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成美團棄子?曾經的 O2O 巨擘「大眾點評」簡史

↑ 點擊上方藍字「IT桔子」

每天瞭解一點創投圈

或成美团弃子?曾经的 O2O 巨擘「大众点评」简史

有人說,BAT 之後,TMD 將是互聯網創業者的上限,而 TMD 之後,將再無 TMD。

說起大眾點評大家都不會陌生。近日有消息稱,這一被大眾熟悉的品牌或被美團改名,甚至直接放棄。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引發網友關注,攀升至微博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大眾點評有其價值,不應被放棄。即便只是美團手中一顆棋子,也不應成為棄子。

美團方雖然很快給出回應,「大眾點評不存在合併進美團 app 的可能性,會一直是個獨立 app」。但作為曾經 O2O 巨擘,被美團併購之後,大眾點評和它的創始團隊一步步淡出市場,人們也只是在尋求吃飯地方的時候想起它。即便目前 App 並未被關閉,但如其他被收購公司一樣,大眾點評也是在被邊緣化的命運中掙扎。

或成美团弃子?曾经的 O2O 巨擘「大众点评」简史

一、美團在前、點評在後

對於大眾點評而言,被收購的 3 年多以來,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雖然品牌深入人心,但人們也只會在找吃飯的時候用上它。

而美團對於自身業務的投入,更多也是在美團外賣以及不斷被拓展的其他邊界領域,如酒店、出行和旅遊;反之,對大眾點評的發展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視,在財務分析中也鮮被提及。「新美大」依然是美團在前、點評在後。

根據報道,美團內部人士透露,王慧文在開會時表示,受到投資人的壓力,要求 DAU 達到 6000 萬。為了提高 DAU,美團計劃將所有美團系產品整合到一個 App,包括點評的數據輸入、關係鏈輸入和流量輸入。

點評最核心的資產 UGC 內容評論也將在美團端展示,此外,點評最賺錢的項目,比如商家推薦、排序、收費商家的 UI 等,也都將被美團拿走。

雖然,美團信誓旦旦稱不存在合併點評的可能,但任何事情無風不起浪、商人無利不起早。自去年開始,便有消息傳出,美團正在試圖打通各個業務之間的數據,未來美團平臺、大眾點評以及摩拜單車的數據都會統一管理,且該目標將在 2019 年實現。

數據的打通勢必有利於摒除流量過於分散的弊端,大大增加美團旗下業務間的聯繫,構建美團生態。

另一方面,此次被曝新聞的背後,也有評論認為是受其上市後美團盈利壓力導致。據 2018 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三季度經營虧損 34.51 億元,同比擴大 3.3 倍。對此,美團方面稱,虧損主要由於繼續加大投資新業務所致,隨後燒錢的網約車業務宣佈不再拓展。

除了叫停對打車等燒錢新業務的擴展外,美團還在一步步提高外賣佣金點數,從 15% 漲到 18%,再到 19%、22%,餐飲商家也在怨聲載道。就大眾點評目前盈利模式來看,其主要也是涉及廣告費、商家入住繳費以及銷售佣金等,與美團自身業務有很大重合。

或成美团弃子?曾经的 O2O 巨擘「大众点评」简史

網絡上點評員工對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的吐槽

二、O2O 的神話

2014 年的 O2O 市場極度火熱,而那時的大眾點評網早已是這條賽道上踐行了 11 年的老兵,但就是這樣一家平臺的最終結局,卻是被後來者美團(2010 年成立)慢慢吞噬。

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是一個很講究生活品位和情調的人。他從小在上海商業文化薰陶下長大。

2003 年,在美國工作學習 10 年之後,選擇回到上海,創辦了大眾點評網,這是一家為消費者提供本地商家服務、消費評價和團購等第三方消費服務的平臺。那時候,在全球範圍內做這件事情的人寥寥無幾,不僅中國沒有出現過類似業務,甚至連美國現在最大的點評網站 Yelp 也是直到 2004 年,才在舊金山成立。

當年,國內互聯網並不發達,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網民數量相對較多,很快這些人成為大眾點評的第一批種子用戶。由於沒有什麼競爭對手,點評的發展很是順利。不過,最初,張濤並沒有想清楚大眾點評的商業模式,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沒有任何收入。張濤曾表示,那段時間家裡的收入只有妻子的工資。

