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論地道雲南味,昆明老街文明街當之無愧。

作為傳統老字號非遺商街,是昆明這座城市帶著歷史的街道,藏著上個時代留下的寶藏。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其名字來自“南國文明”坊,牌坊建立於康熙二十七年,在西院街與文廟直街的交叉處。

文明街起於福林堂,終於景星街,近幾年的修繕工作基本保存了文明街民國時期的街道風貌,再一次續寫昆明老字號非遺一條街的篇章。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銀裝素裹的文明街 圖/網絡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1997年文明街 圖/網絡

作為昆明的城市底片,無疑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來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區。

記錄著這座城市、這條街的流光,青色的瓦、古樸的紅木牆,在低聲細語的交談中,散去了生活裡的怨氣。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重現老字號、非遺一條街再現光輝歲月,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的美食,不再是纏綿於紙張裡的文字,各色美食,你得親自來品品~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最是令人難忘的莫過於兒時那一份份美食,長懷心間卻總是滋味難尋,幸得傳統老手藝人對古老手藝的那份熱情依舊飽滿!

被譽為“活化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經過歲月的磨洗之後,正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到我們面前。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雲南曲靖被稱為“獨菜之鄉”,又有“無雞不成宴”之說,雞肉的吃法眾多,數不勝數。

第一道非遺雞 ——圓子雞

作為曲靖26個餐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圓子雞首當其衝。

吃圓子雞,曲靖人首推志暉園,自1996年創立以來,至今已有23年歷史

說起這道菜,不得不感嘆其大有來頭。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美國人陳納德將軍在沾益組建飛虎隊基地。一天杜氏家人做豆腐送往機場,在途中不慎將豆腐全弄碎了,無奈之下只有把豆腐搗得更碎。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把碎豆腐加進磨肉、鹽等調料做成民間常食的圓子放進土雞湯內燉煮。

誰知,歪打正著,陳將軍十分喜愛這個特別的味道,自此這道佳餚便被命名為“圓子雞”,一做就是二十幾年。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製作圓子的豆腐由自家親手所做,只選用當地古井水,通過手工古法制作而得,鮮嫩細滑的質感下帶著濃濃的豆香味。

文山放養的土雞精心熬製的雞湯,芬芳濃郁的雞肉與豆腐丸子相得益彰。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獨一無二的食材把控,這正是“志暉園”能如此深得民心的原因。

第二道非遺雞——沾益辣子雞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沾益辣子雞屬曲靖名片之一,更是曲靖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美食。

而沾益辣子雞得以紅火二、三十年,養嘴又養生的獨特做法,味道也非同一般。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精選的多種辣椒融合,提色,提香,提辣,各顯神通。

炒制過程同樣講究,雞肉洗淨切塊後直接醃製,下火爆炒,直至辣味,香味完全融入每一塊肉裡。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正宗的辣子雞就是這樣紅潤油亮,看著油實則不膩,十足的香辣味更是一絕。

第三道雞——黃燜雞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比起辣子雞來說,黃燜雞稍顯內斂低調一些,但每一樣食材卻均有來頭。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羅平黃姜,羅平小瓣蒜和來自貴州山地紅辣椒,羅平純釀菜籽油,佐料和秘製的調料與鮮嫩的雞塊在鍋中交流,整個街道都瀰漫著一股濃郁的肉香。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黃燜雞經過特有的烹飪方式,可以說自成一道獨特風味,鮮香撲鼻,讓人胃口大開。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就像喝茶之於成都人,掰饃之於西安人,燒豆腐成為雲南人的飲食文化,早已深深的烙進每個雲南人的生命中,成為擺不脫、舍不掉的習慣。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小時候跟家人去逛早市,總能在菜市場賣豆腐的地方看到一個阿姨或者婆婆,安靜地倒騰著豆腐塊兒,完全無暇顧及攤前的熱鬧與人來人往。

越簡單,越非俗物。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精選的石屏豆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雲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石屏豆腐製作技藝入選,同時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石屏豆腐與一般豆腐有別,水是石屏當地異龍湖的井水,這種水質自然含滷,所制豆腐清香細嫩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十四道工序,仍然保留了全手工傳統技藝,每一步都沒有精確的衡量,全靠師傅的經驗代代相傳至今。

黃豆是雲南本地的小黃豆,這種黃豆個頭不大,但是出漿率很高。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在昆明人的語言系統裡面,說用佐料多來形容一個人這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是,用佐料多來吃老昆明特色街頭小吃,絕對是一種底線。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就是這作料和豆腐的絕妙搭配,讓每個人吃過一次就忘不了。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細膩的豆腐,點入秘製蘸料入口,麻、辣、鮮、香隨嘶嘶吸氣從舌尖傳到四肢百骸,頓時只覺人生得此美味,足矣。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一碗蒸餌絲融合了曲靖豐富物產之精華,道盡曲靖人的勤勞樸實,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曲靖之風采。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2013年11月19日被列入曲靖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蒸餌絲製作技藝入選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曲靖蒸餌絲在明朝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製作技藝,名震雲南。

民間傳說,明朝狀元楊慎吃過蒸餌絲贊曰“這碗餌塊絲幹香濃郁,有嚼頭,‘蒸’的好吃”!便連吃三碗。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優質的大米是一碗美味餌絲的基礎。佐以新鮮的豆芽韭菜,用特殊工藝熬製的醬油,精心炒制的肉醬,撒上白芝麻,一碗獨具風味的餌絲就新鮮出爐了。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乾淨的小碗放入蔥花,打一勺清湯備喝,再不停地把餌絲和佐料拌勻,愛吃辣椒或酸醋的食客還可以在桌上的料缸中自己再加。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然後有座就找座位坐下,無座乾脆就在門口順街邊把一碗餌絲有滋有味的吃下,喝上幾口有蔥香味的清湯潤口,找餐巾紙擦一擦油膩的嘴,滿意而去。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若是再配上一碗冰冰涼的木瓜水,軟軟滑滑的在口裡,似有若無之間,卻摻著紅糖水實實在在的甜,芝麻的香,玫瑰糖的醺。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除了非遺的蒸餌絲,店內滷麵,滷米線也是一絕,不妨都來嚐嚐。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小閣樓,木質房梁,雅緻的牆貼,農家小物件,昏黃的燈光,憑生出“倚欄拍案,笑看風雲”的江湖氣息!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品嚐傳承了幾百年的“非遺”美食!

每個人記憶裡,都有一條的老街,深藏著一段溫情歲月,當每天第一縷陽光灑向老街,市井的生活,便從吱呀的開門聲中甦醒。

80後90後也許不曾趕過街,但一定在某個老街的攤上盯著一個美食,直到青春過完也沒忘掉。

在老街,品正宗非遺老味道,吃的是味,品的是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