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識丨“銀行系”典型金融乾貨知識20條(下)

11、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和備付金率?

存款準備金率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根據法律規定,商業銀行需將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繳存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達到控制基礎貨幣,從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取消了對商業銀行備付金比率的要求,將原來的存款準備金率和備付金率合二為一。目前,備付金是指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超過存款準備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稱為超額準備金。

12、什麼是出口打包貸款業務?

該項貸款是銀行提供給出口商的一種短期資金融通,它屬於抵押貸款,其抵押對象是尚在打包中而沒有達到裝運出口程度的貨物。

金融知识丨“银行系”典型金融干货知识20条(下)

該項貸款貨幣幣種為人民幣或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金額不超過信用證金額等值人民幣的80%, 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個月,最長不超過信用證有效期滿後30天,貸款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利率政策中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執行,貸款用途僅限於信用證上列明的出口商品在生產、收購、結算等方面的資金需要。

但信用證只是在單證相符的情況下才有效力,如果借款人不能按信用證要求辦貨,銀行的權益仍是無法保證。

13、貨幣政策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貨幣政策的工具主要有:調整法定準備率、調整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14、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採用什麼方法?資料來自何處?數據是如何形成和發佈的?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彙總法。基本計算方法採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人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發佈的同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不一樣,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有個不斷向客觀性、準確性調整的過程。首先是初步估計過程。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

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範圍不全,準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份發表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範圍全,準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國統計年鑑》上公佈。

至此,工作還未結束,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鑑》上發佈。

三次數據發佈後,如果發現新的更準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我國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過一次重大調整。

15、什麼是外匯管制?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利用各種法令和規定,對居民外匯買賣的數量和價格加以嚴格的行政控制,以達到平衡國際收支、維持利率,以及集中外匯資金並根據政策需要加以分配的目的。

16、何謂“洗錢”?

“洗錢”是指犯罪分子將貪汙、販毒、走私、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恐怖活動及其他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利用金融系統掩蓋、隱瞞這些違法所得的來源、性質和所有權,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

現今,“洗錢”活動也逐步與上游犯罪相分離,利用計算機等高新技術,利用金融專業服務,借用空殼公司,偽造商業票據,使用衍生金融產品,與金融產品緊密結合,發展成為獨立的犯罪行為。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資本流動國際化的情況下,日益猖獗的“洗錢”活動越來越具有跨國性質,對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都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必須要加強國際協作。

17、什麼是金融衍生產品?

金融衍生產品也稱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匯率等未來市場行情走勢,以支付少量保證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約。期貨、期權、遠期合約、掉期合約等均屬此列。通過這些基本形式的組合,就形成了複雜的金融衍生工具。

18、什麼是國際儲備和國際清償力?

國際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可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一切資產。

國際清償力的概念比國際儲備的概念廣一些,是指一個國家為本國國際收支赤字融通資金的能力。它不僅包括貨幣當局持有的各種國際儲備,而且包括該國從國際金融機構或國際資本市場融通資金的能力、該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其他國家希望持有這個國家資產的願望以及該國提高利率時可以引起資金流入的程度等。

19、什麼是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 ?

動產質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銀行佔有,將該動產作為銀行債權的擔保。動產質押有如下特徵:

(1)動產質權是一種擔保物權,即質押權的設定須以有效的債權債務的設定為前提,主債權消失,質權即不存在。

(2)質物只能是動產,並且是可轉移佔有權的特定的動產,具有流通性和可轉移性。動產質權人必須佔有質物,質權人與出質人不能約定由出質人代為佔有質物。

權利質押與動產質押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以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為標的物,而後者以有形動產為標的物。如果說動產質權是一種純粹的物權,權利質權嚴格來說是一種準物權,共性在於二者都是質押的表現形式,具有質押的一般特徵。

按照我國《擔保法》規定,能作為權利質押標的物的權利只限於除財產所有權之外的具有可轉讓性的特定財產權,至於人身權(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婚姻自由等)和專屬權(如專利發明者的身份權、作者的署名權)均不得成為權利質押的標的物。我國《擔保法》還明確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不能成為權利質押的標的。

20、什麼是反擔保?

反擔保即擔保的擔保,它是指第三人為借款人向銀行提供擔保時,借款人應第三人的要求為第三人所提供的擔保。如銀行對借款人發放保證貸款時,保證人因要承擔風險,故要求借款人為自己再提供擔保,借款人為保證人所提供的擔保即屬反擔保。擔保旨在保障債權的實現,是對銀行利益的保護,而反擔保則是對擔保人利益的保護,旨在保護擔保人不受損失。

借款人為第三人提供的擔保形式,既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因此,借款人為第三人提供擔保的內容和程序均適用我國《擔保法》關於擔保的規定。

擔保實踐證明,反擔保的做法能夠促使第三人放心大膽地擔任借款人的保證人,或者拿出自己的財產為銀行設定抵押權和質權。這不僅有利於保障第三人的利益,也有利於擔保銀行利益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