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的一縷“陽光”——金融服務新能源全產業

我國新能源行業目前處於發展的前期,隨著近年來一系列政策出臺,補貼措施收緊,行業逐步進入成長轉型發展期,企業間競爭將從拼規模、速度、價格進一步轉向拼質量、技術、效益,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是新能源企業謀求生存、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行業的一縷“陽光”——金融服務新能源全產業

隨著世界各國對環保日益重視,倡導節能減排,電能取代化石能源成為趨勢,新能源發電也快速崛起。作為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光伏受到全球的青睞,各國紛紛出臺了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措施,促進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將新能源納入可持續發展規劃中;2016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佈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優先佈局建設清潔能源,滿足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在新能源發電替代傳統能源的過程中,除了替代傳統的燃煤發電外,新能源汽車將逐步替代燃油汽車,部分石油消費也可由電能來替代,新能源發電的增長空間非常廣闊,新能源電池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產業在國際上已經發展多年,市場機制已經較為成熟,而我國新能源行業起步較晚,很多社會資本尚在觀望,未出現大量社會資源流入該行業的情況。隨著行業轉型不斷深入,能源企業亟須大量投入技術研發,擴大銷售份額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新能源企業需要與金融機構齊心協作,利用池化平臺提升企業財資管理效率,利用易企銀、應收款鏈平臺等工具完善供應鏈金融,推動新能源生態內企業的資金有效流轉,共同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技術密集,新能源產業

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處於行業發展的前期階段,國家政策扶持、行業標準規則在某些方面尚需要進一步完善。由於新能源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初期研發投入巨大,項目建成後成本回收週期往往較長,因此,產業鏈源頭與末端在缺乏有效政策支撐的情況下,產業上下游沒有完全貫通,呈現出上游研發資金需要持續大量投入,下游市場大規模應用尚需時間的問題。

新能源行業的一縷“陽光”——金融服務新能源全產業

▲圖 新能源產業鏈全瞻

在上游原材料開採加工端,企業技術門檻高,具有一定壟斷性。企業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工藝與投入設備相關,但是高端設備製造技術劣勢仍是我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同時原料市場持續受到美國、韓國和德國的低價產品衝擊,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從長遠角度看,若想搶佔進口產品的份額,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生產成本是唯一的方法。因此上游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用於技術研發及設備投入。

在中游設備製造、技術突破端,可以分為電池片製造和光伏組件兩部分來看。電池片製造是指將硅片加工為電池片,這是實現光電轉換最為核心的步驟。此環節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型行業,要求企業及時跟進最新的電池製造技術以提升電池效率。組件生產較電池片相比技術含量稍低,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全球近2/3的光伏組件產自中國大陸,目前全球組件產能總體過剩,組件價格將繼續承壓,呈下降趨勢。對於電池片製造商和光伏組件製造商來說,跟進最新的技術以提升效率是經營決策的重中之重。

在下游輸變電直至消費端,電子動力電池的終端是汽車生產廠商或者二級經銷商,存在大量應付賬款,光伏的終端應用主要為小型分佈式電站和大型地面電站,除了光伏組件外,還需逆變器、變壓器、電纜等配套設施,參與企業主要分為EPC商及運營商。產業鏈下游為資本密集型行業,裝機量的不斷增長依賴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

金融賦能,從生產到消費

1984年7月,正泰集團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創立。1994年2月,正泰成立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企業集團。1997年8月5日,正泰集團內首家規範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1月成功發行上市。

新能源行業的一縷“陽光”——金融服務新能源全產業

正泰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是全產業鏈的,以投資光伏電站為主,擁有發、集、逆、變、配、送、控系統產品全產業鏈,並且配套太陽能組件生產、電站運維服務。其未來將打造涵蓋能源開發、能源生產、能源傳輸、能源配售、能源利用的能源服務綜合平臺,堅持綠色、環保理念,以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為願景,持續為世界貢獻清潔能源方案。

