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重要区域之一,英勇的红军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成徽两康战役。1936年9月16日,红二方面军进入成县境内,先后转战大川坝、孟家崖、五龙山、紫金山等地,历时二十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激战成县,成徽两康战役大捷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跨过了礼县,告别了西和,红二方面军继续一路前行,到达成县。


近日,“追寻红色足迹,牢记初心使命”主题采访小组沿着红二方面军的行军路线来到成县,于80多年后,一步步从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走过,重新拾起曾经无数壮怀激烈的红色回忆,依然令人动容,让人崇敬——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收复成县

“成县战役”是红二方面军长征进行 “成、徽、两、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战役。


根据 “成、徽、两、康”战役行动计划,1936年9月16日,贺龙、任弼时亲自率领中路主力抵达成县纸纺。


稍事小憩,傍晚,二军团四师从小川镇出发,踏上了曲曲折折的山间小道,向成县县城进发。当时,城内驻有国民党第三军三十五旅的一个辎重营和保安队共约五六百人,装备齐全,防守严密,且县城四周筑有坚固城墙,并开有护城河。


易守难攻!注定这将是一场硬仗!


为攻克成县县城,红军战士们奋不顾身,与装备优势巨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7日凌晨3时许,红军四师十团兵临县城主攻西、南门,搭云梯登上城墙,活捉敌人哨兵,令其带路炸毁碉堡,打开城门,主力部队乘势一涌而进,迅速占领西、南城。城内守军,在红军追击下,仓皇向西北城角退去,红军很快占领了县城主要街道。


17日上午10时,二军团四师十二团接到师部命令,协同十团夺回失去的阵地。团长黄新廷、政委杨秀山立足实际,急中生智,指挥战士们用机枪对准石板逐段向前猛烈扫射。


顿时,暴雨般的子弹射向石板路面,无数的小石片犹如“飞矢’”向街道两侧飞溅。隐藏在房墙后的敌人,被一阵“石头子弹”打得头破血流,狼狈向后逃窜。敌保安分队长王秉杰、陈尚贤先后被红军击毙。


下午5点左右,枪声还稀稀落落地响着,贺龙、任弼时等带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了县城。第二天夜里,伪县长陈学乾和部分劣绅大佬在残兵败将的保护下从北门窜进了黑峪河、二郎山区。成县宣告解放。


攻打成县,是红四师走出草地以后的第一仗,这一仗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同时,对于扩大红军的影响,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都起了较大的作用。


85年辗转而过,抛沙河湍急依旧,成县早已换了容颜,但红军精神却成为了成县儿女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劲动力。


85年前,上千名红军在此血战;今天,20多万成县儿女投身小康建设。跨越时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愈久弥坚。


今年,成县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五龙山战役

距离成县县城十几公里的五龙山,青山环抱,树木苍翠。与现在宁静悠远的情境不同的是85年前这里此起彼伏的枪炮声——


1936年9月17日红二方面军攻占成县县城后,9月27日,国民党中央陆军王钧部队偷渡犀牛江,沿红军来路向成县方向进犯,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向红军征地疯狂轰炸,企图将红二方面军一举歼灭。


红军继续向东撤离至成县抛沙五龙山,与奉命增援的四师十二团组织了狙击防线。


五龙山地理位置独特,是成县县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国民党部队要想攻击县城,必须先跨越此山。由于山地地形复杂,便于隐蔽,红军也决定在这里狙击敌军,以保证主力顺利北上。


“当时红军的兵力部署是,总指挥部设在何家嘴山,五龙山设有观察哨;四师指挥部设在庙山,部队埋伏在夏家沟;三十二军指挥部设在王家沟村,部队埋伏在王家沟;六师十八团埋伏在罗家湾,指挥部设在罗家湾村。”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副馆长韩蕾介绍说。


9月28日,敌军进至抛沙后,发现了红军的意图,急忙抢占牛斜山,与红军隔河对峙。午后,战斗全面打响,敌军用五门钢炮和两架飞机向红军阵地猛轰,并在硝烟和雨雾的掩护下,偷偷渡过抛沙河,向六师十八团征地新堡山猛攻。


秋日正是多雨时节,成县阴雨连绵,山脚下的抛沙河水位上涨,形成一道护城河,使敌军难以快速接近。


红军指战员坚守阵地,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此关键时刻,四师十二团政委杨秀山率领一营兵力迂回到敌人侧后,与三十二军紧密配合,前后夹击,敌人狼狈逃回牛斜山。


