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平民皇后·朱元璋最大的福分是有个好老婆

「传奇」平民皇后·朱元璋最大的福分是有个好老婆

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文武群臣,在南京南郊祭祀天地。那一天,天宇苍穹明朗清澄,风和日丽,似乎有一片氤氲瑞气,笼照着祭坛,天气和前一段时间的雨雪阴霾,大不相同。祭祀仪式完毕后,朱元璋在欢呼声中登上宝辇,引着太子及诸王子,同着文武大臣一起恭送四代先人的祖宗牌位进入太庙。然后到金銮宝殿登上龙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祝贺,大明王朝从此宣告建立。

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性情刚烈严酷,他那双目睹杀人百万,连眼睫毛都一动不动的眼睛,常使文臣武将们战栗悚然,而此时却流露出一种缠绵温和、迫不及待的热切神情。等不到群臣朝贺完毕,他已经催促太史令刘基,命令他立刻捧出金封宝卷,首先册立患难与共的妻子马秀英为正宫皇后,并且感情流露,激动地告诉群臣:"朕想起皇后,和我一起从无到有,同甘共苦;随我在军中同生共死,经常自己忍着饥饿,把饭食煨在怀里留给我;我从前经常被郭子兴怀疑挑剔,到了几乎不能自保的地步,是皇后从中百般调解,想方设法地庇护我;皇后在军中,长期为我掌管机密文书,为我缝补盔甲衣鞋,百事操劳,我深感家里有了贤惠的妻子,犹如国家有了贤良的丞相一样。皇后的恩情,我深深地铭记在心,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朝事完毕,他急急地赶回后宫,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向妻子马秀英尽情倾诉。

皇后马秀英静静地听他说完,谦和地感谢他说:"妾听说夫妻之间相互卫护比较容易,君臣之间互相卫护就比较困难,陛下不忘记和我一同从贫贱中走出来,但愿陛下也不要忘记了同群臣一起共过的艰难。"朱元璋赞扬她说:"从前唐朝有个长孙皇后,曾经劝唐太宗不要忘记魏征,贤妻真可以和古人媲美了。"

「传奇」平民皇后·朱元璋最大的福分是有个好老婆

马皇后笑说:"妾哪里敢比古人。"朱元璋接住她的话,问她:"你的父母不在了,总还有宗族亲戚,我把他们找来,一律封官,享受爵禄,怎么样?"

马皇后委婉地表示不同意:"爵禄应该用来赏赐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应该私自给我的娘家。我希望陛下慎重地珍惜荣誉和爵位,不要滥自封赏,徇于私恩。"

朱元璋听了更加感动。他深情地凝视着皇后,过去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不禁又涌上心头。

朱元璋最初投奔郭子兴的时候,因为作战勇敢而有智谋,受到郭子兴的重视。每次得胜,郭子兴都要告诉妻子张氏,每每讲到朱元璋如何克敌制胜,张氏都觉得津津有味。朱元璋立的战功多了,张氏便建议郭子兴说:"这个朱元璋,不是等闲人物,他的谋略如何,我倒是不懂,就凭他的相貌,也是与众不同,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事业,应该加以厚恩,使他感激,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出力。"郭子兴说:"我已经提拔他做队长。"张氏说:"这只是平常的论功行赏,还很不够。"郭子兴说:"你的意思要怎样呢?"张氏道:"听说他的年纪已经二十五六了,还没有成家,何不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一来可以使他竭力报效忠诚,二来义女儿也有依靠,倒是一举两得。"

郭子兴觉得有道理,就把朱元璋找来说明要他同马秀英成亲的意思。朱元璋自然愿意。郭子兴于是安排了二员部将做媒人,选择良辰,让朱元璋和马秀英结成了夫妻。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新婚妻子,竟是万里挑一的贤惠女子。原来郭子兴贫贱的时候,有一个生死之交的朋友马公。马公杀了人,为躲避仇家去了远方,临行时把独生爱女秀英托给子兴。郭子兴把秀英抱回家来,像对待亲生的女儿一样看待。后来听说马公客死在他乡,心里更加疼爱小秀英,一心一意地照顾抚养她,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张氏则教她女红针线。小姑娘聪明得很,一经指导,无不立马知晓,到长大及笄,出落得身材苗条,模样美丽,神情端庄,妖而不艳,美而不佻,特别是性情温柔婉约,安宁稳沉,无论什么急事,她总是不慌不忙,举止从容,从来没有疾言厉色的样子,子兴夫妇非常地钟爱她。

