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大城所鶴鬆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縣所城鎮大城所村南門西側,即公路旁的鶴松庵,創於明初,清乾隆重修,1989年至1995年修建,1988年獲登記開放。以康熙間住持福建詔安縣人一忍老和尚,苦行化緣,為民造二橋而聞名。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據民間相傳,該庵由來是:“明朝初立的洪武年間,這裡有古榕3株,有一天飛來7只白鶴停於古榕,任趕不飛,觀者去集,眾視佳兆,逐群策群力,興建庵宇,東為觀音閣,西稱“小西天”。因潮語“榕”與“松”稱呼相同,故取名“鶴松庵”。觀音閣供奉觀音菩薩,小西天供奉西方諸佛51尊,因佛像莊嚴高大,故有“大佛寺”之稱。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該庵自古佔地面積大。據今倖存於庵內大雄寶殿前側旁古碑載曰:“自置糧田9畝、糧園3畝,庵後地一圍,鋪十間。清復地開山秉禪和尚蓮座。”

乾隆(1736—1795)時庵已破舊,由大城所鹽政吏倡議,時住持以成禪師向十方善信募化,於四十二年(1777)重建。

又經1966年至1976年“文革”風雨掃蕩,古庵殘破不堪。雨過天晴,從1989年起,住持釋光賢多方募化,著手重修。後又有繼者再修。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鶴松庵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西側前廳、大雄寶殿,東側準提菩薩殿,接待室、民舍,中間置怗懷堂。

重修後的鶴松庵,為饒邑搶救一座具有獨特文物意義的古剎,增添一處旅遊禮佛的勝地。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饒平大城所鶴松庵

指導單位:汕頭市潮人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文字資料:潮汕網

圖片提供:張惠炎 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