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穿林細雨


真正徹底廢除漢字的其實是朝鮮,韓國反倒沒有這麼做。

兩國對待漢字的態度,不僅是對中國情感的直觀體現,也涉及到民族主體性的問題。

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屬於漢字儒家文化圈。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半島北部設漢四郡,為漢字的傳入提供了方便。公元668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決定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漢字成為讀書人的必修課。

不過,漢字畢竟是一種外語文,只有特定階層的文人才能學習,普通民眾的識字率一直不高。

因此,李朝的世宗大王在1446年頒佈《訓民正音》,通過ᄒ、ᅡ、ᄂ等28個音素構成的諺文,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

當然,諺文最初一直被士大夫階層抵制,多在婦女中流行。

直到十九、二十世紀初,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朝鮮民族開始了追求獨立自主的民族主義運動,文字就是關鍵的一項。作為臣服於外的歷史象徵,漢字逐漸遭到抵制,諺文受到追捧。

日本戰敗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南部的大韓民國以及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其中,朝鮮在1949年廢除漢字,以諺文作為國語。韓國對於是否徹底取締漢字,則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現在,韓國的政策仍然是韓漢混用 。例如,韓國前任總統金大中就是一位積極推動漢字並用的政治家。至於朝鮮,則徹底將漢語當作外國語了。


HuiNanHistory


二戰結束後,脫離了日本殖民統治而獨立,但被分為南北兩韓的半島國家,都在1948年共同出臺了廢除漢字使用的法令。

北韓視漢字為外語,它的領導人思密達-日成認為完全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所以北韓雖然設置了漢文課,但就像我們現在學習英語一樣,你愛學不學;

南韓在對待漢字就比較矛盾,思密達-承晚廢了漢字後,又改為小學教育;思密達-正熙上臺後,在1970年正式廢除漢字,但因為國內反對,又在1972年在高中和大學開設漢文課,但只是選修科目,但並不需要考漢字四級、漢字六級、漢字八級,而且小學階段不允許教學漢字。

當然,如果有老師敢私自辦漢字補習班的話,又要受到南韓法律的嚴厲懲罰。這樣一來也等於廢除了漢字學習,漢字自然也就在南韓沒落了。

不過呢在古代,中華文化對於朝鮮半島的影響很大。自西周武王封箕子於半島後,這裡就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文明沐浴下。

而更得益於漢、隋、唐、明的強大和影響,朝鮮半島的歷代王國所使用的官方文字都是漢字。即使在中國明朝時期,李氏朝鮮的當家人李祹為了保持其民族的獨立性,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字“訓民正音”,但遭到了當時的朝鮮文人和貴族的批評。

他們認為漢字是高貴的,拋棄漢字就等於失去中國文明,而淪落為夷狄之邦,這是自認為“小中華”的朝鮮人無法忍受的!

正是因為朝鮮上層社會的反對和抵制,訓民正音根本上不了檯面,只能在民間小眾內流行,但這種情況在1897年發生變化。

甲午戰爭後,清王朝放棄了對李氏朝鮮的宗主權,而朝鮮半島又成為日本和沙皇俄國的爭奪地。

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響,朝鮮民族主義開始抬頭,當時李氏朝鮮國王李熙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藉著國內百姓鬧情緒的機會,於1897年10月12日進行祭天,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的登基大典儀式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年號“光武”,並實行了一系列的強國改革,史稱“光武改革”。

而正是李熙的這一番操作,“訓民正音”第一次進入朝鮮半島的上流社會,開始和漢字共同使用,逐漸成為朝鮮(大韓帝國)的國語,也進一步凝聚了人心。

到了今天就成了在我們國家漫天飛的“偶巴”、“思密達”的口頭禪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漢字教育由於時代的變遷而不同,戰後朝韓政府以諺文做為國家官方文字,並逐漸停用漢字,朝鮮完全停用漢字,而韓國會在名字、重要節日及場合中使用,只會在諺文消歧義時使用漢字並記。今日不能讀寫漢字的韓國民眾也很多,年輕人尤甚。

