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蘇格拉底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中國軟件網每日精選文集



2016年Alpha Go橫空出世,

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

2017年被稱為“AI元年”,

人工智能遍地開花。

如今,2018年轉眼走入尾聲。

這一年,

整個資本市場遇冷,

但是AI領域依舊火熱。

沒有“寒冬”的人工智能又有何發展變化呢?


請聽劉佩雯為你帶來

——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Part 1

資 本 熱

2018年,在陷入寒冬的背景下,資本依然不斷湧入人工智能產業。

“不會有‘人工智能寒冬’,因為AI已經滲透到你的生活中了,在之前的寒冬中,AI還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現在,它是了。

——“深度學習之父”Geoffrey Hinton

人工智能湧入資本動向

• 自2017年7月創下全球AI領域的融資紀錄後,人工智能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今年4月宣佈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蘇寧等投資機構和戰略伙伴跟投,二刷人工智能產業的融資記錄。

• 中國平安則在11月宣佈,未來十年的科研投入將達人民幣1,000億元(150億美元),用以鞏固其在金融服務行業的領導地位。相關資金將被投入到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等核心技術,以持續賦能集團的五大生態圈-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及智慧城市服務。


Part 2

蓬 勃 發 展

醫療行業

用人工智能診斷疾病一直是醫療行業的夢想。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人工智能賦能的健康保健、體檢、智能可穿戴設備、消費醫療等醫療業態在2018年進一步崛起。

• 4月,飛利浦與神州數碼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神州醫療”)共同發佈“神飛雲”中國智慧醫療雲平臺正式發佈。“神飛雲”作為醫療大數據應用平臺,能夠為醫療機構提供定製化、可延展的雲解決方案;為醫生提供智能化、高效精準的雲工作流程;為患者提供全生命週期管理的雲健康服務。

• 5月,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年會上,唯醫聯合阿里雲共同主辦了骨科人工智能研討會,並共同啟動了“骨科AI種子計劃”。

• 8月,癌症治療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瓦里安和中國大健康領域的領軍者平安攜手展出了智慧放療雲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發揮瓦里安在放射腫瘤領域的核心優勢和前沿技術,採用了業內數個首創技術或解決方案。

• 10月,一站式醫療健康生態平臺平安好醫生宣佈,已與包括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在內全國逾100家三甲醫院簽約合作,將通過全球領先的AI科技提升市民就醫體驗,與合作醫院共同打造全方位的“智慧醫院”。

2018年,各地政府積極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比如,作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工程第一批試點城市,試點工程啟動兩年來,福州在醫學科研、精準醫療、智能影像、慢病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匯聚了一批以森億智能、IBM沃森大數據平臺、平安醫療健康管理等為代表的健康醫療領域企業。

製造行業

• 浪潮與山鋼集團1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共同推進“智慧山鋼”建設,打造鋼鐵行業智能製造及智慧園區領先的解決方案。

4月舉行的2018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華為、施耐德電氣、和利時、美國國家儀器(NI)等超過20家國際組織和業界知名廠商聯合發佈包含六大工業互聯場景的TSN+OPC UA智能製造測試床。

傳化智聯與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動服務生產製造、物流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此次聯手,雙方將傳化智聯基於全國城市物流中心網絡資源及物流供應鏈服務能力與用友企業管理系統及產業服務平臺相結合,共同構建服務於生產製造、商貿企業的數字化及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施耐德電氣正式推出面對離散製造企業TransFactory透明工廠解決方案的數字化套件TransWare,以“透明”助力企業提質增效,賦能工業數字化。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在10月舉行的“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表示,降本增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全面推進品質革命。這既是中國製造業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國製造業的廣闊前景。這一觀點表達出了2018年大多數製造企業的心聲和行動方向。

11月,霍尼韋爾宣佈將與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鋼股份)就大數據分析、機器自學習等人工智能在鋼鐵行業的智能製造領域應用展開合作,共同打造領先的互聯工廠。

雙十一期間,菜鳥網絡位於無錫高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的中國首個IoT(物聯網)未來園區正式投入服務,園區內的700臺機器人正式運行,使其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

智慧城市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採用物聯網技術,例如互聯傳感器、計量器和路燈,來採集並分析數據,進而改進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智慧城市有望大大改變市民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

2018年,智慧城市在繼續完善的同時,繼續細化城市生活各個場景。

3月,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解放號”提供IT解決方案和交付整體服務,打造“城市產業整合+IT整合”的新商業模式。

在5月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浪潮智慧城市攜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城市大腦”--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精彩亮相,展示了浪潮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先進理念和建設成果。

8月,中國平安首次系統化公開展示國內首個“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利用1套“智慧城市雲”平臺,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包括智慧政務、民政、財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醫療、房產、環保、養老等,用科技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10月,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地平線發佈了其基於AI芯片的未來城市解決方案,覆蓋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商業管理、智能安防、智能道路、智能水務等多個城市場景。

