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上市能不能成為中國第一市值公司?

藍色海域65868707


我認為短期內不能,華為說到底是一家設備製造公司,不同於阿里巴巴及騰訊那樣的互聯網巨頭可以有很高的淨利潤,想象空間(互聯網及軟件業比硬件估值高)更大因此估值也會更高。我們且不要說華為上市後成為中國第一市值公司,即使是超過目前國內A股第一大的工商銀行都是有些困難的。



比如說,當年的小米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估值上千億,但資本市場把它作為小家電公司,估值一下子就下來了。這就是硬件公司與互聯網及軟件企業的巨大邊際差異。那麼,華為作為一家制造業公司與其他互聯網巨頭相比,會有多少市值呢?

我們先從2019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來看

▲華為

華為是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也是非上市公司),更是目前國內唯一打通雲、管、端、芯等產業鏈的高科技企業。但比起蘋果來說,華為更偏重於硬件設備製造業,因此蘋果能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而華為就算上市也不會成為國內第一大市值。

華為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淨利潤率8.7%,其中消費者業務達2208億元,佔比超過50%;運營商業務1465億元,佔比36.5%;企業業務316億元,佔比7.9%。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華為截止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6108億元,同比增長24.4%,淨利潤率8.7%。

顯然,我們可以發現華為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349.13億元,前三季度的淨利潤531.39億元。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自2014年美國上市以來,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成為中國市值第一大,也是亞洲最大的上市公司,更是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

作為中國“市值一哥”的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083億元人民幣,實現淨利潤473億元(比華為高出120億元)。

▲騰訊控股

另一互聯網巨頭的騰訊,作為中國第二大市值公司的上半年營收為17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3%,實現淨利潤513億元(高出華為160億元之多),同比增長24.7%。

從以上來看,阿里巴巴的上半年營收要比騰訊多出338億元,但淨利潤卻比騰訊少40億元。不過整體來看,這兩家互聯網巨頭的營收及淨利潤都基本上屬於一個量級。而華為儘管營收高於阿里及騰訊之和,但淨利潤比不過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


我們再來看一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這兩家市值僅次於阿里、騰訊的金融巨頭

以“宇宙第一大”出名的工商銀行,上半年營收達到了39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淨利潤1687億元,同比增長5%,每股收益0.47元。

而國內賺錢排在第二的建設銀行,上半年營收也高達19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5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

很明顯,華為的淨利潤不僅低於阿里巴巴及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更遠遠低於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這樣的金融巨無霸。即使是工商銀行一家銀行的上半年淨利潤就超過華為、阿里及騰訊三家的之和。因此,華為公司如果在國內A股上市,就不可能突破工商銀行的市值。正如我之前說的,作為硬件製造業的華為公司不可能與蘋果這種偏軟件型的相比一個道理。


我們最後看一下以上幾家的市值排名

截止2019年8月底,最會賺錢的工商銀行市值為19317億元人民幣,為A股之首;建設銀行緊隨其後,達到了17351億元的總市值;而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分別相當於人民幣31174億元和27885億元。

如果從賺錢能力比,依次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騰訊、阿里巴巴;但要是從市值相比,依次為阿里巴巴、騰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上市公司,如果不考慮此因素的話,那中國菸草“笑傲風雲”,因為它去年全年的稅利總額達11556億元,上繳財政為10000.8億元。


總之,華為公司的屬性決定了它的市值估值不可能超過阿里及工商銀行等,就算給它30倍的市盈率計算都達不到18000億元(2018年全年的淨利潤593億元)。而且華為一直堅持不上市,原因之一還有華為是9萬多名員工持股的,這樣的股權結構要想上市會非常麻煩。所以我認為華為目前上市也不會成為我國第一大市值公司。


東震木


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00億,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以中國A股平均市盈率30倍計算,華為的估值應該是18000億人民幣左右。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20000億),排名第二,但作為民營科技企業,完全不需要對標國有金融類企業,可以說是中國企業估值第一。

 

 了不起的華為!!!

