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5日電 題:《黃震: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作者 黃震(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心經緯特約專家)

當前,中國金融科技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風險高發、轉型困頓和創新迷茫的時期。下一步該怎麼辦,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對於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基本模型,我已經提出過“二二三模式”,中國金融的二元結構到現在仍未改變,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已經基本清楚。現在是處在互聯網3.0前夜,還在2.0的發展中途。1.0,2.0,3.0這樣的劃分模型基本上仍可以作為長時間的分析框架。對於2019年會有哪些發展,現在有哪些新的動向,我重點分析五個方面,當前金融科技發展有五個必須把握好的特徵。應時而動,順勢而為,金融科技才能做的更好。

首先,中國的金融科技已經從模式創新轉向制度創新為重點。2012年到2018年,主要在做基於技術的模式創新,開拓市場抓取更多流量,獲取更多客戶,這是以往的主要思路。2018年以後,如何加強治理達到合規,如何做好風控實現安全成為行業思考的問題。沒有他律就沒有自律,沒有外部環境的改變,內部環境也不會得到提升,監管加強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整治,從而讓大家意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合規風控就是生產力,也能夠出效益,這些認識是深入人心的。

第二,技術服務的方向從開拓市場到服務監管,特別是監管科技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2018年整個金融科技是以監管科技在引領,技術創新企業都紛紛轉向為監管服務,比如BAT乃至京東也在將自己的技術與地方監管服務機構合作,搭建新的監管平臺和監管系統。國家層面,網聯、信聯先後搭建起來,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委員會的互聯網金融安全分析平臺已經全面應用,這讓中國的監管科技走到世界前列。證監會的智能監管讓中國股市中的老鼠倉不再像過去那麼猖獗。監管科技以後還會繼續在中國發展,但是要注意到監管科技的全球融合趨勢——中國是以監管推動來應用於加強市場監測,而西方的監管科技是企業達到合規要求、降低成本。

第三,金融科技已經從民間金融為主要動力源,轉向以正規持牌機構為主力軍。中國金融機構在過去五年是“大象難起舞”,但是現在大象已經在起舞,特別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部,實現普惠金融主要靠金融科技。其他各類金融持牌機構都在做金融科技,比如保險科技、信託科技等各類子金融科技部門都已經應用起來。而服務於民間金融的傳統金融機構面臨轉型,所有的金融業務要納入監管,並且要持牌管理。必須要在監管要求之下做出調整和轉型,如果獲得牌照可以繼續經營,如果沒有牌照可能要變成助貸機構、數據服務機構等技術服務機構。正規金融是主力軍,是合作的對象而不是顛覆的對象。互聯網金融過去說要顛覆傳統金融,現在就要補充傳統金融的不足或者與傳統金融合作,要重新梳理新的定位。

第四,金融科技從舶來引進到自主創新的特點越來越突出。現在很多中國的新模式在中國引領技術的推動下,尤其是基於微信、新網銀行、微眾銀行的做法可能是西方所沒有的,中國飛貸網的做法在金融科技領域引起了高度關注。中國自主創新的金融科技這些年來不僅有具體的產品,也有非常多的平臺和獨創的技術,這值得我們慶賀及進一步期待,特別是當前5G技術、北斗應用。此外,中國的區塊鏈技術申請專利是最多的。這些技術應用在將來有自主支持後會有更廣闊的市場。

第五,由國內市場到全球佈局。無論是從融360海外上市,還是從P2P搶佔東南亞市場,都需要金融科技參與其中來做全球佈局。很多高淨值人群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資產做全球配置,也許要藉助於金融科技的服務手段。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到與全球渾然一體的時候,做全球佈局就成為一個基本的戰略。中國很多P2P平臺已經佈局到了海外,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及時關注和投資全球各地的技術開發。關注全球佈局,一方面需要更好地瞭解全球的動態,讓國內企業和國外的技術保持同步甚至能夠引領,另一方面是促進國內的技術企業走出去,與海外企業乃至政府加強合作,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橋頭堡壘。(中新經緯APP)

 (本文根據黃震在國際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上發言整理。)

黃震: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黃震

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