秀英和朱元璋结成夫妻后,朱元璋欢喜之余,难免显得有些得意,引得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非常不满。他二人认为朱元璋这个穷苦的小和尚,平白地做了妹妹的赘女婿,马上和自己称兄道弟,一点都不客气,心中未免怀着不平。朱元璋一向直爽,哪里想到许多,惹得二人更加生气,一有机会,就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不是,说他如何如何地骄狂,如何自以为是,甚至说他已经在阴谋叛乱。郭子兴本来是很喜爱朱元璋的,不肯轻易相信两个儿子的话,但经不起两个儿子天天来报告,时时来离间,不断地要他早做准备,防止朱元璋阴谋异动。郭子兴不觉也怀疑起来。

朱元璋不知就里,每遇到会议论军事,依然是侃侃而谈,没有顾忌。有一天为了军事部署,竟然惹火了郭子兴,郭子兴盛怒之下把他关进了禁闭室。这下可乐坏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极力想借这个机会除去了朱元璋。二人秘密吩咐伙房不准给朱元璋送饭,准备让他饿死了事。

「传奇」平民皇后·朱元璋最大的福分是有个好老婆

不料马秀英知道了这个消息,悄悄地去伙房偷饼,送给朱元璋。这一天她来到伙房,趁着无人,赶快从蒸锅上偷了两个滚烫的蒸饼,准备给朱元璋送去,不巧义母张氏正好走来,二人几乎撞个满怀。秀英恐怕义母看透机关,急忙中把蒸饼藏进怀里,一面向义母请安,一面向外溜走。张氏见她慌慌张张的神色,晓得必有缘故,故意和她说长论短。你想滚烫的蒸饼贴在肉上,可以想见是多么疼痛。秀英咬牙忍受着痛苦,脸上还要装出一副无事的样子。时间一长,终于掩饰不住,尽管嘴里还在支支吾吾,但两行眼泪滚滚流淌,后来痛得几乎要晕了。张氏大惊,忙把她拉进房间,屏退左右使女,问她出了什么事。秀英放声大哭。张氏急忙解开她的衣服,热气腾腾的饼还紧紧地贴在胸肉上,连乳头都烫烂了。

张氏感动得禁不住流泪,一面急叫医生为秀英敷药,一面叫伙房给朱元璋送饭,晚上便劝说郭子兴不要只听儿子一面之词。郭子兴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听了妻子的话,也觉得朱元璋是无罪的,关禁闭是委屈了他。朱元璋这才被释放出来。

只是从此以后,郭子兴依然不大信任朱元璋。无论朱元璋怎样小心谨慎,努力作战,郭子兴对他总是淡淡的。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亏得马秀英在中间百般周旋,并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孝敬养母,讨养母的欢心,最后才使得郭子兴消释了对朱元璋的怀疑,不再挑剔他的言语行动,朱元璋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些。朱元璋感念马秀英的贤惠,夫妻感情日益敦笃。

等到朱元攻下太平城,自领大军东征西讨的时候,马秀英则带领军中的妇女,做粮做鞋袜,日夜辛劳。她的文才又好,心思又缜密,负责朱元璋机密文书的工作,从无失误,帮助朱元璋用人决计,少犯了很多错误。

马秀英的个性,恬静沉着以外,还非常勇敢坚定。在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全军处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她布衣大脚,背着儿子行军,一点也没有惊慌失措。儿子做了皇太子,她为了让儿子记得创业的艰辛,把当时负子从军的情景,经常讲给儿子听。太子朱标感念母亲的辛劳,绘成了一幅《负子从军图》,经常揣在怀里,以示自己永志不忘。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负子从军图》,但是感念马皇后之情,却是直贯心底。只是他的性情非常多疑好杀,越是功臣,越是猜忌。即使是他从小一同长大、患难与共的开国元勋,或者亲戚朋友,一律毫无顾惜。为了丞相胡惟有谋反嫌疑,他有意地大兴党狱,不仅把胡惟庸寸寸割死,屠灭九族,凡是朝中与胡惟庸稍有往来的,一律问罪斩首。胡惟庸身为丞相,朝中大臣自然和他多少总有往来,于是大批的功臣良将,统统地押赴刑场正法。就连李善长、朱亮祖等等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也不能避免。短短的一段时间,遭受株连而被杀的大小功臣,竟有一万多人,已经退休回乡的也不能幸免。