華為與運營商一起,在全球建設了1500多張網絡,幫助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實現聯接。華為加入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積極參與和支持主流標準的制定,公司三大業務傲立群雄。

 

一、業務範圍與成就

(一)運營商業務

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提供系列產品、服務和商業解決方案:無線網絡、固定網絡、雲核心網、電信軟件、IT基礎設施、網絡能源、專業服務和網絡部署。

5G開始步入商用部署,IOT、視頻、雲等已被廣泛應用,2017年作為NB-IOT的商用元年,全球部署超過50萬個基站,商用連接突破1000萬,華為與100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起繁榮的IOT生態,Boudica NB-IOT芯片月供達百萬量級。

 

(二)企業業務

利用雲計劃、軟件定義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等新ICT技術打造支撐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平臺,為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客戶提供數字化相關產品及服務。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發揮自身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開放、靈活、安全的端管雲協同ICT基礎設施平臺。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華為已幫助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多個城市開發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與全球100多個領先合作伙伴攜手,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寬帶集群、融合通信等ICT技術創新應用於公共安全行業。華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於歐洲、拉美、亞太、非洲等地的90多個國家230多個城市,覆蓋10億人口。

 

(三)消費者業務

為消費者和商業機構提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2017年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1.53億臺,連續6年保持穩健的增長。

二、核心

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中國專利64,091件,外國專利48,758件,其中90%以上是發明專利。2017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

近五年來的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297205百萬元,約佔年收入總額的14%(我國對高新技術認證標誌之一為,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的,研發費用支出佔比須超過營業收入的3%)。

截至2017年底華為加入了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擔任超過300個重要職位,包括IIC、IEEE-SA、BBF、ETSI、TMF等。為搶佔全球市場,公司持續加大5G、芯片、智能終端的投入。

華為作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其產業鏈涵蓋了上游的基站系統和網絡架構,中游的核心設備和通信服務以及下游的終端設備,華為作為5G標準的最大貢獻者,預計將獲得全球5G市場的最大份額,另外根據統計,在5G新核心網領域,目前僅有華為、LG、ETRL三家企業擁有相關專利,並且華為所聲明的專利排名絕對領先。

在通信領域,1G、2G時代,中國企業是沒有任何核心專利的,到了3G時代,中國企業開始具備部分方面的專利技術,在4G時代,華為、中興等廠商已經開始進入全球的第一陣營。就目前競爭格局來看,5G時代中國的企業有望成為領先者。

三、經營業績

(一)收入與利潤

華為近6年來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3%,淨利潤平均增長率為26%,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達603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達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7200億,淨利潤接近600億元人民幣。

 

 

(二)業務結構與佈局

華為目前的業務結構涵蓋三大領域,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其中以運營商業務為主,佔比最高,是華為最為基礎的業務,從近幾年的業務結構變動情況可以看出,華為在消費者業務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消費者業務佔比持續上升,2017年佔比已達39%,根據統計2017年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處於全球首位。

 

 

從業務佈局上看,全球化是華為的業務特點,華為的海外業務包括歐洲、美洲、非洲及亞太地區,從歷年不同區域業務量佔比可以看出,華為在中國區域的業務佔比逐年增高,這得益於中國近十年的經濟增長帶來的通信、消費市場大幅增長的結果,另外也可以看出,華為在海外競爭格局中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際競爭態勢對華為海外業務的影響。

 

 

(二)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

華為整個業務的毛利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近年來的平均毛利率達40%,而其營業利潤率卻相對較低,維持在10%上下,華為業務一直在賺錢,但盈利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華為的期間費用比例,可以看出,公司期間費用佔比30%左右,而其中接近一半投入在研發上形成了研發費用,這也是華為在技術領域能夠處於世界前列的原因。

 





