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在頗受好評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裡,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身材瘦弱,遇事就是找他幾位老師:徐階、高拱、張居正們拿主意,全無半點帝位接班人的霸氣與決斷。

電視劇裡的裕王形象,似乎也符合朱載垕登基後的形象。在明朝十六帝裡,明穆宗朱載垕在位僅僅六年,他老子嘉靖皇帝和兒子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兩個皇帝,一個在位四十五年,還有個更是超長待機四十八年,朱載垕夾在老子和兒子之間短短的六年執政光陰,看上去有些尷尬。

但是,在位時間短不等於就功績小,後周世宗柴榮也僅在位六年,仁宗朱高熾在位更只有10個月,都被後世稱為明主。明穆宗朱載垕的這六年,成就也著實不低。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大明帝國到了嘉靖晚期,已經進入明顯的下降通道,財政狀況相當惡化,所以海瑞在著名的《治安疏》裡所說的“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雖然略顯誇張,卻也是實情。

朱載垕即位後的隆慶元年十二月,他派戶部尚書馬森盤點國庫的太倉銀,得到的結果是:太倉存銀130萬兩,而每年的開支是553萬兩,存銀僅夠開支三個月。朱載垕大吃一驚,感慨說:“帑藏之積,何乃缺乏至此!”

如果朱載垕是個軟蛋窩囊廢,明朝將在下行的道路上越滑越快,或許撐不到崇禎就得翻車。

偏偏,一段中興及時而來,暫時止住了持續下跌的趨勢,並且看起來有止跌企穩的跡象,這就是始自隆慶的隆萬中興。

朱載垕在位期間,辦了不少事,最大的有三件,不同於兒子朱翊鈞純軍事的萬曆三大徵,隆慶朝這三件大事,件件都是明朝歷史上數得著的大事件,歷來為史家好評。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隆慶開海

明朝的海禁,始自朱元璋,起初是為了防範倭寇的侵擾和隔離海上的方國珍餘部。

從洪武到永樂、宣德,明朝皇帝們一次次下旨重申海禁,甚至寫入了《大明律》。

但是,海禁政策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從宋到元,沿海的居民一向是靠海吃海,政策雖然能從官府角度禁海,卻禁止不了民間的走私貿易,反而助長了沿海盜匪與倭寇勾結,嘉靖年間倭亂大盛,就是海禁政策的副作用,也就是所謂的“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等到嘉靖四十三年終於把倭亂平定,大明也被折騰掉了半條命。所以,嘉靖駕崩後,不少有識的大臣比如譚綸、涂澤民等就一再奏請開海,譚綸在奏摺中所說的“閩人濱海而居,非往來海中則不得食”,正是民間情況的切實反映。

隆慶順應民意,批准開海“準販東、西二洋”,從朱元璋時代就實行的海禁政策,到了朱載垕這裡終於被放開,這是個巨大的進步。

開海後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中國的市場可以和世界市場銜接了,各種商品源源不斷出口,帶來的收益是流入中國的白銀不斷增加。從十六世紀七十年代的28.5萬兩,十年後就躍升到89萬兩,到了1600年,已經達到年均100萬兩的規模,為明朝貨幣白銀化提供了重要條件。

當然除了民間經濟的活躍,政府還能收稅,明朝能收取“引稅”、“水餉”、“陸餉”、“加增餉”等幾種稅收。有正經生意可做,一樣能賺錢,誰還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去當海盜呢,商人也願意交稅做正規生意,這是個良性的循環。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隆慶和議

隆慶和議同樣是大事件,它在軍事上的意義相當重大。從明初起,蒙古擾邊兩百多年,或大或小,不曾消停。

隆慶朝廷敏銳地抓住了俺答汗孫子把漢那吉賭氣出走的機會,由方逢時、王崇古和高拱、張居正等閣臣策劃,穆宗拍板定議,最終達成了和俺答汗的和議,困擾明朝已久的西北邊患,得以初步平定。

不要以為和議來得很容易,對於明朝和蒙古來說,要化解這個樑子可不容易,高拱、張居正一度遭遇強烈的阻力,被反對的御史彈劾,過程一波三折,史料多有記載。

《明史稿·高拱傳》朝議多以為不可。拱獨立主之,春芳與居正亦如拱指,遂排眾議,請於上,而封貢以成。

《明通鑑》奏至,朝議紛然,高拱、張居正力主崇古議。

《嘉靖以來首輔傳·高拱》:拱奮身主其事,張居正亦和之,所以區劃頗當,亡何而貢成。

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當然可以提出各種方案,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於隆慶。高張雖然是內閣大佬,卻連言官也對付不了,最終否決反對意見,拍板定音的,只能是隆慶皇帝。

所以在這件事上,時人劉仲達等都說:“賴先皇明聖,垂鑑不疑,忠良結局。”

隆慶和議帶來的明朝西北向壓力的減輕,直接影響著王朝的延續。因為不久後,萬曆朝接連發生三大徵,隨後又是後金崛起,戰事不斷,如果在遼東、西北或是朝鮮同時拉響警報,明朝有可能顧此失彼,動搖根本。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改革吏治

