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親家要知道,邊學邊玩是孩子對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的無聲抵抗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家長來講,每天晚上的“作業大戰”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絕望的家長甩鍋給“未來親家”說:“誰家的媳婦(女婿)誰養!”雖是玩笑,可是折射出輔導作業對家長的折磨是那麼摧心剖肝,創鉅痛深。

未來親家要知道,邊學邊玩是孩子對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的無聲抵抗

是的,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孩子依舊是那樣慢慢悠悠、磨磨蹭蹭。

去趟洗手間要十幾分鍾,出來喝杯水要在電視機前流連一會兒,桌子上的一顆圖釘他都能擺弄半天,你出去收拾碗筷的功夫,他就在作業本的背面畫起了小人。

“今天8點30之前寫完作業,媽媽給你買蛋糕……”孩子嬉皮笑臉的看著你。

“寫作業的時候再偷看漫畫書,我就把這些書燒了!”孩子滿眼委屈的看著你。

“再給你半小時,還寫不完就不讓你寫了,明天老師批評你活該!”孩子眼淚汪汪的看著你。

思想教育、物質獎勵、規定時間、甚至使用暴力,啥辦法都用了,他還是那個慢吞吞的節奏。開始是9點寫完,功課多了拖延到10點,考試前夕甚至要拖到11點。10點過後,每一刻鐘都是對家長的煎熬。

未來親家要知道,邊學邊玩是孩子對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的無聲抵抗

“作業寫不完就不能睡覺,第二天早晨就起不來,上課就不能集中精力,上課聽不好作業寫得更慢,如此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科學研究表明,睡眠對孩子大腦發育是至關重要的,睡眠不足8小時的孩子智力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孩子……”

專家的話就像一把小刀,慢慢地割家長的心。一想到孩子天天點燈熬油地學到11點,還沒走出惡性循環,而且還會變得越來越笨,家長都會瘋,這是一種多麼痛苦的人生啊!

於是遷怒老師,為什麼要佈置這麼多作業?抱怨社會,應試教育害死人,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了!

抱怨除了加重痛苦,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事實上,如果孩子邊玩邊學,作業再少,他都會磨蹭到很晚。做事不能專心,花再多的時間,成績都上不去。所以不要去找那些不相干的社會原因,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一點上:培養他先學後玩的習慣。

先學和後玩是兩個動作,後面沒機會玩,前面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學。

為國家、為人生、為將來的美好生活都是大道理,有用,但是眼前不會起作用。對孩子而言,最有激勵作用的就是“玩”。

只要寫完作業,我就讓你玩!

寫完作業的時間,都留給你玩!

踢球,做四驅車,畫畫(但不包括看電視,玩電腦)……有這麼多好玩的事等著你!

可是,果真有一天孩子作業少寫得快,家長又不放心了。

你再讀會兒書吧。

我給你找張卷子做吧。

再練兩道數學題吧。

未來親家要知道,邊學邊玩是孩子對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的無聲抵抗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會怎麼想?面對永遠做不完的作業,他只有選擇消極怠工——偷空就玩一會兒,要不永遠沒機會玩。

先學後玩不是你給孩子立的規矩,而是你們雙方都要遵守的規則。

事實上,家長往往是這規則的首先破壞者。剛上小學的時候作業少,家長卻躊躇滿志,給孩子規劃人生。上輔導班,佈置家庭作業,制定讀書計劃。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喜歡食物的,但喂的太多他就會成為厭食者。同樣每個孩子天生對這個世界都是有好奇心的,但是逼得太緊就會成為厭學的人。

培養習慣比考試成績更重要,好吧,趁孩子還小,作業還不算多,把先學後玩的規矩定下來,然後做個會玩的家長,有這麼多好玩的事等著他,孩子自然會把作業寫得又快又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