在李氏朝鮮時期,是否認識漢字為知識分子與普通人的界線,事實上當時的朝鮮貴族或是知識分子仍舊以漢字為尊,諺文淪落到只有地位低下的女性或是孩童使用,甚至該文字還曾遭到燕山君下令而被禁用過一段時間,直至該時代末期一部分朝鮮民族主義團體推動了訓民正音(諺文)的振興運動,此運動直到公元1910年8月22日日韓併合後才結束。

朝鮮獨立後,由於朝鮮民族主義和脫漢運動的影響,朝韓對於日本漢字的使用與中國古代的冊封體制非常不滿,漢字被排斥,將諺文提升為國家文字的聲音則逐漸高漲。

朝鮮的法律完全不使用漢字,連人、地名的漢字表記法(如“平壤”)也被視為外語。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簡稱:《諺文專用法》),是漢字被依法廢除的法律依據。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但公文的定義、過渡期間的定義、施行細則、違反者的罰則皆沒有明確規定。法律學家認為此法僅是一項宣示而非法律。

現今在朝鮮,漢字已基本退出歷史的舞臺。在朝鮮已鮮有現代文中出現漢字的現象。而在韓國,雖然漢字使用量不多,但一些廣告中曾使用漢字,如“春”、“原”;還有一些公司名亦使用漢字,如朝鮮日報、東亞日報、江原日報;全國的車站也都有列明漢字名——雖然大多人也誤會這些漢字是給漢語和日語使用者看的,但其實它們使用的是朝鮮漢字,還有一些是混雜著朝鮮文的朝漢混用文;傳統節日和正式場合也會用到漢字出現,如喪禮或祭祀時,敬輓多以漢字書寫“故”、“吊”等;開店祝賀花籃或是藝文展覽上也常使用諸如“祝髮展”等漢字。另外,在擁有極多專有名詞的醫學和法律書籍上,也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漢字註解。而且,韓國的一個高人氣美容整形節目也直接用“LET美人”命名。2011年起,韓國政府計劃將把漢字教育重新列入中小學課程,但被不少家長及教師反對,但也有不少家長表示贊同,總之,目前漢字的學習量相比以前有一定提高的趨勢。

 




地平線資訊


在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入了朝鮮半島,彼時的朝鮮半島還處於有語言,無文字的狀態,於是漢字被當作朝鮮的官方文字,一直沿用了近千年。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所以漢字的學習基本被士大夫和貴族壟斷。由於朝鮮也學習古代中國實行科舉制,官員選拔任用以科舉考試為依據,而考試的文字則是漢字,這就意味著士大夫和貴族集團不僅壟斷了文化特權,也壟斷了進入官場仕途的渠道。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決定創建屬於朝鮮的文字。公元1446年,由他和學者共同創建的表音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在減少國內文盲,增加民眾識字率,打破貴族壟斷。但這一次行動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當時朝鮮人並不習慣這種語言,精明的上層們紛紛上書要求廢除這種文字,認為漢字才是最高貴的文字。訓民正音石沉大海,在當時影響有限,因為當時的中華文化處於強盛時期,一向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自然比較崇尚漢字,鄙視訓民正音,並將這種語言稱為諺文。



這種對中華文化的狂熱,直到清朝衰落,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逐步控制併吞並朝鮮半島,朝鮮國王被送到了日本,從此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開啟了日本近50年的殖民統治。而日本人深知文化的紐帶作用,要徹底征服朝鮮人,必須在文化上做出改變。因此,他們推行了兩項政策,一是,廢除漢字的官方地位,不允許使用漢字,去中國化。二是,大力推廣日本文字和簡字,強行教習日語。雖然日本廢除漢字的效果並不明顯,民眾私底下還是偷偷在用漢字,但50年也確實造就了兩代說日語,寫日文的朝鮮人。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侵略過程中,朝鮮半島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朝鮮半島人民心理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曾經被棄之如履的諺文,被朝鮮人正視起來,這個由世宗大王發明的文字,成為了一種朝鮮人心靈的寄託,正是日本的侵略,掀起了一場朝鮮民族主義的風暴,抵制包括漢字在內外來語言和文字。儘管後來朝鮮半島被分裂成兩個國家,但他們還是同一個民族,自然竭力維護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地位,漢字的地位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朝鮮半島分裂後,漢字在韓國的式微是由於美國對韓國的佔領及本民族意識覺醒的原因,而朝鮮廢除漢字除了民族意識的因素,更隱含著更深刻的政治因素。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以後,雖然中國軍隊已經撤出朝鮮,但朝鮮人民對中國感情日益加深,挑戰了當時當權者的統治地位,因此廢除漢字,可以阻斷中國對朝鮮輸入文化思想,逐漸隔絕兩國人民間的溝通交往,削弱中國對朝鮮的影響,鞏固當權者政權的統治地位。


