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敗給劉邦,袁紹敗給曹操,真的是偶然嗎?

每當新舊王朝交替,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總會湧現出無數英雄兒女,演繹著一出出精彩絕倫的故事,讓人可歌可泣。這些歷史進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構成了含括中華五千年悠揚歷史的一幅畫卷。他們之中無論最終是兵敗身死,還是功成名就,都為時代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可為何起義軍中最開始有著種種優勢,彷佛天時地利人和都兼顧的人物,總是免不了敗亡呢,這應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接下來我就介紹一下典型的兩個人物。

項羽敗給劉邦,袁紹敗給曹操,真的是偶然嗎?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何等英雄了得。民間更有將不過李,王不過霸之說。他出身名將項燕之後,武藝超群,在楚國貴族中更是一呼百應,萬人景從。起兵後,他屢戰屢勝,鉅鹿之戰,更是以少勝多,大敗章邯,坑殺四十萬降將,從而天下聞名。可是後來他剛愎自用,不聽范增之言,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終成大患。名將韓信本來追隨項羽,奈何項羽不能識人,致使韓信轉投劉邦。後來項羽不知變通,機械般地遵守鴻溝協定,致使良機錯失,最終導致烏江自刎的悲劇,遺憾千古。

項羽敗給劉邦,袁紹敗給曹操,真的是偶然嗎?

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悲劇,東漢末年,盤踞河北,一門四世三公的袁紹,起兵抗衡董卓,聚集十八路諸侯,被推為關東聯軍首領。先奪青並二州,又在易京之戰中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如日中天,天下英雄望風披靡。可在官渡之戰,因他不聽田豐之言,執意要戰,又因他刻薄寡恩致使許攸轉投曹操,最後被曹操奇襲燒燬袁軍糧草,終於以多對少卻大敗收場,只得以八百騎逃回河北,從而遺笑千年。

項羽敗給劉邦,袁紹敗給曹操,真的是偶然嗎?

袁紹和項羽的失敗從本質上看是有共同性的,二人皆出身名門,名門出身之人往往過於自負,也就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能接納別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讓手下的人才人盡其用,自己陣營的人才都轉投了敵方陣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如劉邦在漢朝建立之初曾經說過的那番話:要說運籌建策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張子房;要說管理國家,安撫百姓,源源不斷地保證物資和糧食供應,那我也不如蕭何;至於統領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之士,我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夠奪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項羽有一個范增而不能信任,這才是他敗給我的根本原因。

項羽敗給劉邦,袁紹敗給曹操,真的是偶然嗎?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群臣說服。

《史記·高祖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