经过一天多的激战,红军将敌人赶到了抛沙河西岸,胜利完成了钳制敌军、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但伤亡亦重——


五龙山战役旧址。王坤 摄

战斗中,红军突击队队长贺虎不幸中弹牺牲;

十八团政委周盛宏牺牲;

十二团政委杨秀山身负重伤;

……

据权威统计,百余名红军战士在五龙山永远倒下。今日的五龙山战斗旧址上,建起了烈士纪念园。残留的战壕、弹痕似乎还在诉说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硝烟早已散尽,但精神火种不灭。

“我从小就听祖父讲过红军的故事,尤其是红军在我们成县的故事,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已经80多岁的成县文史学者张忠说道。

张忠的祖父叫张星月,当年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兽医。1936年9月中下旬,红二方面军攻占成县之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他祖父被推举为支旗村的苏维埃主席。而他祖父也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选购了15匹优质战马,并四处奔波筹集资财,解决军队物资匮乏的难题。为了感谢张星月的慷慨拥军情,贺龙特意将自己的一些日常用品赠送给他聊表谢意。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五龙山战役纪念碑。

“可以说,红军长征精神在我年幼时,就已深深地植根在了我的脑海中。也正是由于这段光荣的家族历史,让我萌生了专心研究成县红色历史的决心”,张忠说,大概从1954年开始,他便开始搜寻红二方面军在成县的有关资料。


据张忠介绍,红军长征在成县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当地老百姓至今啧啧称奇的事——在敌军出动战机轰炸的过程中,有一发炮弹将红军临时作战指挥部的一面砖墙打穿,炮弹随即落在了道观的供桌上。


“当时,指挥部里面的红军指战员和部分为红军提供后勤服务的村民都愣住了,以为死神即将降临”,张忠一边讲,一边比划着,“幸运的是,这颗炮弹虽落在了人群中,却始终没有爆炸……”


为了挖掘那段峥嵘岁月,寻访红军战士的后代,这几十年来,张忠的足迹遍布江西、湖南、四川、宁夏,以及甘肃的好多市州,基本上摸清了红军长征在成县的历史。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去挖掘红军长征在成县的历史,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传承好长征精神。”张忠说。


时光见证历史,历史催人奋进。


跨越历史烟云,被热血浇灌的长征路上,红军故事代代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在人民心中愈发坚定……


贺虎:不能被遗忘的革命先烈

“贺虎同志从小就参加了红军,经过历次战斗,表现英勇。他当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直到团长,在五龙山牺牲时,担任红二军团突击队队长……”曾担任成县宣传部副部长的张忠老人颤抖的双手紧捏着一封书信念道。

张忠老人讲述贺虎事迹。王坤 摄

1936年,红二方面军攻占成县县城后,国民党中央陆军王均部偷渡犀牛江,沿红军来路向成县方向进犯,企图将红二方面军一举歼灭。因此,红二方面军迅速在五龙山一带设防阻击敌人,以保证主力顺利北上,而贺虎就是担任主要阻击任务的突击队队长,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中弹片牺牲。

解放后,成县百姓中关于贺虎的传奇故事还在流传,但一些党史军史研究却都对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表示怀疑。

“当时流传贺虎是贺龙的亲弟弟,为了证实贺虎的存在,1960年6月1日,师范尚未毕业的我给贺龙办公室写了封求证信。”张忠说,6月15日,“贺办”回信了,信中肯定了贺虎在五龙山战役中牺牲的事实。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贺办”回信。王芳 摄

“但这封信并没有说明贺虎与贺龙之间的关系,为了搞清楚真实情况,1979年10月23日,我又给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写了信,并附上了1960年6月15日‘贺办’的复信。”张忠说。

197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以“军办信发字(79)第636号”文件复函中共甘肃成县委员会,复函的内容为:你们十月廿三日寄来的贺办一九六O年六月十五日给张忠同学的复信原件,经有关同志回忆,该信是属实的……要说明的是,贺虎同志不是贺龙同志的亲兄弟。

“不是亲兄弟,有可能是堂兄弟,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这封复函再一次证明了贺虎同志的真实存在。”张忠激动地说道。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复函。王芳 摄

为了进一步了解贺虎的革命事迹,张忠根据复函的提示,专程前往四川征集了红二方面军转战成县的革命史料,并沿着长征路线实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有些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先烈,他们的名字值得永远被铭记。”张忠告诉记者,目前他准备把搜集到的红二方面军在成县的珍贵史料写成一本书,让后人更好地铭记历史、了解过去。




总监制:高峰 监制:刘 敏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在成县,这场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