KGB博士財經談


好像現在很多人衡量一家公司的偉大程度都會用金錢或者財富的積聚來衡量,但事實上,很多真正偉大的公司都是無法準確用金錢來標價的。就比如說華為。很多人熱衷於一個問題:華為如果上市,它的市值會有多少錢?但其實這種假設毫無意義,因為華為不會上市。如果你知道2003年華為差點將自己賣給摩托羅拉的事情,同時也知道加當時加拿大一家叫做北電的公司是如何從鼎盛時期跌落神壇的事情,那你就會明白任正非為什麼堅持華為不上市。並且在可預見的很多年中,華為很可能都不會考慮上市。一句話來說,華為不願意將未來方向的決策權放在資本的桌子上任人評說,北電的失敗就在於公司決策層為了更好的股市成績而忽略了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他們為了更好看的財報,為了更快實現公司的扭虧為盈,而最終捨棄了很多穩妥的能夠求得生存的發展策略,選擇了能最快平息股東怒火與恐慌情緒的方式——但市場不會理會這些。北電的倒下給華為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資本遊戲可能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造成阻礙。所以,在思想戰略層面,華為的發展基因就排斥上市。從實際需要出發,華為強大的現金流也不需要通過股市IPO的形式募集資金。即便遇到艱難時刻,我相信華為也能考慮到募資後路,但絕不會是公開向社會機構募資。因為沒什麼方式是絕對有好處而毫無負面影響的。第三,華為的價值體現不是在其市值或者創造的社會財富上,而在於為人類,或者往小了說,為自己的國家帶來了什麼。有一點毋庸質疑,華為即便不上市,也創造了大量的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但華為本身卻不會誕生超級富豪,即便持股最多的任正非資產也不多十幾億美元,跟國內其他同行相比,任正非堪稱“無私”。他的財產到現在甚至排不進福布斯排行榜前一百名。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中國最受敬重的企業家。華為可以說是最具有中國開放、寬容、友好、謙虛以及勇敢品質的國際化公司,這讓它在國外也成為為數不多的受到敬重的中國公司之一。我覺得華為的真正價值,體現在對通訊領域的貢獻,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的賦能和提升,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用戶的用心維持和積極貢獻。華為一直在做建設性的工作。對國內而言,它以及它的創始人樹立了一種標杆,既是企業強大的標杆,企業管理的標杆,同時也是企業家的標杆。我覺得華為展現出來的視野和格局,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文化,是需要國內科技企業甚至工業企業去好好反省和學習的。還有任正非所表現出來的戰略思想,他的憂患意識,和他對於企業的理解、財富的理解,也值得許多行業大佬去理解體會。少些誇獎,多點學習。億萬富翁什麼的並不重要,任正非在機場排隊打出租車的那張照片我印象深刻,因為看到了一種對於財富的淡然和對人生的坦然。這東西,我覺得比什麼都昂貴。


黃元帥打板


這個問題筆者回答過多次,答案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目前華為上市是無法成為中國市值第一的公司,中國市值第一的公司有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估值,當前最高的是阿里巴巴,估值是4224億美元,換算成當前的人民幣估值大概是2.98萬億人民幣。第二個標準就是在A股上市的企業市值最高的,當前A股市場市值最高的企業是中國工商銀行,市值2萬億人民幣,排名第二的是中國平安,市值1.6萬億。

華為是非常優秀的中國企業,而且是非常優秀的科技企業,為中國爭取了很多的榮譽,雖然是企業行為,但是也代表了中國的企業和臉面,這是很多人喜愛他的原因,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對產品的喜愛。

很多人也認為華為是國之重器,估值無價!但是隻要是資本市場就會有價格,有價格才能交易。如果現在華為估值10萬億人民幣向社會募集資金,你願意加入嗎?這個時候你可能就要冷靜的想一想華為到底值多少錢,而非是意氣用事的“無價”。

下面就按照最簡單的PEG估值方法來估值

2018年華為的營收是7311億人民幣,增長21%,淨利潤是593億元 ,增長25.1%,那麼按照這個淨利潤估值,可以使用25倍的市盈率進行估值,那麼華為的估值就是:14884億元人民幣,如果放寬到30倍市盈率,那麼市值就是17790億人民幣。

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是6108億元,增長24.4%,淨利潤率是8.7%,也就是淨利潤是531億元,如果華為全年的增速都和前三季度保持一致,那麼2019年全年的營收將達到909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79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3%。那麼到2019年末的時候華為的估值就該是:791億*33=2.6萬億元人民幣。

對於華為這種體量的企業來說,給與33倍的估值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甚至是上限了,如果按照25倍的估值,那麼就是1.98萬億人民幣。

所以,2.6萬億的估值已經是華為當前估值的上限了,如果在A股市場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市值的企業。

但是如果在香港上市,或者是在美股上市,那麼其估值可能也就是2萬億人民幣估值的上限。


壹號股權


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00億,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以中國A股平均市盈率30倍計算,華為的估值應該是18000億人民幣左右。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20000億),排名第二,但作為民營科技企業,完全不需要對標國有金融類企業,可以說是中國企業估值第一。

了不起的華為!!!

