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如果按企業營收規模計算,現在的中國家電大王應該非美的集團莫屬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的還只是一個剛出爐的本土小品牌,就算是在順德,美的扮演的都不是大牌角色,更不用說在全國。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90年代的廣東,曾經佔全國家用電器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順德就貢獻了一半。順德當時除了美的,還有華寶、科龍、格蘭仕、康寶等家電行業,科龍無疑是當時的領軍企業。例如,1996年的歷史數據顯示,美的1996年營收25億,海爾營收26億,格力營收28億,根據資料顯示,科龍營收達到45億。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尤其是科龍旗下的容聲冰箱,從1991年開始就成為全國銷量第一的品牌,並連續九年在全國排名第一。90年代是各冰箱行業百家齊鳴的時代,容聲和海爾當時被並稱為冰箱界的"南北雙雄"。當時,科龍冰箱的出口量也是國內第一,根據一份歐洲數據報告顯示,科龍冰箱已經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科龍和容聲是什麼關係?

現在大家都熟悉的是科龍空調、容聲冰箱,實際上科龍和容聲師出同門,他們之間的故事,要從1984年開始說。廣東順德是當年誕生的第一家電冰箱製造企業,容聲這個品牌從此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時還沒有科龍,企業名稱是珠江電冰箱廠,這是一個完全由雜牌組成的企業。依靠手工敲打,打造了中國第一臺雙門電冰箱,同時也掀開了一個新時代。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的冰箱行業逐漸開始崛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國外引進冰箱生產線79條。珠江冰箱廠作為一個背景簡陋的小鎮工廠,面臨的市場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容聲冰箱想打開市場,質量成為最關鍵的因素。1985年,海爾的張瑞敏用錘子砸碎了76臺有質量問題的冰箱,打開了海爾的市場。而恰巧在同一年,容聲召回了進入市場的1000臺有質量問題的冰箱,從此與海爾並肩站在市場上,這也是中國家電行業首個產品召回案例。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有句古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除了高質量的特點以外,容聲冰箱還是業界第一個請明星代言的家電企業。1988年,在整個冰箱行業都還在積極追求生產規模的同時,容聲冰箱已經開始了品牌戰略。他們邀請了當時香港著名的歌星汪明荃作為冰箱的代言人,"容聲容聲,質量的保證"被傳遍大江南北。當時那個年代把廣告當電影來看,容聲充分博取了大家的眼球,收攏人心的容聲冰箱逐漸走向人生巔峰。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1992年,面對席捲全國的股權改革浪潮,珠江冰箱廠也轉型為珠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但員工持股僅為20%,創業團隊基本沒有控制權。1994年,珠江電器引進了三家外國投資者,使公司成為中外合資企業。藉此機會,創業團隊將公司名稱改為"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控制品牌,並將新科龍作為新商標,隨後就有了科龍空調的誕生。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用一句話可以概括了科龍與容聲的關係:科龍是企業的名稱也是一個品牌,容聲只是一個品牌,它屬於科龍。從那時起,經過兩年的大膽和激盪,科龍迅速攀登成為白電行業的領導者。1996年,科龍迎來了高峰時刻。

據說科龍集團的員工每年可以拿到16個月的工資,每逢節日,員工都會集體抽獎,獎品是摩托車、彩電、洗衣機等高價值商品。在科龍所在的順德容奇鎮,科龍人經常出現在高檔餐廳和KTV。傳言當時聚光燈下的科龍,曾經讓美國通用電氣也垂涎欲滴,還派出專家組訪問,希望投資科龍,但被科龍人回絕。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1997, 容升冰箱在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20%,科龍被評為中國最佳投資者關係公司。一些媒體評論說,科龍在冰箱和空調領域具有角逐世界的競爭力,並被指定為中國家電行業未來的領導者。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僅僅幾年時間,這個曾經讓世界巨頭都夢寐以求的科龍意外垮臺。2000年,科龍電器交出了一張驚人的成績單,鉅額虧損6.78億。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科龍為什麼會淪落為別人的"小弟"?

2001年,動盪的科龍被顧雛軍接管,但後來這位"資本狂人"就算半年白頭,也未能拯救科龍,2005年科龍的損失擴大到36.9億,這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此時的科龍已成為一個燙手山芋,沒有哪個企業敢接手,甚至順德政府協調美的購買科隆,也被何享健也委婉地拒絕了。但是還是由膽子大的,幾個月後,一群東山人來到順德,經過17個月的波折,終於完成了對科龍的收購。而這個敢收購的大膽企業就是海信,從此科龍成為海信名下的一個"小弟",科龍空調和容聲冰箱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海信旗下的子品牌了。

90年代的領軍企業:曾力壓美的格力,現虧損36.9億淪落成“小弟”

對於此次收購,海信回憶起當初簡直就是在懸崖邊上賭博,但好在他們用今天的結果證明自己賭贏了。根據2018年數據,容聲冰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仍然是前三位,僅次於海爾和美的,科龍空調雖然之前,但仍然是前十名。去年,上市公司"海信科龍"更名為"海信家電",雖然科龍的名字已不復存在,但已經徹底融入了海信的品質。

2018年11月,容聲冰箱在順德舉行35週年慶典。科龍電器作為改革開放後誕生的首批家電企業之一,科龍電器已成為歷史。然而,作為海信平臺下的核心品牌,科龍和容聲將繼續創造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