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創業一定要避免的坑

O2O,是互聯網創業熱門的形式,近幾年,不少傳統行業出身的創業者迫切地想轉型至互聯網行業,不過互聯網與傳統商業的差異,和商業思維的盲目,讓許多創業者折戟沉沙,近日,京拍檔CEO王文峰就借鑑自己的O2O洗滌創業經歷,指出了O2O創業必須要避免的幾個大坑。

O2O創業一定要避免的坑

第一:不懂用戶和互聯網運營,只憑一腔熱血

王文峰選擇洗衣行業,是因為自己主觀上強烈認為洗衣是僅次於吃飯的高頻剛需,而且認為線下洗衣店模式存在很多痛點:比如無法提供24小時服務、標準化程度低、洗滌質量無保障等。他根據一些網上的介紹瞭解到O2O就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而且線下的比例更重,剛好可以發揮自己線下運營的專長。於是在沒有市場調查的情況下,團隊直接做了產品模型,結果,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顧客的反應並不好。王文峰的教訓是,切記要在上線之前,做好深度市場推廣和用戶調研。

第二個坑:只為追求發展速度,產品技術外包出去

創業最初,王文峰沒有組建技術團隊,而是找了一家比較大的外包公司,買回來一套系統,後來才發現,這套系統其實是一個產品模板,很多自己需要的功能添加不上,而且在市場推廣時經常遇到問題,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發展。後來團隊拿到了投資,為了追求發展速度,還是選擇了自己一個朋友的外包公司,以為有這層關係會好一些。結果不僅系統開發過慢,其他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原因在哪裡?就是外包團隊的出發點和自有團隊從一開始就不同,這個不同會導致差別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人們給自己建房子時要考慮以後自己要長期住下去,所以會打非常紮實的地基,用最好的磚瓦,而如果給別人建房時,你滿眼考慮的是如何更快把房子建好,把工錢收回,就不太會注重每一磚一瓦的基礎建設,和房子日後的擴展空間。

O2O創業一定要避免的坑

第三個坑:匆忙組建團隊,而且讓核心人員立即持有股份

任何創業項目都是人來做的,王文峰怕項目風口期很快過去,所以匆忙間拉起了一個看似完整而且豪華的團隊。同時他還聽取了投資人的建議,一開始就給了所有核心部門的高管股份。但是由於大家背景,處事風格,價值觀都不一樣,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無效的開會和溝通中,公司的凝聚力出現很大問題,嚴重影響員工的士氣和企業氛圍。所以說,創業時期,企業股東必須寧缺毋濫,股權必須在他做出相應貢獻,和團隊磨合完成以後,再給。

第四坑:叫做只知道埋頭耕耘,不知道抬頭看天

當時,王文峰的優悠洗滌拿到天使投資後,就決定沉下心來深耕運營。從工廠、物流、站點,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細化。本來計劃是深耕半年,等數據上了一定臺階後,再去拉下輪新的融資,可當時,優悠洗滌的一個重大競爭對手,突然宣佈拿到了一億美元的b輪融資,結果整個公司的節奏被打亂了,等王文峰再想找融資的時候, 洗滌行業正處於夏天淡季,整個O2O創業熱潮已經勢頭回落,不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O2O創業一定要避免的坑

第五個坑:不講戰略,只是快速試錯、快速執行

對於大多數O2O創新項目來說,行業內沒有規則,更沒有固定的打法,基本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創業者感覺,以為戰略沒用了,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在戰略層面思考。王文峰的優悠洗滌,自從開動之後,戰略一換再換,從管平臺要流量的平臺戰略,到積極發展加盟店的線下戰略,多走了許多彎路,試錯太多,導致正確的戰略,也會因為落後於市場態勢而不起作用,所以說,戰略上的錯誤,絕對不會因為戰術上的正確和動作迅速,得到彌補。

第六個坑:盲目跟風,燒錢補貼。

眾所周知,整個O2O行業一開始便興起補貼風,為了在短期內聚焦流量,燒錢補貼,甚至免費,以快速形成客戶量;之後再用客戶量去拉投資,然後再補貼,這種模式在O2O遍地開花的時候,幾乎沒人提出質疑,甚至還有投資人鼓勵創業者燒錢。王文峰和他的團隊,也緊跟其後,推出過一塊錢洗鞋業務,但是不久就發現,流量暴增帶來了很多問題,公司運營沒法消化,洗滌質量下降,新增的客戶流量大多是屌絲用戶,哪家補貼到哪家,沒有品牌忠誠度也沒有進一步的消費能力,所以說,作為項目創始人,當一股浪潮興起時,一定要學會冷靜分析、判斷,保持自己的節奏並控制自己不受別人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