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的469天后,西安到哪個段位了?

王永康的469天后,西安到哪个段位了?

©視覺中國

過去一週,西安樓市刷足存在感,以至於普華永道的《機遇之城2018》發佈,在本土輿論場竟未掀起多少波瀾。

但城市之所以為城市,不止城,還有市,有市場,有產業,有工作,有機會。在擇城而居的要素考量中,後者似乎更能激發人們的衝動。對此,無數關於“是否逃離北上廣深”的討論,已經給出答案。

隨之而來的疑問是,國內諸多大城市中,西安的機會到底處在哪個段位?

普華永道的報告,以局外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北上廣深之外的26大城市中,西安排名第六,而考慮到其數據主要來源於2016年,相對於報告中的表現,西安的現實機遇和發展後勁或更足!

對標30城,北上廣深四騎絕塵……

今天,超過8億中國人在城市討生活。

他們多數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山東半島、長株潭、成渝、關中、哈長等12個城市群,這些地方的GDP全國佔比連年增長,至今已超過80%。

結論很簡單,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中,經濟機會在加速集聚。

如何更準確的理解這種“機會”?

城市之間,由於地形地貌、歷史變遷、文化傳統、產業佈局的不同,呈現給人們的印象複雜多變。甚至不同行業,對機會可能都有不同定義。即使北上廣深四騎絕塵,京東的全球物流總部更願意紮根西安。

在《機遇之城2018》中,普華永道通過10個維度對城市機會進行量化對標,包括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區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與治安,交通和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文化與居民生活,經濟影響力,成本,宜商環境。

10個維度之下,又分57個變量,有興趣可自行查閱。

報告中聲稱,全部數據來源於公開渠道,包括國家統計局、各城市統計年鑑和統計公報、研究機構的調研數據等。普華永道背書,應該說,其可信度算是比較高了。

觀察對象,則為國內30座重點城市。

北上廣深一線地位超然,在報告中單列。所以在以下解讀中,同樣不包含這4座城市。

剩餘26城,前十名依次為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廈門、西安、天津、長沙、蘇州和鄭州。

需要指出的是,這與我們以往常見的城市排序多有不同,如以GDP論,西安絕無可能進入前十。歸根結底,它是以“討生活”的機會為導向,給出的一份城市發展競爭力、影響力和潛力的綜合評估。

加雙引號的“不公”

首先澄清一點,並非質疑報告權威性。

這裡的“不公”是加雙引號的,因為報告中明確提到,“數據選取的時點為2016年底,個別數據在來源可靠時選取2017年的。”

但不得不承認,去年以來的西安,的確發生了很多事。

以“區域重要城市”維度為例,報告中的西安排名第7,之前依次為重慶、成都、杭州、南京、廈門與武漢。

在這個維度上,西安去年以來的變化,還是比較引人注目的。

如西鹹新區交由西安代管,開啟大西安元年,藉以這座國家級新區的融入,城市物理空間和投資機遇迅速釋放。

更宏觀的層面,中央深改組此前會議消息傳出,即將組建的國際商事法庭,擬落戶3座城市,北京、深圳,另一座則是西安——國家“一帶一路”佈局中,西安的分量毋庸置疑。

國家中心城市的獲批,則為這種分量再度加碼。

“春暖鴨先知”,去年以來,嗅到投資機遇的一大批企業與資本,紛紛加速佈局這座城市。如海航物流總部、阿里絲路總部、京東全球物流總部、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等等,令沉寂多年的西安不斷登上頭條。

一個可量化的數據是,在“區域重要城市”維度的“國際旅客”變量上,報告中的西安處於第10位,而2017年全球職場人中國入境遊報告顯示,西安商務旅客排名第6,休閒旅客排名第5——從中,或可管窺其區域地位的變化。

變化同樣顯著的還有“創業環境”,在這一維度上,西安去年以來,得益於“行政效能革命”的持續推進,西商大會的召開,公職人員服務意識轉變明顯,尊商重企氛圍席捲全城。

表現在數據方面,西安市場主體破百萬,相比於2016年平均日增市場主體數量,2017近乎翻倍。

顯然,西安已不再是那個西安,隨著區域地位、投資環境等諸多要素影響,人口、企業、成本、機會,已悄然變化。

另值一提的是,上述兩個維度之外,西安的“技術成熟度”、“健康、安全與治安”、“成本”等,一如既往的排名靠前。隨著“全球硬科技之都”的推進,“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兩個維度,相信後續會有更好表現。

報告中的西安不足

但西安又還是那個西安,城牆拱衛的鐘樓依舊如將軍般矗立。

報告顯示,其短板依然明顯。

如“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維度,主要從資源、環境和勞動力供給的角度觀察對城市未來發展的影響。

其中的“人均水資源”、“汙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動率”等變量,均是西安明顯的拉分項。說明在構建資源節約型城市的道路上,這座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安官方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久前公佈的“2018年為民辦好‘十大實事’”中,僅生態生活環境方面,西安同步推進8大水利工程,新增生態水面2300畝、溼地5000畝;加快5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對全市1/3以上的生活垃圾壓縮站進行提升改造……

至於“勞動力供給”問題,基於持續升級的戶籍新政和人才引進,西安在日前這場全國“搶人大戰”中,已明顯處於領先地位。

另一大短板,則是“文化與居民生活”維度。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文化活力”毋庸置疑,尤其今年春節的“西安年·最中國”活動,更是徹底點燃了這座城市的激情。

但涉及“居民生活”的部分,如“交通擁堵狀況”和“空氣質量”兩個變量,卻是實實在在的短板。

治汙減霾還需要長期作戰,改善出行方面,西安今年訂的任務不少。

如啟動地鐵14號線建設,加快地鐵5、6、9號線和1號線二期建設,4號線年底前實現通車試運營;打通斷頭路25條以上;開工建設公交站場32個;新建停車位1.5萬個;新建改造整合視頻監控4.5萬路……

至於主城區刷手機乘公交全覆蓋,不久前已經實現。

令人欣慰的是,報告所揭示的西安短板,在上述“為民辦好‘十大實事’”中,均給出了一一對應的補齊措施——對於這座城市的當下,執政者正顯示出足夠的理解、誠意和信心。

最後,無論是打算來西安落戶、投資,抑或再次生活、創業多年,粉巷君(微信ID:nbdfxcj)也希望這樣一篇解讀,對於我們重新審視這座城市、認識她的機遇,能夠提供參考。

畢竟,很大程度上,“西安已經不是原來的西安!”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