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大家好,这里是川味文化,今天给大家摆摆小城新津的川菜大师。


岷江从都江堰进入成都平原后,分多条水道由北至南流过平原,沿途陆续接纳来自盆西山地的河流,最后在新津重新汇合成岷江,南下长江而去。

水系发达之地,饮食特征也很鲜明,四川盆地许多城市都受到了大江大河的恩惠,宝敦古城遗址的出土物,反映了新津四五千年前“部落相连,钟鸣鼎食之家”的景象。

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既是鼎食之家,当有鼎食之厨。从现代川菜发端的清末民初至今,新津涌现了大量的川菜厨师,其中不乏扛鼎之辈,下面就辑录其中几位出自新津的川菜名师:

王海泉(约1858—1930年):

少时随父学艺,早年在贵州当官厨,返川后在成都书院街创办包席馆三合园,亲理厨政,收徒传艺,精通红白两案,墩灶技术超群,在餐饮业中有较高声誉,被尊称为“大王”,其徒王金廷(称为“小王”)、黄绍清、邵开全、罗国荣,先后开办福华园、荐芳园、桃园春等包席馆,造就了一批川菜名师,从这个角度看,王海泉的影响力和成都荣乐园的蓝光鉴、重庆适中楼的杜小恬不相上下。

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罗国荣

罗国荣(1911—1969年):

12岁拜三合园王海泉为师,后受教于福华园黄绍清、姑姑筵黄敬临,1937年赴重庆为丁次鹤事厨,期间受林森赠匾“川菜圣手”。上世纪40年代,罗国荣先后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参办颐之时餐厅,成为成渝餐饮界的著名牌号,被郭沫若称为“西南第一把手”。50、60年代阶段,罗国荣在北京饭店事厨,操持过无数场国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特级烹饪技师,被选为新中国四大名厨,被周恩来赞为“帅才”。其徒弟包括黄子云、白茂洲、于存、魏金亭、李世宽、高旺久等人。翻阅罗国荣事厨经历,从店、人、菜三者综合考量的角度来看,罗国荣“川厨之冠”实至名归。其代表菜品有红烧熊掌、干烧鱼翅、蝴蝶海参、一品酥方、干烧虾仁、开水白菜、口蘑肝膏汤、鸡皮冬笋汤等。

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黄子云

黄子云(1926—2012年):

18岁拜颐之时罗国荣为师,1954年随师父调入北京饭店事厨,多次参与国宴等重要宴会的设计制作工作,与叶焕林、向绍兴、徐海元、康辉并称北京饭店中餐厨房“五虎上将”。1979年起,先后到海外多国献艺,被誉为“烹饪特使”,获德国汉堡国际博览会烹饪技术金奖。邓小平八十大寿时,宴后邓小平步入厨房与黄子云握手合影,并称赞道:“你是大师,就是不一样。” 2002年,黄子云被北京烹饪协会评为国宝级烹饪大师称号。其代表菜有龙井鲍鱼、酸菜海参、红烧牛头、红烧仔鱼肚、三吃叉烧方、干烧鲜鱼、荷包鱿鱼、水晶虾片、灯影牛肉等。

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白茂洲(1921—2005年):

19岁拜颐之时罗国荣为师,1951年随师父到重庆颐之时事厨,1955年进藏在西藏军区联络部主厨,1956年回川在省交际处二所、红照壁招待所主厨,1960年被派至中国驻缅大使馆主厨,1965年后一直在省二所(后改为东风饭店、四川宾馆)任主厨、厨师长,先后担任接待多国家元首的主厨,受到好评。其间还担任四川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技术培训中心授课教师,培养出高徒多人。其代表菜有干烧鱼翅、红烧鹿筋、玻璃鱿鱼、干烧鲍鱼、汽锅蒸飞龙、肝糕鸽蛋、开水白菜、玉翠扳指等。

四川小城新津:一群川菜大师、一堆川味名菜

罗长松(1946-1998年):

1961年进入温江厨师技术培训班学习,先后在国营新津饭店、温江宾馆、成都滨江饭店、锦江宾馆等地事厨或主理厨政,1973年在温江厨师培训班任教,1976年调四川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任教,1985年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任职,罗长松精通川菜烹饪技术和理论,擅长川菜烹调制作,熟悉各菜系风格及宴会形式,是我国少有的能讲、能做、能写的高级烹饪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作品有《家庭川菜》、《烹饪基础知识》、《菜谱》等;代表菜有鱼香螃蟹、香蒜牛油大虾、双冬麻辣牛肉、鸡宝豆腐、酸辣什锦羹等。

目前据统计,黄子云、白茂洲二人仅在新津收徒就有30多人,再传徒弟数百人,其中特级烹调师有43人,一、二级烹调师约60人,三级烹调师约500人,他们秉承师志,将新津的川菜烹饪传统和川味饮食文化不断传承。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