11月,華為亮相第八屆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面向全球隆重發布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數字平臺。該平臺疊加了華為最新發布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以“五個統籌”為基礎,即統籌物聯網、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視頻雲、融合通信五大資源,徹底打破信息孤島。

互聯網公司

• 2018年2月15日的央視春晚上,百度阿波羅(Apollo)無人車在熒幕上高調亮相。由它引領的上百輛車隊在港珠澳大橋上穿行而過,並完成了8字交叉跑的高難度動作,為全國的觀眾帶來了一場極具視覺震撼的黑科技表演。

隨後,在11月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總裁張亞勤在現場發佈了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百度將自動駕駛打造成了自己人工智能發展路線上的一張名片。

• 阿里在AI上也一直在前進,在9月19日舉辦的2018雲棲大會上,杭州“城市大腦”2.0正式發佈。從2016年“城市大腦”發佈到現在,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城市大腦”2.0有了更多的突破:它已覆蓋杭州主城區、餘杭區、蕭山區共420平方公里,相當於65個西湖大小。

• 騰訊在今年也發佈國內首個AI輔診開放平臺,輔助醫生提升對常見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和效率,併為醫生提供智能問診、參考診斷、治療方案參考等輔助決策服務。目前,在騰訊覓影的官網上已經設置有AI輔診開放平臺的連接入口和聯繫方式。騰訊覓影下的AI輔診引擎功能即將走向各大醫院,騰訊正在把自己在AI+醫療上的研究成果,慢慢惠及眾人。

• 京東在人工智能上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錯的突破,今年618促銷活動,京東派出了無人車運送快遞,並且在第二天京東方面宣佈,京東的第一架重型無人機正式下線。11月15日,京東獲得了中國民航西北管理局頒發的無人機經營許可證,中國的無人機商用在物流領域邁出了第一步,京東的智慧物流體系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三大運營商

當然,除了互聯網企業之外,三大運營商在AI領域,也沒有停止行動,一直在追趕時代的腳步。

• 中國電信智能客服機器人小知,結合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的處理、上下文場景交互等核心技術,以人機交互方式面向用戶提供7×24小時的智能應答服務,月服務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次。

在應用上面,中國電信積極佈局智能家居產業。中國電信與智能終端廠商開展了全面合作,引入了智能音箱、智能互聯、智能主網、智能手機、智能網關、智能機頂盒等,形成了智慧家庭的產品群,為用戶提供了家庭智能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 中國移動也在積極佈局人工智能,如正在佈局下一代智慧網絡編排管理系統,以打造下一代網絡新型智慧大腦,實現對雲化網絡的智能編排、調度、控制、運營等。

• 中國聯通方面則利用AI不斷地推進網絡優化,提升整個運營的效率和客戶的體驗,在客戶服務方面,與百度、阿里等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合作,加速建設全業務、全媒體、全雲化的新一代智能客戶能力建設。

手機行業

此外,在人們都比較關注的手機方面,AI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人臉識別、語音助手、智能識圖、AI美顏、智慧識屏、隨行翻譯……2018年以來,手機行業搭載AI技術的新賣點層出不窮。其中,人臉解鎖和語音助手成為2018年中國手機用戶最常使用的AI功能。

三星S9+、小米8、vivo Z3、華為Mate 20Pro、OPPO Find X、魅族16th、榮耀V10等旗艦手機均搭載了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

與此同時,各家的語音助手紛紛上線如三星的Bixby、小米的小愛同學、vivo的Jovi,榮耀的YOYO、OPPO的小歐、華為的小E。

全新場景

除傳統行業,2018年人工智能還滲透到很多此前人們想象不到的領域。

• 4月,網龍推出了全球首款AI助教,老師通過智能語音就能操控整個課堂,學生通過人臉識別就能線上簽到,作業通過101教育PPT--AI助教就能實現個性化定製和線上批改。

• 4月,英特爾公司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宣佈將運用英特爾AI人工智能技術和英特爾獵鷹8+(Intel Falcon8+)無人機技術實施長城保護項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保護這一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

• 5月28日,人人譯視界發佈了國內首款AI智能翻譯協作平臺“人人譯視界”,並宣佈與網易人工智能旗下網易見外、臺灣百聿集團達成戰略合作。AI智能語音轉寫聽翻平臺“網易見外”,為人人譯視界提供AI視頻翻譯技術。通過該項技術,無字幕視頻能夠一鍵智能生成中英雙語字幕,完成了初步的字幕聽寫、翻譯和切軸工作,編譯工作者只需進行後期校對。

• 7月,飛利浦正式發佈業內首個針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下簡稱OSA)的智能互聯睡眠呼吸管理解決方案Dream Family,通過可穿戴設備、數字化互聯等技術實現了醫患無縫健康關護。

