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之下 股民該何去何從?

十年前,瑞典央行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到-0.25%,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將名義利率降為負數的央行。十年後的今天,全球有超過17萬億美元的債券名義收益率低於零(國際清算銀行最新估算),這一數字差不多是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6倍之多!佔全球GDP總和的20%左右。

當前實施負利率的央行主要集中在歐盟和日本,對於普通人來,負利率還並沒來到身邊,只是一個在新聞裡聽到比較多的詞。

那麼,負利率究竟意味著什麼?

霍華德·馬克斯在其最新的備忘錄裡,提到這麼一件事:

“2014年,當我在西班牙進行投資時,我第一次親身體驗了負利率的影響。由於交易定於星期一完成,因此我在前一週的星期三完成匯款,為完成交易做好準備。以下是與我的西班牙律師之間的對話:

卡洛斯:資金已到賬。從現在到下週一,我應該怎麼處理這筆資金?

霍華德·馬克斯:存在銀行。

卡洛斯:這樣的話,下週一取出來的時候資金會縮水。

霍華德·馬克斯:好吧,那就別存銀行了。

卡洛斯:不行,你只能把它們存在銀行。

霍華德·馬克斯:那還是存銀行吧。”

錢在銀行,但不僅沒有利息,還要貼錢給銀行。

——邏輯上很荒唐,但現實就這麼骨感。

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實際負利率一直都有,長期儲蓄存款被通脹侵蝕,真實購買力下降是很常見的。但名義利率正數,是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即:

*貨幣的時間價值=利率

如果利率為負數,時間是不是可以倒流呢?

負利率的存在會使得未來價值低於現值,折現現值無法成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會被推翻。所以,全面性普遍的負利率一旦確認,帶來的衝擊和震盪將會是無法預估的,未來一定會成為教科書中的經典篇章。

現在普遍主流觀點是,因為有中間費用等成本存在,導致並沒有真正的負利率出現,實際只是在負利率邊緣。實際上,當前負利率多是央行的手段,一旦商業銀行的存貸利率也全面進入負利率區間,大量中小儲戶將被迫提現,銀行被擠兌的可能極大,整個商業銀行流通體系必然面臨崩潰的風險。

伯南克在《金融的本質》中提到,央行要想完成維持經濟穩定的使命,首要的手段就是貨幣政策——通過基準利率的調節,影響貨幣的價格來控制信貸,從而影響各個經濟活動的需求水平。

負利率政策的廣泛出現,只能說明一件事:央行的手段,已經趨於窮盡了。

负利率之下 股民该何去何从?

圖:20年來歐元區存款利率

通過20年來歐元區存款利率走勢可以看到,2000年後,歐元區利率形成三個高峰,並高點逐級下滑,本次下滑已經持續十年之久,且已經處於負利率區間。美聯儲的利率波動也差不多類似,只是尚沒有進入名義負利率區間(如果計入通脹,則也已經兩次達到負利率區間)。

負利率之下

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天量資金洶湧流動,所有的正收益資產都在被哄搶。只要不想被央行綁架,股票、美國短期國債、房地產、黃金等等都正在資金的避風港灣。一波到來,最好的資產先被搶完,下一波資金又流向次一級的資產,再次一級的資產……此情此景,似曾相識。只不過上次是居民瘋狂加槓桿,這次是政府債務大擴張,企業借貸勢頭洶湧。

經濟週期如同呼吸,此起彼伏,央行利率政策也必隨之有漲有落。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負利率政策一直下去,路的盡頭是什麼?——正收益資產趨於無。

最樂觀的是,經濟重新上行,央行再次進入加息軌道,然而一旦如此,盈利能力最差的資產泡沫將首當其衝破裂。又或者,負利率無休止下去?那樣,路的盡頭就是一場經濟災難的開始。

在這個狂歡的路上,美國股市又頑強的創下了歷史新高。看起來,股票、房地產是暫時不錯的資產港灣,但要應對更遠更長的路,也許唯有黃金和短期債券才是諾亞方舟。《非理性繁榮》一書作者羅伯特·席勒十月份的觀點是,未來三十年股市的回報率可能達不到長期均值的一半,泡沫是顯而易見的。而房地產、債券同樣處於泡沫階段,即使通過簡單的邏輯思考,就能知道這不可能延續下去。

“我看到泡沫無處不在,沒有地方可去,你要做的就是撐過去。”羅伯特·席勒最後這樣說。

本文源自排排網官微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