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同是動物肉類,有的煮熟是白肉,有的煮熟是紅肉呢?

婚戀育兒經驗談


同是動物肉類,有的生的時候是紅肉,有的生的時候就是白肉;有的煮熟是白肉,有的煮熟是紅肉。這是因為肉裡有一種成分的含量不一樣。

這種東西就是血紅素。

日常吃的瘦肉,就是動物的肌肉。肌肉可以收縮和舒張,這是肌纖維的特性。肌纖維裡面有肌紅蛋白,而肌紅蛋白裡面有一個血紅素。這個血紅素,其中含有一個二價鐵離子。

血紅素中的二價鐵能和氧氣形成配位鍵,它的作用是攜帶氧氣,供應給肌肉,讓肌肉通過生物氧化產生能量,肌肉才能夠收縮或者舒張。其實,血液裡面的血紅蛋白能夠攜帶氧氣,靠的也是這個血紅素。只不過,一個血紅蛋白裡面有4個血紅素,一個肌紅蛋白裡面有1個血紅素。

既然叫做血紅素,它就很高調,因為它的顏色就是紅色的。

一種肉類中,如果血紅素含量高,它的顏色就很紅。比如說,牛肉比瘦豬肉紅,瘦豬肉比雞胸肉紅,因為血紅素的含量是牛肉>瘦豬肉>雞胸肉。

生的時候是紅色,這樣的肉就叫做紅肉,包括牛、羊、驢、馬、豬的肉。顏色淺的叫做白肉,比如雞鴨的肉。

同樣是雞肉,我們會發現雞腿肉比雞胸肉紅,因為雞腿經常運動,運動需要能量,需要耗費更多的氧,它含血紅素就高一些。相比而言,雞挺著胸,胸部肌肉動得少一些,肉顏色就淺。

籠養的肉雞不需要飛起來,而散養雞就能飛一段,鴿子是會飛很久的。飛起來需要很大的肌肉力量,對血紅素的需求更大,所以鴿子的肉比雞肉顏色要深一些,散養雞比籠養雞的雞腿肉顏色深點。

煮熟之後,血紅素中的鐵被氧化,顏色會從紅色變成褐色。顏色越深的紅肉,煮出來的顏色越接近於褐色,比如醬牛肉(你看到的粉紅色醬牛肉、粉紅色的各種肉腸火腿培根之類,是加了亞硝酸鈉髮色的結果,已經不是自然顏色了)。顏色粉紅的豬肉,煮出來就是淡黃褐色,比如炒豬肉片。本來就很淺,顏色是肉粉色的雞胸肉,煮出來就幾乎是白色的了。

紅肉吃得太多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腸癌的風險,特別是燒烤牛肉、烤牛排、烤羊肉串之類。研究發現白肉沒有這種危險。

但如果你有貧血問題,身體需要增加血紅素(人類的血液中也是血紅素當家啊...),或者因為營養不良肌肉薄弱而血壓偏低,那麼,紅肉對你有好處,多吃點吧。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你好!我是福爸,職業臨床營養師,分享有用有趣的營養知識。

白肉和紅肉是從營養角度對肉類食物的稱呼。白肉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禽類(雞、鴨、鵝、火雞等)、魚類、貝類等。紅肉剛好相反,指的是肌肉纖維比較粗,脂肪含量較高,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例如各種畜類(豬、牛、羊等)。大部分白肉顏色偏淡紅或者白色,紅肉大多顏色深紅。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三文魚屬於白肉,但是顏色比較紅。

從營養角度看,不管是白肉還是紅肉蛋白質含量相差不大,在20%上下,而且都是優質蛋白。差別主要在脂肪含量和種類上。那典型的白肉雞胸肉舉例說明。雞胸肉含脂肪一般只有6%左右,而且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亞油酸含量可達20%。

紅肉的脂肪含量較多,瘦豬肉一般含有30%的脂肪,牛肉的脂肪含量也有20%,都比雞肉高得多。另外,豬肉和牛肉中的脂肪大多為飽和脂肪酸。


現在大家都知道,吃過多的飽和脂肪是很多慢性病的原因之一。因此白肉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不管是為了減肥健身的愛美女士,還是為了身體健康的大叔大媽,都開始用白肉替代紅肉。

當然,每種不同的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不需要一概拒絕紅肉。只需要適當的控制住量,再加上適度運動就可以了。


我是福爸,專注臨床營養十餘年,主修疾病康復營養支持和母嬰營養。喜歡福爸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您有什麼觀點想法,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