• 12月,竹間智能發佈國內首個AI情感對話機器人。該機器人是國內將情感計算與AI技術應用到心理諮詢領域的第一個案例。用戶通過終端設備如實體機器人,或在手機經APP及微信公眾號,皆可得到“靜靜”的陪伴、EAP/心理知識解答、心理輔導及EAP服務引流。


Part 3

開 源

當今使用的許多雲計算和雲原生技術都源於開源項目,而人們期待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相關技術的發展遵循類似的路徑。

“如今,開源社區內的前沿開發軟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專有項目越來越難以跟上開源提供的快速發展步伐。”Linux基金會研究主管Ibrahim Haddad說,“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並且正在成為多個合作者和組織合作開發的開源軟件的主導者。”

Haddad希望更多尖端技術公司和早期採用者對於他們的內部人工智能工作實現開源,以推動下一波發展浪潮,這與谷歌公司將Kubernetes從內部系統轉變為開源項目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們預計會有更多公司開放內部人工智能堆棧,以圍繞這些項目建立社區。”Haddad說,“這將使企業和社區能夠協調一系列關鍵項目,這些項目將共同創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綜合開源堆棧。而早先採用人工智能技術開源的大公司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我們預計這種優勢將會有所加強。”

小米首席架構師、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臺副總裁崔寶秋表示開源是AI軟件的未來,同樣,CSDN的蔣濤也認為開源和開放是技術驅動核心的原動力。

蔣濤說:“現在技術進步都是用開源去推動的。因為開源就是把每一個公司的研究成果去開放給市場,讓市場在這個上面去有更好的回饋。開源是推動了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發展基礎,包括現在的服務器。我們現在都在用開源,你的手機也是開源,訪問的也都是開源,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這基本上是共識了。

不光是開放源代碼,還有數據集跟模型上進行開放,數據集的開放現在看起來也是共識,雖然有競爭的壁壘不會真正把全部的數據都開放,但未來會開放更多的數據集讓開發者在上面做應用是一種趨勢。百度和谷歌都在開放自己的數據集。開放模型,這件事情是現在還很少人做的,模型實際上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也有開放的,比如說谷歌的deepdream雖然沒有開放它的源代碼和模型,但是開放了算法的理論基礎,基於它的理論基礎就有很多包括騰訊做出很多東西。騰訊現在開放了一部分,所以這個競爭力的未來要看開放能不能取得成功。”


Part 4

量 子 計 算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

通常來講,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基石分別為:大數據、算法以及計算能力。事實上,隨著數據信息爆發式的發展,計算能力或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障礙。而量子計算能夠讓人工智能加速,一個億億次的經典計算需要一百年,但用一個萬億次的量子計算可能只0.01秒的時間。量子計算機將重新定義什麼才是真正的超級計算能力。同時,量子計算機也將有可能解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能源問題。業界普遍認為量子計算將有可能給人工智能帶來變革性的變化。

• 2018年3月,谷歌推出了一款承載72量子比特的芯片;

• 同年3月,百度宣佈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

• 2018年10月12日,華為公佈了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進展:量子計算模擬器HiQ雲服務平臺問世,平臺包括HiQ量子計算模擬器與基於模擬器開發的HiQ量子編程框架兩個部分,這是這家公司在量子計算基礎研究層面邁出的第一步。


Part 5

底 層 技 術

芯片、5G通信等技術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層驅動力。今年中美貿易戰直擊我國“缺芯”軟肋,更引發國內巨頭的芯片研發熱潮。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將開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

•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腦計算芯片、軟件工具鏈;•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開發出了類腦認知引擎平臺,具備哺乳動物腦模擬的能力,並在智能機器人上取得了多感覺融合、類腦學習與決策等多種應用等。

• 在10月舉行華為全聯接大會2018上,華為發佈了基於華為Ascend(昇騰)系列芯片和業界主流異構計算部件的Atlas智能計算平臺,通過模塊、板卡、小站、一體機等豐富的產品形態,打造面向端、邊、雲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

• 12月,華為與英特爾打通了全球首個2.6G頻段5G呼叫,進一步推動了未來5G商用發展。

• 華為持續加快自有定製化芯片開發,並且搶在年底前發佈多款針對數據中心、高速網絡、固態硬盤(SSD)等人工智能及高效能運算(AI/HPC)新芯片。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在這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鉅變的時代,

人工智能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經歷了漫長的沉澱期之後,

人工智能的應用從智能音箱發展到人形機器人,

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隨著巨頭公司的深入佈局和創業公司的興起,

人工智能被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終在2018年煥發出從未有過的光彩。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END



劉佩雯

用眼看世界,用心寫故事。


工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www.soft6.com

中國軟件網

長按掃碼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