2005 年,大眾點評開始商業化嘗試,第一個產品便是會員卡。通過和線下商家合作,持大眾點評會員卡的消費者能獲得一定優惠。不久之後,張濤獲得第一筆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2008 年 11 月,大眾點評實現盈利,在互聯網的高速道路上,狂飆了 200% 的增長。

大眾點評發展的前 7 年,業務拓展雖然慢但也算十分穩健。張濤曾對媒體表示,2010 年的時候,確有上市計劃,但因為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覺得可以將公司做到更大再上市。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將公司做到更大的同時,也遇到了更大困難。

2014 年,張濤讓公司全面加速,接受騰訊戰略入股、投資外賣網站餓了麼,甚至將業務擴展到了婚慶和旅遊。擁無線入口、ERP 管理數據、O2O 營銷手段的張濤,將 O2O 全產業鏈閉環打通,成為了 O2O 巨擘。然而 2015 年,國慶長假後不久,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完成戰略合併,引來市場一篇唏噓。

或成美团弃子?曾经的 O2O 巨擘「大众点评」简史

大眾點評融資歷史

三、敗北千團大戰

2011 年 4 月,大眾點評網拿到第三輪 1 億美元融資,估值 10 億美金,也被譽為「下一家百億市值公司」。

這個時候,互聯網行業發生兩件事情,一是團購興起,二是用戶上網習慣開始向移動端遷移。投資方和以張濤為首的管理團隊一致認為,殺入團購,拼命移動化是應該抓住的當下機會。而那個時候,距離王興再次創業成立美團僅過去半年多時間。

2010 年至 2011 年,中國市場上湧現出 5000 餘家團購網站,平均每天就有 10 家新團購公司成立,過飽和的市場直接引爆了「千團大戰」。

後續資本的進場更是成為這場「戰役」的關鍵變量。2012 年阿里巴巴投資美團,2014 年騰訊投資大眾點評,百度成立百度外賣……圍繞 O2O 行業的「燒錢」規模也越來越大。

大眾點評做團購,其實看到了團購這種銷售模式和自身業務的結合有著天然互補關係。但大眾點評沒看到的是,團購是個髒活、累活,更是個吸金黑洞。

更為重要的,大眾點評過去的優惠卷模式,與團購帶來的模式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而大眾點評的保守也致其未能更進一步,即使是拉手和窩窩團等退出後,大眾點評仍因三四線地區覆蓋不足而落後美團。

四、「大魚被蝦吃」

2015 年 10 月 8 日,與美團網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新公司新美大。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那個節骨眼上,兩家企業都有能力單獨完成融資。但雙方都認為是時候結束激烈的競爭,迴歸到理性運營。

事實上,這種說法相對官方。要知道,彼時雙方用戶的重疊率並不高,只有不到 15%,其中美團用戶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大眾點評則更多在一二線城市。

就當時格局來看,美團成立後不久雖然面臨了嚴重的資金不足,但在千團大戰中,因王興並未選擇大肆燒錢,而是以穩定的廣告收入贏得了資本支持。不久之後,易觀智庫數據顯示,整個市場份額上,美團佔 51.95%,大眾點評佔 29.5%,百度糯米佔 13.6%。

當行業內老大和老二激烈競爭的時候,市場極易出現低端補貼、無序競爭,從而忽略產品和服務,因此當時的合併也被解讀成「經濟規律」,正如滴滴和快的。

據後來人爆料,這場交易得到阿里、騰訊、紅杉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其中,紅杉資本在合併中更是起到關鍵作用。這或許也意味著,這是一次不得不打的戰役,更是一場倉促戰役。

而這些問題從雙方後期人員的整合困難、聯席 CEO 制度不足一月即告破產中不難窺探。不過,一戰過後,在團購市場上,美團基本再無敵手。百度糯米作為第三者,也只能看著新美大絕塵而去。

