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將軍的 “八條鐵令 ”

洪學智將軍的 “八條鐵令 ”

洪學智將軍

金寨籍老紅軍“兩膺上將”第一人、“六星上將”洪學智曾兩度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他經常告誡自己和下屬:“人生一世,可能什麼情況都會遇到,但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以寬容之心待人、敬業之心做事、敬畏之心律己,任何時候都不要去貪圖小利。”

針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風,洪學智定下了許多規矩。後來,這些規矩被概括歸納為“八條鐵令”,始終認真執行:不管是我的家人還是別的什麼人,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能辦;任何時候都不許用公家的錢請吃請喝;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下部隊吃飯必須交錢,賬不結清不走;下部隊就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準;就餐擺酒一律不喝;飯桌上不許有剩飯;出差不允許子女搭車。

洪學智帶頭執行廉政規定,精心為國家和軍隊理財,從不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有詩讚道:兩授上將垂青史,一代風範勵後人。

必須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嚴做起

洪學智經常到部隊、到地方去開展調查研究,遇到部隊與地方領導送禮,他一概拒收。有一次,洪學智下部隊,在乘車返回的途中,發現車上多了一布袋花生,立即追問是怎麼回事。工作人員報告說,是基層官兵的一點心意,特意從地裡挖了點送的。洪學智聽了立即火了:“我們到部隊,吃住都在部隊,給人家添了那麼多麻煩,走了還拿部隊的東西,哪有這樣的道理?”洪學智還說:“現在社會風氣有不好的一面,別人怎麼做我管不了,但咱們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讓人背後戳脊梁骨、說閒話。我現在管的是全軍的錢物,到部隊裡去哪怕是拿一點東西、佔一點便宜,官兵們會怎麼看、怎麼想?如果身居要位的人這個拿一點、那個佔一點,必然會帶壞部隊風氣。如果部隊的風氣壞了,還怎麼指望他們去好好打仗?”以後,洪學智還多次拿這件事教育大家嚴守他的“鐵令”。

一次,洪學智到內蒙古視察,當地領導安排參觀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廠領導準備了幾件羊絨衫,請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轉給洪學智,希望能夠幫助擴大宣傳。政協主席徵求洪學智隨行人員邢秘書的意見,邢秘書說,首長不會收的,您還是別去碰他的規矩。政協主席堅持道:“這是我們這裡的特色產品,是請首長幫助擴大宣傳的,我直接去跟他解釋。”最終,羊絨衫還是被悉數退回了。事後,政協主席感慨地對邢秘書說:“還是你對老首長了解深,雖然禮物被拒絕了,可我這心裡卻更加敬重他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質的確讓人欽佩!”

在洪學智身邊工作了24年的邢秘書,對洪學智將軍的“八條鐵律”只有一次動過“破例”的念頭。那一次,他陪同洪學智到安徽蕪湖調研,當地政府的同志送給首長一個硯臺,邢秘書覺得這個東西對首長練習書法、健身有用,就自作主張收下了。結果報告洪學智後,還是捱了一頓批評。洪學智語重心長地說:“收了第一次,就會收第二次,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這些看似小事,許多人犯錯誤都是從這些看似點滴小事開始的,所以必須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嚴做起。”最後還是按他的意見退了回去。

洪學智不收禮也不送禮。有一年春節前夕,工作人員善意提醒他,“您是不是也適當地給領導同志拜拜年?”他搖搖頭,說:“首長們那麼忙,有事在工作時間裡就彙報了,沒有必要節假日期間再去打擾,人家也需要過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節日,我們不要去搞那些庸俗添亂的東西。”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逢年過節,他一定會去探望老帥或老帥的遺孀們,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洪學智動情地說過:“老帥們為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

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洪學智每次到部隊檢查工作,都是到食堂與幹部、戰士一起用餐,並主動結算費用。一次,天山之行,車隊出發已經大半天了,洪學智忽然得知還沒有交伙食費,勃然大怒。返回去補交已經不行了,無奈只好猛批秘書。隨行的領導想解釋幾句,不料越解釋,洪學智越火。他從歷史講到現實,從黨的要求講到個人操守,擺事實、講道理,滔滔不絕,整整講了三四個小時。從那以後,隨行人員總要互相告誡、彼此提醒:吃飯千萬不要忘了交費,而且一定手裡捏著憑據才敢離開。

還有一次,洪學智到蘭州出差,回京前的晚上,催促秘書趕緊把賬結了。秘書去結賬時,對方辦事人員恰巧不在,他見時間已晚,覺得第二天一早結賬也來得及,當晚也就沒有辦。誰想第二天清晨,洪學智一見到秘書,第一句話就問結賬的事,聽說還沒結,立即發起火來:“什麼找不到人,快去把賬結了,否則我們不能走!”直到秘書結完賬並把發票呈給他審閱後,他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洪學智下部隊,堅持輕車簡從,反對前呼後擁;招待用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的規定,不準突破、不準搞變通。有一次,他到總後的一個直屬單位去調研。第一天晚餐,按正常速度上菜,兩道菜之間相隔時間比較長。洪學智吃過四道菜後,說吃飽了,起身便走。單位領導明知菜還沒有上完,也不便明說,只好陪同離席。第二天晚餐,上菜速度加快了,不等洪學智吃飽飯,已經上了六七道菜。洪學智問,昨天上四個菜不是很好嘛,今天怎麼搞的,為什麼增加?到了第三天晚餐,雖然還是四道菜,但每道菜都換成大盤子,一個大盤子中放了好幾樣菜,成了大拼盤。洪學智問,你們還有比這更大的盤子嗎?單位領導開始說有,但很快琢磨出這是變相的批評,便連聲說沒有了、沒有了。洪學智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想讓我吃好點、多吃點,是一片好心,但菜多了,一是破壞了規矩,二是造成浪費,三是可能有害健康,何苦呢?隨著物資的豐富和社會風氣的變化,有人勸他不要太較真,可以變通一下。洪學智則說,不管物資多麼豐富,社會風氣怎麼變化,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洪學智平常迎送客人,都是自掏腰包,設家宴招待。一次,洪學智率團赴美訪問,臨行前把外交部領導請來商量訪問的事宜,總後領導建議公款招待一餐,洪學智硬是不同意,最後還是在家裡設便宴。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會客室放下一張圓桌後,師傅送菜都進不來,只好請客人代勞。

2000年,《洪學智回憶錄》出版,作為晚年的一件大事,洪學智很高興,設宴招待編輯人員。他謝絕了各種建議,不去賓館飯店,也不去內部招待所,堅持在家裡宴請客人。雖然沒有名貴的菜餚,卻充滿感人至深的真誠與熱情。這一頓飯,給所有在場的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深深的思考。

(摘自2018年第6期《黨史縱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