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都曾學蘋果推3D人臉識別,為何後面卻沒推進了?

a1030941713


從本質上來說,目前還堅持三d結構光技術的也只有蘋果的face ID技術了,這項技術在安卓陣營裡可謂是曇花一現,壽命極短,目前只有寥寥幾款產品搭載了這種識別技術,比如OPPO的find x,華為mate20Pro以及小米8。



目前來看的話,三d結構光技術其實識別速度識別效率還可以,安全度也比較高,但問題在於需要比較大的空間以及結構模組,這就和全面屏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安卓陣營整體追求全面屏的時代,三d結構光的存在感是越來越低,而且逐漸被邊緣化。

以2019年的風向標來看,行業裡的全面屏解決方案基本上有三個。一則是美人尖全面屏解決方案,這也是2018年下半年整體比較流行的全面屏解決辦法,但缺點是仍舊為異形全面屏,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第2個則是以三星榮耀系列為主的打孔全面解決方案,雖然說將攝像頭移到了邊緣部分,能夠避開視線的集中地,有效的緩解強迫症,但問題在於,這種方案的技術難度比較高,就目前來看的話,也只有三星和榮耀出了產品。

第3個則是2018年上半年比較流行的彈出式設計,目前來看的話,主要以OPPO以及vivo系列為主,藍綠兄弟加上一加手機,目前都採用著彈出式的設計,比如OPPO的reno,以及vivo的x27,目前一加7手機曝光之後,發現也是彈出式設計。



可以看出全面屏是安卓手機廠商裡的大趨勢,各個廠商包括三星都在不遺餘力的,縮窄下巴,移除劉海或者美人尖,三d結構光技術目前來看的話,在額頭部分一定要加多組的傳感器模組,這就讓全面屏的進程,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目前曝光的消息來看,蘋果的下一代產品依舊是劉海,全面屏也可以看出,蘋果在劉海上面都沒有辦法,更何況其他安卓廠商,厄除此之外安卓手機並沒有蘋果那樣的號召力,所以廠商主打的亮點絕對不能和蘋果相似,而是要超過蘋果。



與此同時,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以及三星首次採用的超聲波屏下指紋,都已經為解鎖安全提供了另一個保障,也就是說在更酷炫的方式之下,我個人是覺得3d結構光技術目前的存在感確實是非常低。

而從一年多的使用來看的話,蘋果的face id,我個人覺得並不是那麼滿意,倒不如屏下指紋來得更實在。


互聯網的放大鏡


感謝您的閱讀!

全面屏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全面屏到底能不能“真全面屏”,顯然在小米,華為都將水滴屏作為新機主流設計的時候,劉海屏這種設計似乎成了一種“過時”的玩意。

華為mate 20 pro的劉海屏設計,到底讓消費者欣喜還是苦惱呢?欣喜於它的3D攝像頭,苦惱於它的劉海屏的遮擋。

比如,目前我手裡的兩部手機都是3D人臉識別,不過一部是iPhone X;一部是華為mate 20 pro。

解鎖速度:華為mate 20 pro比iPhone X的速度更快。

劉海屏遮擋:一模一樣令人無奈,看視頻,玩遊戲,都有著令人厭倦的遮擋;如果不全屏,兩邊的黑塊,有礙視覺。

Face ID和3D結構光,實際上我們將投影光線的集合稱為結構光。

Face ID的原理是iPhone向人臉投射超過3萬個紅外點光源,從而採取人物面部特色,以及景深信息,形成特有的臉部數字模型,手機將採集的模型和iPhone中的人臉對比,來進行解鎖。



3D結構光通過人臉表現反射光線來確定深度信息的,從而最終繪製出人臉的面部信息, 通過點陣投影器會投射出高達3萬個面部信息點,從而繪製精準的3D面部結構,通過比對,來形成解鎖。

其實,我們已經通過這些內容看到了為什麼會讓小米,或者華為在新機中沒有繼續使用3D人臉解鎖:

  • 成本。很顯然成本因素是重點,畢竟一部手機不像iPhone賣得那麼貴。
  • 技術。我們發現技術難度很大,華為的技術難度不低,生產難度就增加。
  • 全面屏,我們已經很厭倦打孔設計的全面屏了,而結構光就必須劉海屏。因為太多傳感器。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估計以後結構光還是存在,卻逐漸被屏下指紋代替。


LeoGo科技


mate20pro的3d結構光,夜間超好用,半夜亮屏解鎖易如白天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