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论地道云南味,昆明老街文明街当之无愧。

作为传统老字号非遗商街,是昆明这座城市带着历史的街道,藏着上个时代留下的宝藏。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其名字来自“南国文明”坊,牌坊建立于康熙二十七年,在西院街与文庙直街的交叉处。

文明街起于福林堂,终于景星街,近几年的修缮工作基本保存了文明街民国时期的街道风貌,再一次续写昆明老字号非遗一条街的篇章。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银装素裹的文明街 图/网络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1997年文明街 图/网络

作为昆明的城市底片,无疑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

记录着这座城市、这条街的流光,青色的瓦、古朴的红木墙,在低声细语的交谈中,散去了生活里的怨气。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重现老字号、非遗一条街再现光辉岁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的美食,不再是缠绵于纸张里的文字,各色美食,你得亲自来品品~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最是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儿时那一份份美食,长怀心间却总是滋味难寻,幸得传统老手艺人对古老手艺的那份热情依旧饱满!

被誉为“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岁月的磨洗之后,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到我们面前。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云南曲靖被称为“独菜之乡”,又有“无鸡不成宴”之说,鸡肉的吃法众多,数不胜数。

第一道非遗鸡 ——圆子鸡

作为曲靖26个餐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圆子鸡首当其冲。

吃圆子鸡,曲靖人首推志晖园,自1996年创立以来,至今已有23年历史

说起这道菜,不得不感叹其大有来头。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美国人陈纳德将军在沾益组建飞虎队基地。一天杜氏家人做豆腐送往机场,在途中不慎将豆腐全弄碎了,无奈之下只有把豆腐捣得更碎。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把碎豆腐加进磨肉、盐等调料做成民间常食的圆子放进土鸡汤内炖煮。

谁知,歪打正着,陈将军十分喜爱这个特别的味道,自此这道佳肴便被命名为“圆子鸡”,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制作圆子的豆腐由自家亲手所做,只选用当地古井水,通过手工古法制作而得,鲜嫩细滑的质感下带着浓浓的豆香味。

文山放养的土鸡精心熬制的鸡汤,芬芳浓郁的鸡肉与豆腐丸子相得益彰。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独一无二的食材把控,这正是“志晖园”能如此深得民心的原因。

第二道非遗鸡——沾益辣子鸡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沾益辣子鸡属曲靖名片之一,更是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食。

而沾益辣子鸡得以红火二、三十年,养嘴又养生的独特做法,味道也非同一般。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精选的多种辣椒融合,提色,提香,提辣,各显神通。

炒制过程同样讲究,鸡肉洗净切块后直接腌制,下火爆炒,直至辣味,香味完全融入每一块肉里。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正宗的辣子鸡就是这样红润油亮,看着油实则不腻,十足的香辣味更是一绝。

第三道鸡——黄焖鸡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比起辣子鸡来说,黄焖鸡稍显内敛低调一些,但每一样食材却均有来头。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罗平黄姜,罗平小瓣蒜和来自贵州山地红辣椒,罗平纯酿菜籽油,佐料和秘制的调料与鲜嫩的鸡块在锅中交流,整个街道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肉香。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黄焖鸡经过特有的烹饪方式,可以说自成一道独特风味,鲜香扑鼻,让人胃口大开。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就像喝茶之于成都人,掰馍之于西安人,烧豆腐成为云南人的饮食文化,早已深深的烙进每个云南人的生命中,成为摆不脱、舍不掉的习惯。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小时候跟家人去逛早市,总能在菜市场卖豆腐的地方看到一个阿姨或者婆婆,安静地倒腾着豆腐块儿,完全无暇顾及摊前的热闹与人来人往。

越简单,越非俗物。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精选的石屏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屏豆腐制作技艺入选,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屏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水是石屏当地异龙湖的井水,这种水质自然含卤,所制豆腐清香细嫩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十四道工序,仍然保留了全手工传统技艺,每一步都没有精确的衡量,全靠师傅的经验代代相传至今。

黄豆是云南本地的小黄豆,这种黄豆个头不大,但是出浆率很高。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在昆明人的语言系统里面,说用佐料多来形容一个人这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用佐料多来吃老昆明特色街头小吃,绝对是一种底线。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就是这作料和豆腐的绝妙搭配,让每个人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细腻的豆腐,点入秘制蘸料入口,麻、辣、鲜、香随嘶嘶吸气从舌尖传到四肢百骸,顿时只觉人生得此美味,足矣。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一碗蒸饵丝融合了曲靖丰富物产之精华,道尽曲靖人的勤劳朴实,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曲靖之风采。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2013年11月19日被列入曲靖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蒸饵丝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曲靖蒸饵丝在明朝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作技艺,名震云南。

民间传说,明朝状元杨慎吃过蒸饵丝赞曰“这碗饵块丝干香浓郁,有嚼头,‘蒸’的好吃”!便连吃三碗。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优质的大米是一碗美味饵丝的基础。佐以新鲜的豆芽韭菜,用特殊工艺熬制的酱油,精心炒制的肉酱,撒上白芝麻,一碗独具风味的饵丝就新鲜出炉了。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干净的小碗放入葱花,打一勺清汤备喝,再不停地把饵丝和佐料拌匀,爱吃辣椒或酸醋的食客还可以在桌上的料缸中自己再加。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然后有座就找座位坐下,无座干脆就在门口顺街边把一碗饵丝有滋有味的吃下,喝上几口有葱香味的清汤润口,找餐巾纸擦一擦油腻的嘴,满意而去。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若是再配上一碗冰冰凉的木瓜水,软软滑滑的在口里,似有若无之间,却掺着红糖水实实在在的甜,芝麻的香,玫瑰糖的醺。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除了非遗的蒸饵丝,店内卤面,卤米线也是一绝,不妨都来尝尝。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小阁楼,木质房梁,雅致的墙贴,农家小物件,昏黄的灯光,凭生出“倚栏拍案,笑看风云”的江湖气息!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尝传承了几百年的“非遗”美食!

每个人记忆里,都有一条的老街,深藏着一段温情岁月,当每天第一缕阳光洒向老街,市井的生活,便从吱呀的开门声中苏醒。

80后90后也许不曾赶过街,但一定在某个老街的摊上盯着一个美食,直到青春过完也没忘掉。

在老街,品正宗非遗老味道,吃的是味,品的是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