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運動改造大腦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臨床精神病醫生、跨學科研究專家、國際公認的神經精神醫學領域專家——約翰•瑞迪先生,通過多年臨床研究表明,運動給身體提供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建了一種環境,這種環境使大腦能夠做好準備、願意並且有能力去學習。那麼,運動到底與大腦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運動為什麼可以改造大腦呢?

一、運動平衡大腦

大腦是人體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分,它由無數的神經元、神經遞質、神經細胞組成。神經元分支間的連接點是突觸。突觸之間並不真正觸碰,神經學家所說的“連接”,是指建立一種聯繫。神經元工作的機制是:電信號沿著軸突傳導到突觸,在突觸這兒神經遞質攜帶化學信號穿過突觸間隙,與另一端神經元樹突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就此打開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並將這種信號轉化為電流。大腦中約80%的信號是由兩種神經遞質傳送出去的:穀氨酸鹽和γ-氨基丁酸。前者刺激神經衝動,後者抑制衝動。它們和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一起調節大腦的活動。

神經遞質執行信息傳遞,調節大腦平衡,而另一些神經營養因子則負責建立、保養神經細胞迴路,構成大腦自身的基本結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簡稱BDNF。它被稱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是大腦的可塑性的重要推手。而運動會讓這種神奇的腦細胞肥料變多。


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運動改造大腦


1995年,卡爾·科特曼在一個為期4年的關於老化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知功能衰退極小的人呈現出三點共同因素:教育、自我效能感和運動。當時前兩個因素對大腦的影響人所共知,只有運動讓人費解。於是,他設計了一個測量BDNF與運動關係的實驗。他斥巨資設計了實驗設備:不鏽鋼轉輪。好在,參與實驗的老鼠非常喜歡這個運動器材,一晚上能跑幾公里。解剖結果表明,跑得越多的老鼠,大腦內的BDNF水平就越高。


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運動改造大腦


二、運動誘發神經新生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神經元的數量是恆定的,只能被消耗,不能新生。但是當科學學引入先進的成像儀器後發現,用來監測癌症擴散的染色劑,居然出現在晚期患者的海馬體中。這也就是說,神經元像其他身體細胞一樣,在分裂生長。而實驗證明運動會誘發這種“神經新生”。

科學家發現,運動產生大量神經元,而環境優化的刺激則有助於神經元的存活。也就是說,運動類課程為大腦提供了學習所需的原料,而課堂上的學習則促使新生的神經細胞連接到神經網絡中。2007年,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運動後學習詞彙的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


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運動改造大腦


三、自閉症等發育障礙的孩子的運動訓練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由於每個自閉症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症狀或不一樣,有醫學專家稱之為神經發育的多樣性,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既然自閉症與神經發育有關,那麼通過運動的訓練就能很好的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從而減少或改善核心症狀,同時促使其它能力的發展,如鬆懈能力、平衡能力、速度感、方向感、肌力、韻律感、協調能力、變化能力這八大能力。最佳的運動計劃是有氧運動和複雜運動結合,在訓練過程中,以翻、滾、爬、跳等作為運動基礎,再進階到球類、跳繩、游泳、舞蹈、拳道等高級體育活動,每項活動它們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相互之間是互補的,這些活動的訓練能讓大腦的全部神經細胞參與其中。

孩子在運動訓練初期會有逃避和手足無措的現象(如哭鬧、喊叫、拒絕),大部分處於被動運動中,但當連接小腦、基底核和前額葉皮層的神經迴路活躍起來後,他們的動作會越來越精準。隨著不斷地重複與練習,神經迴路的效率不斷提升,反過來促進動作的創造性。從而減少刻板、自我刺激、情緒失控等不良行為。在訓練過程中,不用刻意探求哪種運動最好,能融入孩子生活的,被孩子所喜歡與堅持的,就是最好的。


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運動改造大腦



朱煥銀 :廣州星智少兒成長服務中心教學服務主管,畢業於長沙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教育執證康訓師,從事特殊教育多年,經驗豐富,對自閉症、發育遲緩、阿斯伯格等特殊兒童有豐富的教學評估經驗,精通ABA、PCI、RDI、地板時光等教學模式。理念:做一位有愛心、有耐心、有恆心的“三心”擁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