相比開海和和議,改革吏治這件事更加重要,前兩者是由外而內,吏治的革新卻是自內而外,有化腐生肌的功效。

嘉靖朝的官場,司法腐敗、吏治廢弛,高拱曾經提出“八大頹習”來形容官場的頹廢。

《挽頹習以崇聖治疏》:欲有所為,則遊意於法之外,而得倚法以為奸...夫舞文無赦,所以一法守也;貪婪無赦,所以清汙俗也。

穆宗登基後,立即著手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是平反先朝因言獲罪的官員,有能力的官復原職或重新任用。撫卹先朝因為直言進諫而死的官員,這裡面就包括以力劾嚴嵩,慘遭處決而聞名的楊繼盛。

《明穆宗實錄》:自正德十六年四月以後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前建言得罪諸臣,遵奉遺詔,存者召用,歿者恤錄。

另外,吏治整頓以打擊貪腐和規範官吏考核為主要內容,旨在扶元固本,也就是採納高拱主張的“崇忠厚、獎公直、核課程、公用舍、審功罪、核事實”等主張。

這些舉措,對明朝中後期影響深遠,直到萬曆前期,張居正還繼承了隆慶朝吏治改革的舉措,主張“為考成法以責實效”、“課吏職,信賞罰”。

整頓吏治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為萬曆元年起的張居正改革鋪平了道路。吏治不改,官場生態惡化,貪腐成風,張居正主打經濟牌的改革就很難推行。

還好,這些朱載垕也為張居正提前鋪好了道路,得益於張居正的改革,主要是財政收入的增加,萬曆才有錢打仗,才不至於使大明過早陷入崇禎末年國庫空空的尷尬處境。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上面提到的這些是隆慶朝的政績,背後層次的原因,則來自於穆宗的領導藝術。

我們講到夾在嘉靖和萬曆之間的隆慶朝,卻很難把焦點聚集在身為皇帝的朱載垕身上,經常被高拱、張居正、譚綸、戚繼光等一班文臣武將搶了風頭。

因為這些名臣名將,實在是太牛了,在明朝歷史上都排的上號,隆慶皇帝反而因此被搶了風頭。

事實上,這正是隆慶的領導藝術精髓所在。

隆慶值得稱道的領導藝術主要有兩點。

善於用人,用人不疑。

對於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早在還是裕王時朱載垕就非常瞭解也非常信任。等他登基後,對他們放手使用,並給予堅定支持。高拱等人是臺上的主角,隆慶則是幕後的大佬,舞臺下的觀眾把目光聚集在主角身上,卻忽略了幕後的人物,這正是隆慶用人的成功之處——我有實力,但我更懂得低調。

某種角度上看,隆慶的用人學習了他老子嘉靖對嚴嵩的使用,卻更具實效性。嚴嵩也是在舞臺中央替嘉靖背鍋的人選,最後得了個悲慘的結局,隆慶所用的人卻都得以善終,並且在任上乾的有模有樣,成為後人稱道的名臣,相比嚴嵩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是升級版的嘉靖馭人之術。

拿隆慶朝啟用擔綱的文武官員同隨後的萬曆、天啟、崇禎幾朝來對比,就能得出明顯的差別。

決定後金生死的薩爾滸之戰,萬曆起用的是之前在朝鮮蔚山遭遇敗績,拋下部隊逃跑的楊鎬,從統帥上就先輸了努爾哈赤一陣。天啟年間的閹黨作亂,在隆慶朝不可能發生,崇禎朝的用人更是一塌糊塗,內閣首輔如走馬燈一般更換,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等幾個能打一打的武將也都被朱由檢玩死,如果換了隆慶來領導...還頗為值得想象。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除了用人,還有個“想”和“做”的問題,也就是執行力。

作為皇帝,每做出一個決斷,要考慮的都是方方面面整體的利益,真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你是隆慶,面對朝臣一邊倒反對與俺答議和的呼聲,你是否需要考慮一下,兼顧一下反對派的情緒呢?吏治混亂,大家都清楚,如果你是隆慶,剛剛即位,是否要先等一等,理一下頭緒,而不是在即位之初就大刀闊斧整頓吏治呢?海禁有害無益,隆慶也知道,但這項政策是太祖定下來的祖制,祖制不可違,擅自更改,會不會被千夫所指呢?

每一項決定,考驗的都是隆慶的執行力,從結果來看,他都成功了。

同樣,如果嘉靖有隆慶的執行力,擱他那兒,早就該把海禁開了,在倭寇沒有形成氣候之前就開了海禁,把倭患消弭於無形。省得勞民傷財再打那麼些年仗,自己也不會給整的那麼窮。

如果崇禎有隆慶的執行力,他有數次機會可以扭轉局勢,就算到了最後,李自成兵臨城下前他都有機會南遷南京,東山再起。

低調樸實有內涵——明穆宗朱載垕的6年執政光陰

結語

既有領導力,又有執行力的隆慶,才能一度開創中興的局面,所以隆慶朝連同之後萬曆朝前期被稱為“隆萬中興”,其實也就是隆慶中興。因為萬曆的前十年年齡有效,還在學習階段,缺乏親自執政的能力,政事多出於張居正和李太后之手,實際上也就是隆慶政策的延續。

隆慶在位短短六年,卻在嘉靖和萬曆之間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作用,他止住了嘉靖晚期明朝下滑的頹勢,通過一系列政治軍事和經濟手段,給大明打了一針強心劑,給兒子朱翊鈞留下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攤子,短短六年,有這樣的成就,這個領導當得顯然是合格的。

隆慶雖然低調,沒實力可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