内中有一个开国大功臣宋濂,他的儿子和一个孙子因为卷进胡惟庸案,已经被处死,他本人依然不能得到赦免。朱元璋命令有司把他逮捕下狱,等待处斩。宋濂是一位极富长者风范的正人君子。他下狱临刑的事被马皇后知道了,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民家为子弟请老师,都要始终尊敬,宋濂是皇子的老师,就不能为他网开一面么?"朱元璋回答说:"既然是逆党,当然不能放过。"马皇后辩解道:"宋濂早已退休回家,一定不知道胡惟庸谋反的事情。"朱元璋生气了:"这些事情不是你们女人能够懂得的。"马皇后不好再争,等到吃饭的时候,马皇后不用饭菜,朱元璋问她缘故,皇后流泪说:"妾听说宋先生将要临刑,觉得为他痛惜,我在为儿子们的老师默哀。"朱元璋被她感动,放下筷子,吩咐叫人放了宋濂,宋濂这才保住了一条老命。宋濂曾教了太子十年的书,他一生举止说话,中规中矩,写字作文,从不草率,文风严谨。日本国使臣曾经用百金求他写字,他不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多声望。他去世后,全国都为他哀悼。

再说朱元璋屠杀功臣,株连无辜,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马皇后极力保护下,总算是留下了李文忠、沐英、傅友德等十余人,为大明江山留下了几员良将。

朱元璋放手杀人,多亏马秀英这位古今少有的贤良皇后的竭力周旋,才保住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比如为了不让服侍朱元璋的太监宫女被杀,她放下皇后的尊严,亲自为朱元璋主持御膳,格外地注意,不使朱元璋产生疑忌。嫔妃们不解她的深意,过意不去地劝她不必如此不顾皇后的尊贵身份。她说,服侍丈夫,必须要亲自动手,从古到今都是合乎道理的,而且主上性情刚烈严厉,万一饭菜不合他心,谁敢担当,不如我去还可以经受得起。说罢端汤进去,不想多说了几句话,汤有些凉了,朱元璋举起碗就向她砸去,她匆忙躲闪,一碗油汤泼得满身都是。马皇后并不生气,重新端进热汤来,从容地换了衣服,一点也没有委屈的样子。嫔妃们这才理解了马皇后的话,感谢她勇于承受强横的仁德心肠。如果换成其他人,又不知会被朱元璋杀了多少个。

嫔妃们生了病,马皇后一定加倍地体贴安慰,有时得罪了朱元璋,马皇后也一定设法调停,想方设法使嫔妃们不致受害,又经常劝说朱元璋不要动辄杀人,要他多想想以前艰苦患难的日子。她自己则和从前一样,保持着勤俭朴素,生活起居绝不奢华,经常亲自到洗衣房去看看宫女们洗衣,告诉她们旧衣服不要轻易更换,节约是先贤们留下来的美德。宫女们都非常地爱戴敬服她,把她比做东汉时候的贤良明理的马皇后,说她比古人都还有过胜之处。

「传奇」平民皇后·朱元璋最大的福分是有个好老婆

马皇后很博爱善良,每次听到灾荒年月,她都要以身作则,在宫中带头节约粮食,用蔬菜来代替,朱元璋告诉她朝廷已经发放救济,粮食已经到了灾区,请她不必担忧,她则觉得救济不如平时防备,说得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

马皇后经常悄声询问朱元璋:"天下的老百姓,生活怎么样?是否都能够安居乐业,岁岁平安?"又用充满爱心的话对朱元璋说:"皇帝是天下百姓之父,我有幸作为天下百姓之母,子女们不能安居乐业,我们作父母的,怎么能够安心。

但是对待自己的子女,马皇后却又并不骄纵。小儿子朱橚年纪最小,难免不调皮捣蛋,放任涎脸。他被朱元璋封为藩王,封地在开封。他到了开封后没有了人管束,日子好不快活。马皇后听说后,主刻吩咐江贵妃随朱橚一同去开封,赐给她皇后自己常穿的衣服一件,拐杖一支,告诉江贵妃说:"周王如果有过失,请你披上我的衣服,用拐杖责备他,如果他同你倔强,你马上报告我,不要轻易放过。"

