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魯迅曾說:“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維持現狀,還沒闊氣的要改革。”這話他真說過,而且用來說當今的樓市也絲毫不牽強。

雖然偶有鶴崗“白菜價”房子之類的新聞來“攪局”,但是大家也就當新聞看看而已。面對高企的房價,不外乎3種心態:還沒買房的想要房價降降或者不再漲,哪怕漲得慢一點也好;東拼西湊好不容易買上房的暫時可以長吁一口氣:“終於上車了!”有好幾套房,將房產作為投資品的,則希望房價繼續漲、大漲……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這些心態,基於一個鐵的事實: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價格變動,總體來說無論新房二手都在漲,其中,西安新建商品住宅漲幅最為誇張,同比上漲24.4%,全國排名第一。早在今年初,就有新聞報道,2018年,西安房價全國漲幅最高,同比上漲22.4%。

與西安房價大幅上漲相對應的,是國家對高房價的調控:

2018年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房住不炒”作為樓市調控總體方針;2018年全年全國陸續發佈調控政策400餘次;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就在幾天前的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44字定調房地產市場,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為何在國家強勢調控房價的背景下,西安房價漲幅還在全國一路領跑,是什麼支撐著西安房價暴漲?如何理性看待西安房價上漲?

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是推動房價暴漲直接因素

近4年,西安房價1年上一個臺階:2016年西安市商品房均價為6514元/㎡;2017年西安市商品房均價為8880元/㎡;2018年西安市商品房均價為11673元/㎡;2019年,有專門研究西安房產市場的自媒體統計,近半年(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西安房價中位數為1.3萬元,漲幅為1000元/㎡。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為什麼這幾年西安房價漲得這麼多這麼快?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解釋。

第一種是根據拿地成本來解釋。從開發商的戰略調整的角度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樓市增長乏力,開發商從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撤退到西安、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或者非熱點二線城市。這從各大地產商紛紛在西安拿地就可見一斑。

3月21日,近30家房企爭奪位於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的147畝居住用地,超過300輪激烈競價,最終由高科集團以2517萬元/畝競得,樓面價最高達13450元/平方米,溢價率最高至73%。

據擁有中國房地產最大的信息數據庫的克而瑞公司統計,2019年西安第一季度地價較2018年的漲幅達到了147%,居全國第一。地價漲這麼多,房價一點不漲似乎說不過去。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第二種是根據西安人口越來越多來解釋。自2017年3月1日起,西安市的落戶政策越來越寬鬆,吸引各層次人才落戶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截至2018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000.37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38.70萬人。

自西安2017年實施“史上最寬鬆”的戶籍准入新政策開始算起,近兩年西安新增落戶人口已經突破百萬。而在此之前,西安的戶籍人口數量相對穩定,2013年到2016年,西安戶籍人口分別為806萬、815萬、816萬和824.93萬。落戶方便了,買房的戶籍限制少了,買房也就更容易了。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相對來說,第一種解釋似乎更有說服力,看上文第一個表格可知,從2017年至今,西安的地價逐漸上漲,而且幅度還不小,這和西安房價的連續暴漲相符。再看人才引進,第二個表格中房價上漲的城市中大部分都發布過人才引進政策,落戶政策也是越來越寬鬆,成都、武漢等城市新落戶人數同樣暴增,但其房價增長幅度都沒有西安大。

這說明西安相對其他同類城市來說,更加依賴土地財政。西安不斷放鬆落戶政策,發佈人才引進政策,似乎是為了消化賣地後蓋的越來越多的房子。西安房價暴漲,並不是因為供不應求。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在2018年6月,針對當時“西安商品住宅去化週期縮短”的情況,房產評論人士王建紅就曾分析過:在前幾年的房產熱下,開發商在西安拿地建房的規模很大。西安樓市出現的供不應求現象,並不全是因為庫存不足,而是在預期觸及下房價倒掛、供給不足所導致,加上部分企業的惜售心理,如果算上這些房產,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待售總量是巨大的。

為什麼開發商紛紛來西安拿地、“囤樓”?

唯一的解釋:資本的嗅覺總是很靈敏的,擁有大量資本的開發商很看好西安的發展前景,對“惜售”的地產企業來說,“囤一囤”待價而沽是值得的。如果西安沒有投資和值得在此長期居住發展的價值,資本不會看好西安,個人同樣不會看好西安。

西安的投資價值從何而來?

寫此文前,我對祖輩就居於西安的土著坊妹進行了一個“專訪”:西安到底有什麼好?她回答如下:

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雄厚,城市生活節奏不是很快(如果退居二線,西安是不錯的選擇),生活很便利(比如吃喝玩樂的很豐富),氣候條件適合居住(至於冬季的霧霾,全國絕大多數大城市都有),地形平坦,交通四通八達。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坊妹即興而直觀的回答對西安高企的房價已經有了一定的說服力。作為一個從更西北的地方來西安才兩年的新西安人,我認為可以從西安的過去、現在和將來3個維度來分析西安高房價的來由。

十三朝古都西安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有保存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這是逝去的歷史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寶貴的獨一份的“遺產”。