五、揮淚離場

商業社會永遠是一場規則遊戲。如今,大眾點評的原創始人張濤正在逐漸消失在公眾眼中,偶有零星報道,也是關於當時合併案的回顧。

當年合併消息宣佈後不久,網上曾流傳出一張張濤抱頭痛哭的照片,引起諸多網友唏噓。照片中張濤穿著藍色襯衫,外套一件橙白相間的大眾點評工服,抱著其他創始人痛哭。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其實是大眾點評一場名為「致敬老男孩,青春不散場」的散夥飯活動,而這個內部活動正是發生在美團宣佈新的人事任命之後。

2015 年 10 月,美團和大眾點評聯合發聲明,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新公司,形成現在的美團點評。根據當時約定,雙方人員架構保持不變,並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新公司實施 Co-CEO 制度,王興和張濤同時擔任聯席 CEO 和聯席董事長。

但兩個月後,張濤發內部信稱,將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 CEO,轉任董事長,撤離一線。隨後,經歷一系列調整,大眾點評原來的高管李璟、王雨、呂廣渝相繼離職。

2018 年 11 月,美團點評再調整組織架構。新組建的用戶平臺由黃海和王慧文共同負責;任命張川為到店事業群總裁;任命王莆中為到家事業群總裁;快驢事業部由陳旭東負責;小象事業部由陳亮負責;LBS 平臺由王慧文負責。而以上這些事業群的負責人基本都是美團方面人員,大眾點評原高管沒有接管任何事業群。

2019 年 1 月 16 日,天眼查數據顯示,大眾點評主體上海漢濤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等原股東全部退出,新增王興和穆榮均。變更後,王興佔股 95%,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並擔任監事一職,法定代表人則由美團聯合創始人穆榮均接任。換句話說,大眾點評如今已經完全歸美團王興所有。

十幾年的奮鬥成果,終究落入他人之手,難免令人唏噓。而作為創業者,從創業之初便開始謀劃全局,從各路人馬的入局、對局、破局甚至終局,任何的閃失,都會面臨散局的危險。現在的「新美大」,始終美團在前、大眾在後。

或成美团弃子?曾经的 O2O 巨擘「大众点评」简史

六、淪為棄子?

從合併後的情況看,大眾點評雖然在公眾的口碑越來越好,但在美團的位置越來越淡化。

新美大之前,互聯網世界裡最大兩起合併案,滴滴與快滴、58 與趕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市場更大、用戶更多的一方,即滴滴和 58 成了新公司主導勢力,而另一方的品牌都被弱化,快的發生在一年之後,趕集則幾乎立刻被執行。這樣的結果是否會是點評的終點?點評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趕集或者快的?

事實上,在滴滴和 58 的兩起合併案中,不管是從商業模式、主營業務、成本結構來看,合併雙方互為對方的鏡像。因此留一個舍另一個是可以強化規模效應和減少內耗的。

反觀大眾點評和美團,兩家原本的業務其實並未完全重合,美團偏向於團購、外賣、酒店、電影票等的銷售,而大眾點評包含團購、優惠、在線預定點餐三個方面,團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現在的美團,業務範圍已經幾乎完全覆蓋掉大眾點評,而大眾點評可能最大的價值在於用戶對商家的評價信息 UGC,這也正是導致此次風波的主要因素。那麼未來美團是不是會讓大眾點評一直一直獨立下去?商界的打臉和反轉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且用且看。

有人說,BAT 之後,TMD 將是互聯網創業者的上限,而 TMD 之後,將再無 TMD。截至目前,美團點評的市值已經達到 3215.98 億,而作為美團手裡的一顆棋子,大眾點評終究會何去何從,我們留待考察。

3 月 2 日,桔說 2019 創投峰會,將為大家解讀年度報告《2018-2019 年度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盤點》,並邀請行業內幾位重磅嘉賓,分享他們眼中的 2018,探討 2019 的創投新風向。

掃描上圖二維碼,

馬上報名參會

IT 桔子將於春節後正式發佈《2018-2019 年度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盤點》(https://itjuzi.com/2018)系列報告,希望通過這份厚實的年度盤點報道,堅守「數據說話」的導向,繼續為大家提供真實、詳盡、完善的中國新經濟產業(尤其是互聯網、TMT)的創投全貌。

掃描上圖二維碼,

搶預售報告,享特價優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