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專訪|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集奧聚合創始人、CEO崔晶晶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重構全球經濟結構,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促進了金融業的不斷創新,尤其是在銀行業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上發生重大變革。新經濟下傳統金融機構如何通過科技力量提高科技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北京集奧聚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崔晶晶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起步時間並不長,真正的巨頭也尚未出現。中國經濟現處在由高速轉向高質量增長的節點上,需要強有力的數字化企業服務助力數字經濟真正滲透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各個支柱產業當中。“產業相互融合已成為各行業發展必然趨勢,包括線上線下相融合,科技與金融相融合,科技公司與實體企業相融合等,這個融合無疑是一輪新時代紅利。”崔晶晶說。

//

人工智能產業鏈為B端賦能

//

專訪|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中國經營報》

科技賦能需要轉化、產出新動能,金融科技風口之下,如何為B端企業賦能?

崔晶晶:作為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明白兩個關鍵點,服務對象和服務的定位。金融、政府、運營商、中小微企業等行業肯定是服務對象的首選,成為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場景化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則是服務的定位。

值得注意是,隨著開放銀行與個性化銀行理念的崛起,市場對商業銀行的客戶需求挖掘與滿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商業模式裡,銀行的角色仍應是金融媒介,利用自身的客戶數據獲取條件與資金成本優勢,為用戶提供更“智能”的金融產品,同時為金融生態圈提供高水平的金融風險管理能力。可以說,人工智能產業鏈是科技升級的重要支撐。

通常都是第三方數據和應用服務提供商轉型成為提供“大數據+AI”的場景化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合作伙伴。在金融科技領域,提供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解決方案,必須要考慮市場佔有率、痛點解決率、客戶留存率等多項指標。

專訪|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中國經營報》

金融科技如何通過自身的模式、效率升級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動能?

崔晶晶:在建造以用戶為中心的金融生態圈的過程中,銀行面臨著運營效率低、數據孤島、信貸風險聚集、客群定位不清晰

等諸多痛點。

比如數據孤島問題,儘管2017年以來,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取得突破。但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時代,金融機構想要從單打獨鬥轉變為協作共贏,打破信息孤島仍然是難題。

從科技賦能的角度看,目前對孤島數據價值挖掘還不足,銀行迫切需要數據整合與數據分析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弱金融屬性數據在金融場景應用的加工邏輯與應用工具,幫助銀行提升行為數據等非交易數據的應用能力。

同時,銀行還存在運營效率不足、信貸風險聚集等問題,這就需要金融科技公司從業務視角提供智能決策引擎,集成圖文識別、設備指紋、用戶行為分析、反欺詐識別、信息核驗、信用評估、客戶價值評估等服務,形成高度產品化的解決方案。產業化意味著打破系統之間信息傳導壁壘與強耦合問題,利用“插件式”的模塊化的平臺產品,為銀行的業務創新提供了更便捷的路徑。

//

數據服務不再具備核心競爭力

//

專訪|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中國經營報》

目前發展金融科技是否存在業務壁壘?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實現融合發展?

崔晶晶: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就是科技基因

,應該始終堅持以自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技術為基礎,逐步發掘出市場中的機會,從橫向擴展與縱向深入豐富產品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傳統金融機構逐漸開始自行建設和佈局數據團隊,簡單的數據加工與建模,單純靠數據服務市場競爭激烈且增長乏力,已經不能成為大數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事大數據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儘快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積極尋求科技升級,將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企業需要以此來提升其競爭壁壘,建立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這樣才能構建出自己的生態體系。

大數據企業要向科技轉型,實現技術賦能金融服務,讓金融機構直觀感受到產出成果。做到這一點,要在給金融機構提供產品服務的同時,還要梳理客戶的作業流程,把解決方案有機地結合到客戶的作業當中,以結果導向來證明能夠使客戶獲得收益。

專訪|集奧聚合崔晶晶:“金融+科技”成為新一輪紅利

《中國經營報》

面向未來,金融科技公司的機遇在哪裡?

崔晶晶: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潮迎面而來,科技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愈發明顯,各大金融機構都迫切需要植入科技因素。加之國家政策越發支持普惠金融、消費型經濟,金融科技是剛需。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行業,其優勢就在於自身的金融科技實力,金融科技企業必須堅持以自有核心知識產權技術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場景為服務對象,在不斷地對外輸出技術、產品、解決方案過程中,逐步發掘出市場中的很多行業與機會,以科技賦能場景,以科技賦能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