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從社群粘性到裂變

從外國人熟悉的Facebook、Twitter到國內的微博、微信等,以打造社群為核心的互聯網產品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這些社群不僅僅是聊天、吐槽的平臺,而是通過讓成千上萬人相互連接,形成獲客與裂變非常有效的工具。無論是雷軍的小米還是大鵬的煎餅俠,都是運用了社群經濟。

社交電商:從社群粘性到裂變

巨大的利益點讓社群經濟不僅吸引大批創業者,還吸引著大型企業。那麼,社群經濟到底是何方聖神?社群經濟是做一群人的交易,而不是單個人的交易。社群經濟有著自身發展的4C理論——場景(context)、社群(community)、內容(content)、連接(connection),即指在合適的場景下,針對特定的社群,通過具有傳播力的內容,利用社群結構進行人與人的連接,快速實現信息的傳播,獲得有效的擴散。社群經濟主要是用戶粘性轉化為社群裂變,從而產生銷售突破。用戶粘性即指傳播營銷中客戶的忠誠度。

社群是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最好的轉化、裂變的營銷手段,社群經濟將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經濟模式,本身存在差異化,當企業或產品抓住用戶,不斷增強用戶粘性,發展更多的經濟業務,甚至快速裂變形成龐大的商業產業。也就是說社群粘性是裂變的前提,那如何通過增加社群粘性到形成裂變呢?

一.明確社群的定位

在準備建立一個社群的時候,首先要想的一點就是所建立的社群是什麼形式的?面向什麼樣的社群成員?因何原因建立此社群?不同的社群定位決定了不一樣的運營策略,不一樣的社群名稱。有的社群可能就是用來實現資源共享對接,倡導高效率、有價值的信息分享和探討;有的社群則可能是單純的為了吸引客戶,增加收益。

張兵在書中從社群成員的角度將社群定位分為三種:一是粉絲型社群,指的是成員是受到企業或個人、產品的影響而進入社群。這種社群策略是要經營好粉絲,通過粉絲銷售產品,並讓粉絲進行裂變,影響身邊好友進行購買。二是合夥人社群,指的是社群成員是建立者的合夥人,也就是跟建立者有合作,幫助銷售產品的人,比如員工、代理商等等。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就是能夠與你合作,幫助你賣產品的人。那這種社群主要是分享銷售的經驗和方法。三是老闆型社群,指的是成員大多是老闆,也就是掌握資源、人脈的人。這種社群的目的是為了整合資源,讓自身成為資源、人脈的中心,幫助自身做事業。

社交電商:從社群粘性到裂變


二.用戶的管理、篩選、引進

一個社群不論是做粉絲的還是做老闆的,都是一個生態組織,都需要群規則。群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社群可以達到什麼地步。社群的管理制度既不能過於嚴格,又不能過於鬆散。社群的建設要在情感交流的基礎上,當成員相處融洽,也就不需要引導,自然而然就產生用戶粘性。所以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張弛有度才能讓一個生態組織真正的有活力。

在社群建立初期,需要優質的種子用戶才能構建基礎,來實現從0到1的第一步。種子用戶的挑選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用戶直接影響了整個社群的質量。如果種子用戶都是厲害的人,那麼社群也不會太差。社群不僅需要挑選種子,還需要設置一定的門檻來篩選成員。當一個社群完成種子用戶的篩選後,就需要設置一些要求來選出自身想要的優質成員,其實就像面試招聘一樣,要看此人能否帶來價值或負面衝擊。

企業、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它們會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社群也是如此。一個社群在長時間運營後會進入衰退期,成員從活躍轉向沉寂。為了避免過快進入衰退期,我們需要不斷吸收新的優質成員來激活社群。那如何才能不斷吸收新成員?一個社群的核心價值在於分享,所以吸引新成員要依靠現有的社群成員來打造成功的分享、合作案例。這就形成了一個從用戶粘性到裂變的過程。

三.從電商型社群角度,更偏向於互動、內容

對於電商型社群,獲得社群粘性重點在於兩大點:互動、內容。互動是社交的基本,有了互動就會增進認知,產生情感,產生認可、依賴。社群也是如此,互動是形成社群粘性的基本步驟。互動又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下互動比線上強。社群最大價值不在線上而是在線下,線上只是互相認識的平臺,要想真正認識、瞭解一個人,是需要線下的真實見面聊天的。

一個具備高粘性的社群是離不開好的內容。在很多時候,用戶加入社群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獲得信息、服務,可以是人脈,也可以是事物、產品,或者是經驗,特別是來自企業家、各行業巨頭的實戰經驗,但是不能什麼都沒有。只有產生大量優質的內容才是社群的關鍵。

四.從資源型社群角度,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線下社群的玩法逐漸減少,玩法單一,只能將線上社群的玩法引進到線下活動。要增強社群的粘性,必須要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把社群成員活躍起來。對於資源型社群,保持社群粘性最直接的方式是舉辦活動。通過參與活動,與其它社群成員一起互動,做資源共享,互加好友,互增情感,提升社群的活躍度,增強粘性,實現裂變。

五.多個KOL的重要性

一個社群,必須要有KOL,也就是群主、博主等。KOL(關鍵意見領袖)可以以快速的與社群成員建立信任,並且可以將產品或服務迅速的傳播到社群裡。對於社群的運營和營銷,有了意見領袖,不僅和社群成員溝通互動,成員的意見也可以得到反饋。

社群不只需要一個KOL,是需要多個。只有一個KOL的社群是單一的,長久運營會造成成員的乏味,用戶關注度變低,走向死亡。社群營銷是非常看重口碑的,產品和服務好、社群成員愉悅感強,那麼通過傳播,易於擴散,形成巨大的社群能量。

社交電商:從社群粘性到裂變

從社群粘性到裂變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社群的定位、用戶、互動都是需要根據不同性質來做成不同策略的。

一個社群,不管成員的加入是因為娛樂還是學習,社群運營者都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激勵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一個社群讓成員產生高度的愉悅感,才會長久生存,形成粘性,導致裂變,最終獲取利商業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