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造就了無數場經典戰役,馬陵之戰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場戰役中,龐涓和孫臏這對師兄弟上演了終極PK。

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在戰國七雄中,魏國是第一個強盛起來的國家,拳頭硬了就想搞事情,欺負欺負隔壁的小夥伴。於是在公元前341年,魏國大將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派孫臏率軍救援。孫臏沒有直接趕赴韓國與龐涓硬碰硬,而是再次利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攻打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被迫率軍回救。孫臏步步回退,同時逐天減少灶爐的數量,龐涓誤以為齊軍潰敗,索性僅派輕騎兵追擊。孫臏就這樣誘敵深入,最終在馬陵設下埋伏,擊潰魏軍,龐涓憤而自殺。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增兵減灶的故事。

增兵減灶的故事很多同學都聽過,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孫臏能戰勝龐涓,數學知識可幫了不小的忙呢!

龐涓大哥,你知道你有多魯莽嗎?

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我們來看上面這張地圖,從新鄭到大梁距離大概為93公里,大梁到外黃大概70公里。假設齊軍從外黃逃跑和魏軍撤回救援同時發生,步兵行進速度是50公里/天,騎兵的行進速度是120公里/天,那麼魏軍追趕上齊軍需要(93+70)÷(120-50)≈2.3天。也就是說,按照正常行軍速度,魏軍至少需要連續行軍兩天多的時間。

那兩天多的時間魏軍能追到哪兒呢?馬陵。此地已是齊國地界,多日奔波,不是本土作戰,又被伏擊,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站在魏軍這一方,龐涓吃敗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龐涓對行程追擊問題有所研究,那結果或許就不一樣了。

“減灶計”,運用數學的力量

說過了魏軍,我們再來說說齊軍。齊軍在撤退的時候逐日減灶,看似簡單,其實減灶的數量和時間經過了縝密的計算。據《史記》記載,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而兩天過後齊軍剛好撤到齊魏邊境,如果軍隊深入敵軍腹地,將士逃跑可能性很小,因為逃跑也沒有地方可去,越接近故土軍隊才會越潰散。減灶計劃通過計算,達成了這一戰術,讓龐涓信以為真,掉進了孫臏設下的陷阱。由此可見,馬陵之戰就是數學學霸的勝利啊。

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其實,除了增兵減灶,古代很多戰法謀略都運用了數學思維,學習這些謀略,同學們不僅可以掌握許多軍事、歷史常識,還可以實際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感受跨學科的魅力。那是不是要同學們把二十四史、三十六計翻出來,埋首於史書典籍呢?大可不必,學而思網校新推出的軍事沙盤課瞭解一下?相信我,這一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課堂!

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1 多學科交叉融合

歷史故事為載體,數學知識為內核,穿插兵法謀略的介紹,整堂課程讓孩子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多學科的學習興趣。主講教師首次披上戰袍,扮演孫臏等歷史人物,把真實沙盤搬進直播間,原汁原味重現當年圍魏救韓,增兵減灶的典故。

當兵法遇上數學,將軍,這場仗怎麼打?

2 親自參與決策

整堂課的互動和問答都會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提問,讓孩子一起參與決策,推動劇情的發展;利用數學知識為部隊出謀劃策,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緊跟劇情,不斷思考。同時,老師也會在結尾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探索未知的領域,打開知識探索和知識遷移的大門。

3 數學知識內核

在龐涓追擊孫臏和孫臏誘敵深入的史實中,我們會加入行程追擊問題的知識講解,通過路程和速度的計算在不同方案中選出最好的一個,讓孩子在自主決策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

4 軍事沙盤課

軍事沙盤課到底是一堂講數學的歷史課,還是講歷史的數學課?想知道答案嗎?那就複製下方鏈接到瀏覽器,預約免費軍事沙盤課,一起來揭秘隱藏在戰爭背後的奇妙知識吧!8月5日19:30,現場觀看直播還可參與抽獎,獲得精美禮品哦,我們等你!

http://touch.xueersi.com/Lecturelives/app/612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