朱橚听她讲得严肃,知道她说得到做得到,老老实实地在开封做藩王,直到马皇后去世,也没有闹什么笑话。

马皇后把对儿子的爱,放在心里。那时候朱元璋的性情变得异常暴虐,不仅对功臣,对儿子们也很粗暴。鲁王朱檀得不到父亲的理解,迷信吃金石仙丹,后来毒发身死。朱元璋恨恨地追谥他为"荒",表示很不满意。谭王朱梓,因为自己的妻父、妻弟都被朱元璋杀死,又怕朱元璋怀疑自己,对朱元璋很是反感,愤愤地一把火把自己烧死。太子朱标看见这些情况,心里惊恐,常有一种畏惧感笼罩着自己。他劝朱元璋说:"皇父杀人,杀得太多太滥了,恐怕伤了天地之间平和的气氛。"朱元璋不理,第二天便把一条满是尖刺的木棍丢在地上,吩咐太子拾起来,握在手中,太子看那木棍上尽是尖刺,不觉面有难色,不敢伸手。朱元璋笑说:"我喊你拿起来,你以为有刺,怕伤了手,如果除去了上面的刺,就好拿了,我现在诛杀诸臣,就是为你除刺,你难道不明白?"太子叩头说:"上有仁慈的君王,下就有忠顺的臣民。"表示了与朱元璋不同的看法。朱元璋大为生气,翻脸起身,提起椅子就砸太子,太子慌忙走避,却把怀中所藏的《负子从军图》落在地上。朱元璋捡起来一看,顿时大为悲痛,想起皇后昔日抚育艰辛,于是不追究太子,对其他诸王子,也好了一些。

马皇后不独对儿子,对国家人材的培养,也很关心。

有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回来,马皇后问到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到学生有数千人之多,都是官费供给饭食,不禁联想到他们的妻子,不知道在哪里吃饭?朱元璋很觉感动,命令设立红板仓粮库,每年发给学生家属一定数量的粮食,使学生们无后顾之忧。富有的学生倒还不觉得怎么样,而贫寒的学生则使学业得以继续,学生们称颂皇后的贤德,长久不止。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曾经因为常遇春、徐达的妻子不贤惠,派人把她们肢解后分送群臣,这一次又听说因为郭景祥的儿子不孝,在家里用和郭景祥对打,朱元璋准备把他正法。马皇后劝阻他说:"听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独子自然容易娇惯一些,但也不一定就这样无法无天,传话的人说的不一定准确,需要调查清楚才能用刑,要不杀错了,就绝了人家的后了。"后来查明果然是误传。朱元璋说:"幸亏皇后想得到,险些就把郭家的宗祀,给他斩断了!"

庶子李希贤教授王子们学习经训,王子们喧闹不听,李希贤气得掷笔,笔跳起来碰伤了王子的额角,朱元璋大怒,就要处死李希贤。马皇后劝解说:"把孩子送去受教育,比如请人做衣,只有任他剪裁,家长不宜去责备老师。"朱元璋怒气稍平,李希贤逃脱一死。像这样庇护臣下的事情,马皇后也不知做了多少。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皇后五十一岁这年,日积月累地辛劳使她终于积劳成疾,忽然一病不起。

这样一位贤良的皇后生病,不仅皇宫震动,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被震动。群臣们请求大做法事,祈求上天保佑;又请求遍求天下名医,为皇后治病。皇后一概不准,悄悄地告诉朱元璋:"生死自有一定,祷告上天也不一定有用,就算是找到了天下最好的医生,也不能起死回生,万一药物无效,大罪就会落在医生的头上,反而增加了我的罪过。"说得朱元璋流泪不止。他紧紧地握着马皇后的手,一再追问有什么话要留下来。

马皇后挣扎着告诉朱元璋:"妾与陛下一起从一介平民开始奋斗,靠了陛下的努力,得到成功,成了国母,我的志愿已经满足了,还有什么遗憾的?不过我死了以后,只愿你亲近贤良,听得进劝告,我也就放心了。"说完闭上眼睛,静静地瞑目而逝,享年五十一岁。

选自《英烈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