華為與運營商一起,在全球建設了1500多張網絡,幫助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實現聯接。華為加入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積極參與和支持主流標準的制定,公司三大業務傲立群雄。

一、業務範圍與成就

(一)運營商業務

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提供系列產品、服務和商業解決方案:無線網絡、固定網絡、雲核心網、電信軟件、IT基礎設施、網絡能源、專業服務和網絡部署。

5G開始步入商用部署,IOT、視頻、雲等已被廣泛應用,2017年作為NB-IOT的商用元年,全球部署超過50萬個基站,商用連接突破1000萬,華為與100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起繁榮的IOT生態,Boudica NB-IOT芯片月供達百萬量級。

(二)企業業務

利用雲計劃、軟件定義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等新ICT技術打造支撐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平臺,為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客戶提供數字化相關產品及服務。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發揮自身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開放、靈活、安全的端管雲協同ICT基礎設施平臺。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華為已幫助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多個城市開發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與全球100多個領先合作伙伴攜手,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寬帶集群、融合通信等ICT技術創新應用於公共安全行業。華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於歐洲、拉美、亞太、非洲等地的90多個國家230多個城市,覆蓋10億人口。

(三)消費者業務

為消費者和商業機構提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2017年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1.53億臺,連續6年保持穩健的增長。

二、核心

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中國專利64,091件,外國專利48,758件,其中90%以上是發明專利。2017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

近五年來的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297205百萬元,約佔年收入總額的14%(我國對高新技術認證標誌之一為,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的,研發費用支出佔比須超過營業收入的3%)。

截至2017年底華為加入了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擔任超過300個重要職位,包括IIC、IEEE-SA、BBF、ETSI、TMF等。為搶佔全球市場,公司持續加大5G、芯片、智能終端的投入。

華為作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其產業鏈涵蓋了上游的基站系統和網絡架構,中游的核心設備和通信服務以及下游的終端設備,華為作為5G標準的最大貢獻者,預計將獲得全球5G市場的最大份額,另外根據統計,在5G新核心網領域,目前僅有華為、LG、ETRL三家企業擁有相關專利,並且華為所聲明的專利排名絕對領先。

在通信領域,1G、2G時代,中國企業是沒有任何核心專利的,到了3G時代,中國企業開始具備部分方面的專利技術,在4G時代,華為、中興等廠商已經開始進入全球的第一陣營。就目前競爭格局來看,5G時代中國的企業有望成為領先者。

三、經營業績

(一)收入與利潤

華為近6年來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3%,淨利潤平均增長率為26%,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達603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達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7200億,淨利潤接近600億元人民幣。

(二)業務結構與佈局

華為目前的業務結構涵蓋三大領域,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其中以運營商業務為主,佔比最高,是華為最為基礎的業務,從近幾年的業務結構變動情況可以看出,華為在消費者業務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消費者業務佔比持續上升,2017年佔比已達39%,根據統計2017年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處於全球首位。

從業務佈局上看,全球化是華為的業務特點,華為的海外業務包括歐洲、美洲、非洲及亞太地區,從歷年不同區域業務量佔比可以看出,華為在中國區域的業務佔比逐年增高,這得益於中國近十年的經濟增長帶來的通信、消費市場大幅增長的結果,另外也可以看出,華為在海外競爭格局中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際競爭態勢對華為海外業務的影響。

(二)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

華為整個業務的毛利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近年來的平均毛利率達40%,而其營業利潤率卻相對較低,維持在10%上下,華為業務一直在賺錢,但盈利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們再進一步分析華為的期間費用比例,可以看出,公司期間費用佔比30%左右,而其中接近一半投入在研發上形成了研發費用,這也是華為在技術領域能夠處於世界前列的原因。



清水一面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廠商,也是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廠商,華為公司2017年全年營收超過6000億元,相當於4個阿里巴巴,比BAT之和還多。


是不是認為華為的市值要遠高於阿里?錯!如果華為上市,市值基本不可能超過阿里,更不會是阿里的幾倍,而是阿里的幾分之一。阿里的當前市值為4912億美元。


這裡先科普個概念:市盈率,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這個市盈率=當前市值/上市公司淨利潤。


企業的類型對市盈率和市值影響非常大,小米上市的事情就很有代表性,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對市值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要高很多,市值也會。


