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靈”的房地產規律,20年來首次“轉折”,清華教授精煉總結

過去10年,很多人會對謝國忠印象深刻。

他是麻省理工的博士,還在摩根士丹利做過董事總經理,還曾精準預測資本市場的頂部。

唯獨在房價這件事上,聽了他的剛需們,只能咬碎了牙往肚裡咽。

原因何在?

我覺得,是很多專家拿成熟市場的行之有效的規律,來對標我國的樓市,必然會出現偏差。

拿房價收入比這個指標來說,三亞46.6倍,深圳37.3倍,北京36.1倍,廈門30.9倍,上海30.3倍,福州、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均超過20倍。

在國際上,這個指標在3-6倍之間,才是合理的。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日本房地產調查公司KANTEI的報告顯示,2018年東京房價收入比為13.3倍,連續7年上升,創下10年新高。

“失靈”的房地產規律,20年來首次“轉折”,清華教授精煉總結

3-6倍合理,東京13倍創新高,在京滬廣深和熱點城市動輒幾十倍的數據面前,其他國際大都市,只能算是“弟弟”。

可是,10年前,北上廣的房價收入比就遠超國際水平,為什麼這麼久的時間裡,房價依然“穩如泰山”?

因為我們的房地產,僅僅剛走過了20年罷了。

用12個字來概括:起步晚,擴張快,體量大,能賺錢。

因此,不管是房企還是購房者,不管是常住人口還是外來人口,都願意賦予這些城市遠超自身價值的估值,房價有沒有高估不重要,關鍵是有人願意接盤。

什麼指標,什麼量化標準,什麼房價收入比、租售比,東京、紐約、倫敦、首爾這些早已“固化”的城市,在一個快速擴張的市場面前,規律是“失靈”的。

但是,之所以稱為“規律”,就一定具備普適性。

以前不起作用,是因為新興市場天然具備高估值,加上農民進城、城市化、學區醫院等優質資源集聚、居民逐步加負債,與成熟市場沒有可比性。

“失靈”的房地產規律,20年來首次“轉折”,清華教授精煉總結

這些要素,首次出現了“轉折點”。

房地產行業,從快速成長的“青春期”,過渡到了“成熟期”。

拿行業規模來說,15萬億的成交額,已經達到瓶頸。

在8月份,恆大總裁夏海鈞稱,房地產1年賣15萬億,還能保持十年。

融創老闆孫宏斌前幾天說,房地產的增量已經沒有了,15-16萬億的規模會維持下去。

前段時間舉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經濟學家巴曙松,與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之間發生了一次爭論,陳淮說,樓市未來會走向平穩,不管是調控還是房企自身。

巴曙松問他:什麼叫穩?不應該是“穩中有降”嗎?陳淮稱:只是增速下降,房地產的規模還會繼續增長。

巴曙松接著追問:難道會突破16萬億的成交?陳淮避而不答,不願意預測具體數字。

恆大與融創,代表了最激進的房企,陳淮代表了最樂觀的專家,連他們都對行業規模持保留態度,也意味著市場已經形成了共識。

還有購房者的槓桿,確實加不動了。

“失靈”的房地產規律,20年來首次“轉折”,清華教授精煉總結

央行最近發了個報告,低收入家庭債務負擔較重,尤其是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家庭。

有負債家庭中,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 285.9%。而年收入高於36萬元的,平均債務收入比為89.0%。

此 外,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有負債家庭中,有0.8%的家庭債務超過50萬元,也就是說,這部分家庭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用近10年的全部收入,來償還債務。

在城市裡,年收入低於6萬的家庭可能並不多,但扣除掉車貸、房貸、消費貸、人情往來、吃喝用度,年均可支配收入在6萬以下的,可以說比比皆是。

這些家庭,這些購房者,已經沒有餘力再去增配房產了,即便人人都有住大房子的需求,人人都想改善,錢包不允許,一切都白搭。

人人都知道北京的學校和醫院最好,也知道上海的外灘最繁華,更知道省會有24小時不打烊的飯店,還能找到月薪上萬的工作。

沒錢,這些都免談。

知名房產專家、清華客座教授聶梅生,精煉總結了這樣的趨勢。

“失靈”的房地產規律,20年來首次“轉折”,清華教授精煉總結

12月6日,聶梅生在參加活動時表示:現在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一個是2017年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50%,另一個是服務業達到50%的情況下,一二三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對房地產來說,服務是轉入了存量資產,轉入了蓋房子蓋完了,房子賣完了,房產證轉移了,變成物業管理、小區形成服務業、消費”。

她引用《三體》裡的一句話,來形容房地產的迭代:我消滅你,和你無關。

綜上所述,1.行業規模見頂,2.居民負債走高,3.房地產轉向存量服務業,它們都印證了一點:“失靈”20年的房地產規律,終於要起效了。

我覺得,起效的時間,可能就在2020年。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即便放開限購,市場受到的刺激,似乎也很微弱。

比如,從南京、天津到廣州、成都、佛山、鄭州,最近一連串的購房新政,按說應該會激起很大的波瀾,但事實上,除了深圳豪宅稅取消有一點動靜之外,市場出奇的冷靜。

這就是所謂的“邊際遞減”效應。

一個餓極了的乞丐,突然間吃到了一口熱包子,當然會表現的“狼吞虎嚥”,但是,當他已經吃飽之後,再美味的包子,也不可能再提起一點興趣。

房地產也是這樣,市場從萌芽到激進擴張,只用了20年,從幼稚走向成熟、穩定、不張揚,只用幾年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