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踏入了調整期

時代財經APP記者 童潔

丁祖昱: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踏入了调整期

在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嚴控後,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最後一個月釋放出調整的信號。12月以來,菏澤、廣州、珠海、衡陽、合肥等地陸續出現限售、限價的鬆綁,雖然衡陽在發出通知後又戲劇化的撤銷,但外界仍然認為房地產市場鬆綁已成定局。

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在第四屆中國房地產人力資源發展年會上指出,樓市早在9月就已顯示出調整跡象,目前來看,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踏入了調整期。

“這些城市的政策調整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我認為,過去限制性的政策可能不再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了。而且,這一輪的調整會持續一段時間,現階段已經不是單純放寬整體金融環境或者部分城市鬆動一點,市場就能馬上回升。”

他的判斷依據是9月以來的“三個下行”,“9月份之後,很多實際蓄客時間超過半年的樓盤,開盤去化率僅30%-40%,樓盤的去化率在下行;土地的出讓也遇到比較大的壓力,地塊流拍的現象在增加,最近地價也在下行;第三是二手房市場的哀嚎一片,進入了成交相對低量的階段。”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房企也面臨著增速下降的難題。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從今年和去年前11月前20強房企的銷售額對比來看,有14家房企增速是下滑的,平均下滑幅度54%,可見增速整體放緩已現端倪。

實際上,近幾年來,房企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紛紛把多元化提上日程。今年以來,包括保利、龍湖、萬達、時代、朗詩在內的多家品牌房企,都將公司名稱的“地產”兩字去除,大力佈局傳統地產開發以外的業務。

人才的興盛是行業形勢的直接體現,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分析,丁祖昱認為,接下來,房地產行業的風口或將出現在物業服務和存量物業兩個領域,而此前深受開發商青睞的長租公寓及小鎮、養老等非主流地產領域或已難擔大旗。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和物業相關的人員超過100萬,是其他房地產行業相關人員的2倍。這說明物業對基礎人員的需求總量很高,加上形成規模的物業公司越來越多,市場對專業人士的需求也慢慢在增長。可以說,物業會是未來吸納人才和人員非常重要的領域。”

國海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物業更有望成為流量入口,當前國內物業管理市場處於快速增長期,預計2030年行業潛在市場規模超過1.3萬億元。另據統計,目前共有11家物業公司完成上市,僅今年,就有5家房企把旗下物業板塊推到了資本市場。

存量物業包括商業、辦公、租賃,幾乎每一個板塊都需要專業的運營人員、技術人員,甚至和開發相關的人員,其中商業地產的需求最為旺盛。近幾年,由於電商的倒逼,商業地產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萬達、新城、大悅城、華潤等房企都在加快佈局節奏,整個商業地產的發展也在提速。

談及長租公寓,丁祖昱指出,這一行業的人員流動性更大,未來在招收人才方面也會比去年困難很多。他表示,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租賃市場遠沒有沒有外界想象中那麼大,利潤水平也沒有達到預期。

至於產業地產、文旅地產、小鎮、養老等其他非主流地產,丁祖昱認為都有發展的機會,但還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培育人才,對於大多數的房企來講,長期的無回報投入是對企業的消耗,“誰都不願意給別人做十年的墊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