在西安生活久了,你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優越感。比如你可能經常路過鐘樓、大雁塔、明城牆、陝歷博,花個1天時間就可以去趟兵馬俑、華清池,其他聞名世界的景點也不計其數,世人羨慕和景仰的世界旅遊勝地西安,就是你每天生活的地方。用坊妹的話說,就是“在西安生活久了,再去其他大城市,覺得都沒什麼歷史和文化底蘊”。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這兩年,西安在抖音上成為“網紅”城市,引來無數遊客打卡;“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讓“來西安過年”成為一種旅遊新時尚,還衍生出“最中國·看西安”系列文化旅遊活動,進一步擴大西安的知名度。這些活動的成功秘訣,就在於將西安這座城作為一種“產品”和“項目”來營銷,而其營銷的最“硬核”之處,正是將西安的“古都”氣質拿捏的很準,將西安的歷史文化價值進一步盤活。

回溯過去,西安更像“古都”,而觀現在,西安則更像是“城市”。既然是城市,就要有栓心留人、吸附人才的基礎。而西安則正好有這樣的基礎。

比如西安的科教資源很豐富,根據教育部最新公佈的2018西安大學名單可知,西安總共有63所大學,其中涵蓋一二三本科院校42所,專科院校21所;西安的醫療資源也很可觀,截至2017年末,西安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384個,比上年增加508個,2017年,西安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6775.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589.2萬人次。

就連歷來被吐槽的就業難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的吸引力。國內某大型招聘網站出爐的《2018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西安的應屆畢業生超60%的選擇留在西安就業。沒有相當的就業機會,是很難留住這麼多畢業生的。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還有西安越來越便利、四通八達的交通,改善越來越快的營商環境,越來越開放多元的輿論氛圍,都是西安“西引力”的體現,也是西安房價增長的“硬”基礎。

再展望將來,西安是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城市群“龍頭”,代管西鹹新區後體量更大,發展前景更廣闊,這些優勢都是開發商和個人看好西安發展的理由。

儘管西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中小學上學難、冬季霧霾重、民營經濟不夠發達等,但是無論你吹也好,黑也好,在坊叔上述的3個維度上,西安的優勢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們不是一天兩天積累起來的,也不會因為你個人無視而馬上消散,它們將會吸引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繼續為之奮鬥,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西安。

既然西安有這麼多支撐房價的優勢,為什麼近幾年西安房價的暴漲,會被人廣為詬病,甚至談房色變?

“黑歷史”不容迴避,西安樓市漸趨理性

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19年春季西安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西安地區2019年春季求職期的平均薪酬為6758元/月,在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29位。

從薪酬的分佈情況來看,西安地區薪酬水平較低,平均薪酬4000元/月至6000元/月的職位佔職位總量的36.6%,8000元以上/月的僅佔21.3%。2019年前三月,西安房價中位數為1.3萬元。買1套90平米的住房,光付三成的首付(35.1萬元),就要工作52個月。即使這樣,仍然有大量網友留言“拖後腿了”。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工資水平和房價差距很大,而且本來就不高的工資水平,其上漲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幅度,是大家吐槽最多的一件事。

比如,《2018年春季西安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西安地區2018年春季求職期的平均薪酬為6381元,在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薪酬水平中排名第30位。相比2018年春季,西安2019年春季的薪資水平只上漲了377元,漲幅只有5.9%,遠遠低於房價漲幅。

這點大家在自嘲中似乎也默認了,頂多寄希望於國家越來越嚴的調控,房產市場的自我調節,還有自己的艱苦奮鬥。但是令大家不服的是,在西安房價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

一些開發商“突然”變得遵紀守法起來,舉報自己“無證售樓”;一些開發商公然違約,突然又不按照原合同賣房,侵害購房群眾合法權益;還有業主本來買房結婚,結果孩子都生了,還沒能辦入住手續……西安部分地產商的這些“黑歷史”,是真的有歷史來源。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新浪樂居西安2019年“315西安樓市調查結果”。

據業內人士分析,2016年前,西安樓市曾一度衰退,同時存在市場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相當一部分開發商為回籠資金,在項目沒拿到預售證時開始銷售,與購房者簽訂認購協議,許多購房者都交的全款。

沒想到,西安房價這兩年暴漲後,一些不誠信的房產商想拋棄這些已經付過款的購房者,甚至主動申請受罰,要求解除合同或認購協議,一些開發商寧願雙倍返還定金也要解除合同。

儘管一些業主通過法律途徑捍衛了自己的權益,比如在2018年12月29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撤銷此前長安區法院的一審判決,駁回聞天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維護了購房者的利益。但是還有一些利益受損的購房群眾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護和補償。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房價的合理上漲我們不得不接受:你不得不承認,想要留在機會更多、資源更豐富的大城市,日漸高企的購房成本是必要成本,就像你要暫時接受它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一樣,普通老百姓想在西安有套房,從來就不容易。

另外,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面臨房價的上漲,大家已經不像前幾年那麼恐慌和迷茫。以搖號為例:從去年啟動搖號至今年3月底,西安共有334次開盤銷售,其中有170次(佔比53.3%)的開盤無需搖號。

但是對於不合理的甚至違法的房產亂象,比如業主廣泛反映的虛假宣傳、合同陷阱、配套變更、延遲交房等問題,仍然要堅決制止並嚴懲。


西安“居”不易,誰在作梗?


無論是引導“嗜血”的資本流向實體經濟,還是打擊房產亂象,肅清西安樓市遺留問題,光靠購房者的力量遠遠不夠。西安各級政府要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調控方針,通過適度調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密切監管資金走向等方法,將資金導向其他實體行業。同時加大打擊開發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力度,規範商品住房銷售行為,不要讓西安的高房價影響其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