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覆盤:雲計算、5G、新能源、水泥、證劵佈局順序。

一、消息面:

1、外盤:美股大漲接近5%,這個需要說明的是,海外疫情沒見到拐點前,對美股和A股的影響,會是持續存在的。而外盤走的這麼差,因為是對全球陷入經濟衰退有擔心,所以我認為A股出現獨立大行情的概率也不大。比如大家看看意大利等國的防疫舉措,簡直讓人崩潰,所以世界經濟陷入短期衰退,確實是可能的。但因為A股確實估值更便宜、受疫情影響更小,所以一定會比美股走勢強。

而且美股,過去兩年扣除蘋果和四家雲計算巨頭,其他公司的市值整體並未增長。而看淨利潤增速,就這五家巨頭整體維持著20%多的增長,而其他公司非常一般。換句話說就是,美股目前也是結構性行情,龍頭和指數漲,多數個股其實不漲,我理解下半年的A股,也很可能是這樣。所以,指數沒太大看點,大家盯好優質個股就好。

2、北上資金:近期外資對科技股龍頭,整體是趨勢性的流入,典型的就是寧德時代、立訊精密等。週二,中信、華泰、茅臺、寧德時代、立訊、五糧液、格力、面板雙雄,都淨流入2億附近。海螺水泥和牧原股份,淨流出在2億附近,牧原股份基本面還在向上,今天屬於正常的補跌。海螺水泥,也不是因為什麼基本面的原因,就是作為白馬股,估值起來了,資金出現了分歧,所以我們對於水泥,也是跌到當時上上週五的收盤價可以買一些,繼續跌了可以進一步加倉,但不追高,這是估值彈性決定的。

二、基本面:

1、科技股:我整體還是比較樂觀的,即便對於消費電子這種,目前走勢不好的,我覺得也沒必要悲觀。因為本身板塊週期性經常強於成長性,也就是說確定性不高,導致在這種時候很多機構資金不會堅定持有,容易導致股價大幅波動。但考慮到,板塊未來的盈利依然有很大的超預期的機會,所以只要對板塊的總倉位合理,未來也不慌。而且,板塊也不是短期邏輯,換機週期起碼是個持續兩年的中期邏輯。

至於雲計算、5G應用和新能源汽車,這些科技股方向,尤其前兩者,本身就偏內需。所以無非就是什麼位置去買的問題,根本不受什麼疫情擴散的影響,而放眼整個A股,短中長期邏輯都順暢的,也就這幾個方向。只不過大家要注意,儘量買確定性標的,其次如果自身很缺這方面的倉位,可以稍微買的貴一些。我自己判斷,今年接下來的市場波動依舊會很劇烈,所以我們對於板塊的投資邏輯、個股的投資邏輯,一定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梳理。

2、其他方向:我理解,類似舊基建裡的水泥,金融股方向的券商、地產,都很容易受政策催化,所以都是可以佈局的。只不過,“均衡持倉”不代表每個公司買一樣多,今年往後應該還是以科技股為主、消費股為輔,再配置一些波動性比較低的白馬。這種持倉結構,讓大家在任何行情下,都不用慌。下來,我們還是對行業和個股,加大研究力度,不輕易拓展新的行業進來。投資,就是不熟不做、延遲滿足,謹守自己的能力圈,追求先勝而後求戰。

三、策略:

1、海外疫情通過美股影響A股,明顯減弱後,還有一種影響途徑就是,影響部分出口占比高的A股企業的盈利。從這個角度說,以下三個方向純內需方向——新老基建、房地產產業鏈、部分消費及服務板塊,是完全不受疫情影響的。比如我們反覆說的那些雲計算、5G應用、新能源汽車、水泥和券商,基本都是內需為主。新能源汽車,是有部分供應歐洲,但板塊確定性很高,所以也不影響什麼。

2、對於疫情,我自己理解,既然最差情況中國可以承受,那我們就是買入。換一個角度,如果不是因為海外疫情擴散、原油價格暴跌,引發利空滿天飛。我們上面說到的方向,人人都知道確定性不錯,又有多少人會在合理估值附近賣出,讓大家去撿便宜呢。畢竟稍微冷靜一下,大家就會發現,這些方向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不受疫情的影響,因為高確定性,就算跌了,也會在調整結束後,率先漲回去。所以,“第二層思維”確實很重要,而時刻被動的對市場消息做線性外推,不虧完很難的。

3、至於上面這些方向,到底誰最強,那肯定是新基建。比如雲計算,參考美國的經驗,國內在5G應用、AI和人工智能的帶動下,數據量大爆發,然後IDC需求未來三年年化增長30%是大概率。而舊基建呢,就算今年增速從3%提高到8%,但明年很可能就是不增長或者增速很低。所以,如果不是看1年,而是看3年,買誰是很清晰的。所以,把雲計算列在第一個,建議缺這方面倉位的同學,在合理估值附近買一些光環新網、浪潮信息和易華錄。

這波回調是難得的佈局下半年的機會,跌到合理估值附近就可以買,進一步下跌就可以加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