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步入嚴寒,每到傍晚出門,大街上燈火通明,路人行色匆匆,總覺得這個時候的北京的街道上少了些什麼。

少了什麼?

或許是那些曾經滿大街飄香的烤紅薯攤,不知什麼時間消失了蹤影。

在過去,賣烤白薯的“傢伙什兒”比較簡單:一輛自行車的後面馱著一個大烤爐。烤爐上面擺放著剛烤好的白薯。小販站在那裡吆喝著:“烤白薯——吃啦!”聞著那香味,聽著那吆喝,不少人都喜歡上前買上它一兩塊嚐嚐。

烤白薯的爐子是一個大鐵筒做的,裡面用黃泥抹的膛。這膛上面口小,下面膛大;用鐵絲做成的幾層架子固定在爐壁上,上面碼著一塊塊白薯。

炙熱的煤火慢慢地將它們烤得金黃,冒出誘人的香味;如果翻動得不勤,有時也會把白薯烤糊,皮上帶有一抹黑色。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白薯,也叫紅薯,還有的叫它地瓜。這白薯有紅瓤的,也有白瓤的。紅瓤稀軟,白瓤幹颼;口感不同,但都香甜好吃。

冬夜街角,買上一個燙手的烤紅薯,襯著舊紙,不停地倒手,然後撕開紅薯皮,低頭開吃。當熱氣撲面而來,眼鏡蒙上一層霧氣,啥也看不見,但也不管不顧地先啃上一口再說……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雪夜圍爐烤紅薯,則是另一番意境。試想一下,外面寒風凜冽,雪花紛飛,屋內溫暖如春,幾個孩子圍坐在火爐旁,津津有味地吃著烤白薯,說著見聞趣事,吹著牛,想必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

謝冰瑩客居臺灣時,就曾寫過一篇《故鄉的烤紅薯》,其中說到:“每到冬天,我便要回憶在故鄉那種圍爐烤紅薯的快樂。”

徐霞村也說,“下雪天圍著爐子吃烤白薯,是住在北平的人的一樁享福的事”。

當然除了烤著吃,紅薯的吃法有很多,蒸著吃、煮著吃,還可以切成小塊放到粥裡,熬成“白薯粥”吃。另外還可將它切成一片一片的晾乾,做成“白薯幹”。冬天一到,這白薯就來到人們的面前,家家戶戶都要買上它十來斤。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不知道何時起,不知不覺中,曾經走街串巷隨處可見的烤紅薯攤不見了蹤影,今年冬天,我一個攤子也沒見到。北京的街道整潔了許多,但冬日香飄街頭的紅薯味卻漸漸消失了。

梁實秋曾在《北平的零食小販》結尾時慨嘆:“如今呢,胡塵漲宇,面目全非,這些小販,還能保存一二與否,恐怕在不可知之數了。但願我的回憶不是永遠地成為回憶!”不幸言中。

一些店家開始把傳統的烤法移植到了烤箱做,室外變成了室內,衛生進步了許多,但我卻很少去吃了。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本文整理自《烤紅薯,消失的北京冬日味道》朱學東、《烤白薯》國昌。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不知何時起 京城的冬日沒了烤紅薯的香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