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出口電商新手最常見五大誤區

誤區一:想從事跨境電商,語言最關鍵?

有很多新手,或者剛畢業的朋友,看到了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也想進入做國際電商,但他們第一個觀念就是外語的問題,比如想做歐美市場的朋友,他們會覺得英語一定要很好的,其實這是一個最基本最為入門級的誤區。

語言不是從事跨境電商的關鍵所在,語言只是一個工具,加上現在有很多的在線翻譯工具,雖然自身也必須會,如果大學畢業了,基本上也都過四級了,這個已經足夠的了,或者如果你在組建團隊的時候,自己的外語不行也沒有關係的,只要找到會的運營人員就可以的,所以這個入門級別的誤區不應該打消你進軍國際市場的念頭的。

另外,因為現在有很多平臺也在開發新興的國際市場,對於小語種的要求也有了,但也沒有關係的,有第三方的服務公司可以幫大家把LISTING整成本土化的語言的。

跨境出口電商新手最常見五大誤區

誤區二: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出口做跨境電商的

很多工廠都會這麼一種想法,那就是自己的產品就是世界最好的,就是世界的消費者都需要的,都能放到平臺上去銷售的。

有自信做最好的產品,當然是每個工廠要有的信念,但跨境電商是國際市場,並且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做跨境電商的。

我們去分析一下各大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我們會發現有幾個大類目的產品最多,出貨量也是最大的,比如3C,服裝等,你會發現這兩個大類的產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生產商基本上都是MadeInChina的,價格有產地的優勢,並且相對已經是標準化的產品,並且體積重量都比較輕。

而有一些產品的體積又大,又重,這類產品的痛點就是會讓運輸的成本大大提高,因為跨境電商中,有一大痛點就是運費貴,有些產品的運費遠高於產品本身的價值的,所以新手在選品的時候,在看得見的成本上,就要注意了。

由於跨境電商競爭的加激,利潤率的下降,如果一些產品在除去所有成本之外,已經沒有空間了,這類產品就不太適合跨境電商了。

誤區三: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做海外倉?

跨境物流最大的問題就是時效的問題,在國內我們知道,有些快遞可以做到隔天達,或者上午下單,下午到的,當然最遲的也就3天左右,這種體驗還是及時的,而跨境電商就不一樣了。

因為跨境電商更多的都是走郵政小包,正常到達歐美的也得7天左右,現在已經有渠道提速了,但時交仍然是問題,並且穩定性並不是很好,更不用說那些小國家或者是第三世界,金磚國家了,像巴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巴西的電商需求量很大,也是一個體育產品需求量極大的國家,但通關物流一直是個大痛點。

跨境出口電商新手最常見五大誤區

為了提升跨境電商的物流時效,以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現在也有很多的賣家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倉庫,直接把貨配送到目標國家自己的倉庫裡,這樣就可以實現快速的運輸。

但問題來了,海外倉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的,首先就是費用高,運作成本高等,倉庫的費用並不是所有的賣家都能負擔得起的,而海外倉通常更適合的是一些價格高、體積大、易碎的商品,用海運的模式發出去,也是可以降低單件的成本,但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跨境產品出去容易但回來難,最主要的是運回來的成本太高了,高過於產品本身的價值,那是不是還不如直接扔掉了呢!

備貨海外倉也要注意選品和備貨量,因為賣不出去,那就是虧損,並且讓第三公司處理,還得付處理費的。

誤區四:並且不是所有的平臺都適合你?

像大型的機器產品,跨境電商並不一定適合,而一些外貿類,專業的行業網絡平臺,有時候會更加適合。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我們怎麼選平臺的問題,不同產品對於不同國家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

像這樣的情況,新手賣家在選擇的時候,最好就是能分析這些主流平臺的用戶群體主要分佈在哪些國家的,然後再選擇主打的平臺,而不是所有的平臺都去玩,在團隊不強大的情況,也是很難玩出爆單的效果的。

誤區五:並不是所有產品標準都適合跨境電商?

如果你是一位服裝跨境電商,你就會發現原來服裝的碼數被投訴small的太多了,因為國內的服裝尺碼標準是不適合海外買家的,尤其歐美的國家的買家。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電子產品的插頭,有分美規,歐規等,如果不注意,給買家配了一個不能用的,那麼我們得到的評論就並不是很好了。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產品標準都適合跨境電商的,我們只有以海外消費者的標準為我們的產品標準才是長久的活。(來源:外貿的那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