战争的因素。



  • 其一,苏联为了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必须尽快攻克柏林。当时欧洲战场上的主要对抗德国的力量就是苏联和英法美多国组成的盟军,双方都认识到谁能抢先占领柏林,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定上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所以苏联不能慢,本来苏联就在国际上势单力薄,而这次攻克柏林就是最好的扩大影响力的机会。现在从结果上也能看得出来,苏联抢先攻入柏林,为其在日后瓜分德国,获得一众红色支持者,更大的话语权,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想抗衡的超级大国,和这次的动作不无关系。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相似的事件,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


  • 其二,德国有着许多的先进军事科技,苏联要抢先获取,尤其是原子弹技术。二战时的武器而言,纳粹德国的武器无疑是最优秀的,无论是技术上,性能上,质量上,同时期的国家中鲜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所以,这些无论是图纸亦或是工程师所带来的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这些,一定要争,才不会在日后落后其他国家。


总的来说,战争的决策很多时候并不是仅仅由战争因素决定的,所以苏联会不惜代价的抢先攻入柏林,哪怕付出无数的鲜血和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