正泰的資金管理以“一個主線、兩個底線”為原則,一個主線是指圍繞投入產出效益為主線,兩個底線分別是資產負債率和現金流安全。在這一原則指引下,公司在投資修建大型地面電站時採用滾動式建設模式,即在投資修建電站或者收購電站的同時,會出售成熟的電站,但是會把電站的運維業務保留下來,維持資產的輕重比例,保證健康的現金流。而由於分佈式電站規模小、地區分散,銀行盡調成本高,在這部分的融資比較困難。針對企業分佈式電站,正泰與銀行合作,選用期限比較短的產品,並且提高股本金比例,緩釋銀行風險。針對農戶分佈式電站,正泰與浙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了光伏貸產品,由銀行對貸款農戶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正泰對經銷商實施產品限價,確保農戶安裝分佈式電站之後,農戶的發電收益能夠還本付息,並且有一定收入。

正泰的內控機制完善,在資金管理上成立了內外幣資金池, 2017年成立的財務公司更是打通了整個資金體系,包括融資、籌資、資金使用等。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正泰與浙商銀行合作,選用其流動性服務三大平臺產品。正泰的票據收入支出量都比較大,以往支付票據時需要去銀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一定成本,實際上,其他子公司賬戶上有票據沉澱,整體信息割裂,造成了資源浪費。而將票據整體放入湧金票據池,打通了票據的收入和支付,並且可以方便快捷地拆分合並票據,為企業提高效率,節約大量財務成本。在談到浙商銀行的產品時,正泰電器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林貽明說道:“湧金資產池為企業的融資打開了方便之門,應收款鏈平臺也是促進產業鏈條中的資金流動起來的實用工具,而至臻貸可以隨時線上化發放貸款,為公司的資金週轉解決了不少問題。”截至2018年6月末,正泰累計在浙商銀行入池資產63億元,累計出池融資餘額40億元,簽發保兌區塊鏈應收賬款3.32億元,累計發放至臻貸7.8億元。

資金互通,從上游至下游

電池製造業在我國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現代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製造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關聯緊密。天能集團是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創始於1986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以電動車環保動力電池製造為主,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汽車起動啟停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廢舊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城市智能微電網建設、綠色智造產業園建設等為一體的大型實業集團。

新能源行業的一縷“陽光”——金融服務新能源全產業

在產業鏈中,天能集團處於中下游,上游是原料供應商,下游是經銷商和電動車廠商。在支付結算方面,依據原材料種類的不同,天能集團採取不同的支付模式。針對一般原材料,天能集團的支付模式是“3+6”模式,即3個月賬期,6個月票據;針對OEM等,天能集團採取85%現金、15%票據的結算模式,賬期一般10~15天;而對於電解鉛的採購,天能集團通常是貨到付款,現金支付,並且平均每個月的支付額在20億元左右。面對鉅額的採購支出,天能集團希望藉助金融產品,在不影響上游企業經營生產活動的同時,緩解自身資金壓力,取得更高收益。

通過多方考察,天能集團選用了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臺,天能集團供應鏈有關負責人表示,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平臺實際就是供應鏈金融,基於真實的貿易背景,把核心企業的信用額度盤活利用起來。在向原料供應商、貨運企業等支付貨款時,天能集團可以簽發區塊鏈應收款作為預付款,上游企業可以將應收款向浙商銀行進行轉讓或者入池質押獲取資金,投入研發生產,而天能集團減少了現金支出,同時還優化了財務報表。在天能集團使用應收款鏈平臺的第一個項目中,以簽發區塊鏈應收款方式推遲3個月現金支付預付款,為天能集團創造了300萬元的利潤。

下游經銷商擴大銷售會產生資金需求,天能集團選用易企銀產品,以企業承兌匯票金融流通工具向經銷商發放借款,在不改變經銷商結算方式的前提下,可以幫助經銷商擴大銷售,提高現金流量。

隨著新能源政策的不斷完善,補貼不斷收緊,新能源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增強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電轉化效率,這離不開資金支持。新能源企業需要與浙商銀行這類創新的金融機構合作,不斷探索金融應用場景,開發新的需求,促進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國的能源開發及環保事業添磚加瓦。

*圖片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