無問策西東


在東亞文化圈,漢文化無疑是具有廣泛而深厚的影響的,而一個最為重要的表現之一,便是周邊國家/地區對漢字的接受和使用程度。

歷史上中原王朝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也是逐漸加深的。如果將東亞地圖比作一個鐘錶盤,那麼自東北亞的朝鮮半島,順時針沿著東部一衣帶水的日本群島,再到東南亞,幾乎沿途所有的地方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並不同程度地使用或化用了漢子。

隨著近代民族意識的產生和不斷強化,周邊地區的民族或政權,開始發明和使用自己的文字,是一種必然現象。當然,“去漢字運動”或稱為“廢黜漢字”的早晚,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親疏遠及”。

當然,回答這一問題,也並無再行深挖和延伸的必要,在此點明即可。

今天朝鮮半島上的兩個政權,是二戰後才開始成立和對立的。漢武帝在位時,在朝鮮半島設立了四郡,曾直接實施管轄,雖未沿襲太久,卻為漢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唐朝時朝鮮的新羅政權效仿中原,在推行科舉時,也普及了漢字。如此算來,漢字在朝鮮半島的發展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中葉,堪稱歷史悠久。

不過,即便漢字在朝鮮半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絕非像大家想象的那麼普及。因為,漢字本身也經歷了長期的演變,又進行了簡化。要知道,在幾十年前,我們使用的也還是繁體字。

正因如此,為了便於民眾學習和接受,李氏朝鮮曾於15世紀頒行了一套“音節字符”,稱作諺文,為表音文字,更容易掌握。所以,近幾個世紀以來,朝鮮半島上存在著漢字和諺文兩種文字。

後來,二戰結束後,擺脫了日本統治的朝鮮半島,決定提倡和使用自己的文字。早在1948年,朝鮮和韓國便宣佈廢除漢字,推行諺文。不過,後來韓國還是相對溫和,曾有一段時間還是漢字與諺文並用。

與韓國不同,朝鮮統治者在提倡諺文的態度上更為堅決,因此在1948年便執行的比較嚴厲,到1954年時又進一步強調諺文的重要性。由此一來,朝鮮的諺文開始取代了漢字。


夕陽下的晚楓


朝鮮于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

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漢字使用僅僅存在於朝鮮半島士大夫階層,平民幾乎沒有普及。

後朝鮮世宗大王發明自己的文字,被稱為“訓民正音”,但沒有得到快速普及,反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反對。為此,“訓民正音”一直流傳於民間,上層社會還是使用漢字,人們以寫漢字為榮。

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推行日語教學,壓制“訓民正音”。這樣一來,朝鮮半島的民族主義覺醒,抗拒日語,使用漢字和“訓民正音”並行。

朝鮮半島光復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在這樣的帶動下,朝鮮于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韓國也存在去漢字化,但漢字還是少數使用,如今韓國還出現了恢復漢字的浪潮。

相比韓國而言,朝鮮的民族主義色彩更濃厚。


五味社


漢字太難,

韓字簡單,

節省時間 ?


KoJa文班


為什麼不問問中國朝鮮族也在1948年就廢除了漢字呢?自己人都管不住,就別說人家。


瀛史拾貝


雖然分朝鮮和韓國,民族是一樣的並且分開也不到一百年,當然是同根同源,所以想脫離漢字甚至是漢文化的心,由來已久!島國小民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