大家喜歡用市盈率來判斷這個公司的股價/市值,蘋果當前的市盈率大概為17.42,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為47.85,FB的市盈率在30左右,而amazon的市盈率卻高達203.65,Netflix的市盈率更是高達248。如果按照蘋果的市盈率判斷華為的市值約為1273億美元,如果按阿里的市盈率計算華為的市值為3496億美元,如果按Netflix的市盈率計算華為的市值則高達18123億美元。華為的業務主要分為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三大塊,明顯不是互聯網企業,市盈率不會那麼高,市值不可能超過阿里。華為的估值到底多高,很難有一個確定的說法,但是很難說一定會是市值最大的企業。


靜說財新


華為是國家的驕傲,所以今天站在全球觀點來看,不喜勿噴!!!

如果華為可以上市,那麼華為的市值是無法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在華為的“市值”面前,依然有著蘋果公司,微軟公司,亞馬遜這樣全球市值名列前茅的公司作為對手,華為基本上不可能才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對公司進行估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沒有具體的方法來進行估值,一般都是在上市之後,它的市值才是真正的市值,估值只能估算出華為的大概的市值,一般採用同行業比較的方法,營收,利潤,規模等都是判斷華為估值的要素。

就拿蘋果和華為的市值來對比吧,華為在2018年的時候,營收是1085億美元,而蘋果公司的營收是1667億元,這樣的差別還是很大的,而且不是一般大,光是從營收方面來看,華為就無法超越蘋果公司,更不要說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公司了,所以如果華為上市了,也不可能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它的對手實在太多了。

華為不會上市,也無法上市,華為目前的股份分散,任正非持有華為1.14%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全部由員工持有,這樣的全員持股的股份情況也是不會允許華為上市。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還是美股,對於公司的股東數量都是有要求的,比如港交所規定了持股的股東數量不可以超過300人。

另外華為不缺少資金來源,沒有必要上市,如果上市了,華為只是拿到了更多的資金,而對於華為這樣優質的企業完全是不需要上市的,現金流極好,各方面的銀行授信也不錯,何必上市去給別人打工,讓別人分享華為成長的紅利呢?

如果華為實行股份回購,那麼華為公司就會動盪,華為需要拿出鉅額的資金來贖回股份,也會引起幾萬個員工股東的不滿和抱怨,不利於公司的穩定,也會對華為公司的正常運營造成極大影響,所以華為還是不上市更好一些。打字不易,點個贊吧,歡迎關注我,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大勝唸經


華為上市後不可能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騰訊 阿里和華為之間的區別在於雖然都是國內的科技公司,但業務區別很大,前兩家是互聯網企業,而華為是實業,營收額相對更高,但是相比之下華為利潤較低,而前兩家公司的利潤卻是華為的三倍左右。也就是說就算華為上市,因為低利潤,市值不會太高,所以其市值不可能超過阿里和騰訊。


清茶ZLN


先說答案,可以。

中國目前最高市值的公司是阿里巴巴,4423億美元,我們先來問一個問題,憑什麼阿里巴巴能值得4423億美金?因為有人認可他,阿里巴巴的管理團隊給市場上的買家一個價格,買家拿出真金白銀全部認購,所以阿里巴巴就值得這個價格。好了,我們回到華為市值這個話題,假設華為上市,他的市值想要超過阿里巴巴,他只需要把總市值定的比阿里巴巴高,然後你們去買華為的股票,只要有足夠的人買,眾人拾柴火焰高,華為的市值完全可以超過阿里巴巴。


小雨AC遊戲


看了眾多的回答,沒有一個讓我滿意的。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那就讓我來回答吧。

首先,你要知道華為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創新能力一流的世界級企業。

如果按照上市公司來計算市值的話。先將他的業務分類來看。

通訊業務,這塊市值就是愛立信+阿朗

手機,芯片業務,這塊市值就是三星的市值。

操作系統,保守就按照半個微軟市值?你可能反對,那你按幾折微軟市值?

還有什麼業務?汽車?還有呢?

中國未來的崛起,必然靠的是華為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懂,多讀讀美國企業發展百年史這塊書籍,大國崛起靠的就是科技變革,科技升級帶來的是生產力提升,生產力提升了,必然帶來的是社會高速發展,國力自然強盛,加油,我愛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