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有人說:“與人溝通是永恆的主題,與自己的孩子溝通是難題。”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有家長就和小招說:“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孩子的成績不甚理想,希望小招能夠給一些建議。”

今天小招就主要以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建議總結,希望能夠幫到考生與家長們。

一、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但是不要過分窺探

小招看有高三家長說:“孩子上高三了,年齡一天天大了,脾氣也一天天見漲。我幾乎不敢和她說話,生怕哪句話說不好她又發脾氣。做高三孩子的家長真難啊!”確實,這是當前很多家庭面臨高考的一個普遍現象。

小招想說,有效的溝通一定是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平等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切勿以上位者的姿態來發問,因為高三考生他們已經有了很強的成人感和獨立感,他們敏感地意識到自身,希望獨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總習慣以權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現,這就必然會有衝突。

高三複習就好比車輪戰,絲毫不給學生喘息的機會。在承受巨大壓力與此同時,不少考生還會擔心辜負了家長的期望,在不自覺間又給了自己額外壓力。所以家長要在平等、客觀的基礎上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但是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分窺探。

二、這幾大“雷區”家長一定要避開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這幾大“雷區”不要觸碰。經過大數據調查顯示,以下10句話,是家長經常說,卻被考生“不喜歡”的話。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除去以上這些,還有一些話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的反感,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對孩子說:

加油吧!這是你至關重要的一次機會,一定要考好。別忘了你說的話,成功就在眼前。你的模擬考試每每優秀,大家等你上清華北大啊!這是你一生的轉折點,你一定要把握!咱們家裡窮,爸媽為了你上大學即便砸鍋賣鐵也心甘情願,這一次一定要爭氣!

三、與孩子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注意時機,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很多家長一上飯桌就開始數落孩子,或者趁孩子高興的時候趕緊跟孩子嘮叨幾句,覺得此時孩子心情好,什麼話都能聽進去,其實大多數時候結果往往相反。與孩子溝通、交換意見,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這樣孩子不會覺得突然,對於家長的批評或建設性意見也易於接受。

2.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同時注意不要非得“定期”“定時”

零零後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隨性的成分很大,所以不要以刻板的方式跟孩子談話,否則他們會覺得“假”,往往還沒等家長說出什麼,就從心底裡就本能地排斥。跟孩子交流不必非得“定期”“定時”,可以採用間接的溝通方式就很好,比如,把想要跟孩子說的話寫成一封信,塞在孩子枕頭下面……

3.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家長不要杞人憂天,把自己的恐慌帶給孩子。很多高三家長一想到“高考”這兩個字,心裡就一陣發憷。有的孩子本來成績明明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長卻總擔心會出意外,時刻提醒孩子別“關鍵時刻掉鏈子”,弄得孩子也神經兮兮,導致心理上真的出現問題。另外,家長在給孩子提要求時別把話說絕,要給孩子留後路,不給壓力,不要讓孩子覺得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會塌下來的事情。

4.不要整天將成績掛嘴邊

在很多家庭,孩子的成績就是“家庭晴雨表”,成績上升家裡一片祥和,但稍有差池就會迎來“陰雨天”,這無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

其實,並不能把孩子的成績當做衡量孩子的標準,因為當孩子考的好時,有可能是近段時間內學習狀態比較好,複習重點比較全面,考試心態比較端正;考不好有可能是考試時身體不舒服,基礎不紮實,題目偏難……

當孩子的單科成績下降幅度較大時,家長要適時與孩子溝通,找到外在原因與內在因素,激勵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希望家長能讓溝通迴歸自然——“愛”,可以多瞭解孩子,多關注他們的心情、身體狀況,也可以談談理想,聊聊人生,或者有時間就只是簡單的帶孩子吃一頓好吃的,不要談成績,除非他們願意主動跟你談,學習的事,就信任他們吧。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那些名人是如何與孩子溝通的。

用書信承載愛

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當年梁啟超的女兒梁思莊剛到國外學習,一時無法適應,沒能考上大學。他便寫信鼓勵女兒:“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考試是檢驗學業成果的一個方法,萬一遇到了挫折,只須再接再厲即可,無須因此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而為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心願,也不是非要他們考上最好的大學、取得很大的成就,而是希望他們過得開開心心、身體健康。

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梁啟超引用曾國藩的這句話,是要教育孩子專注當下,不要一心想著回報,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傅聰在給父親的信中訴說學習的苦悶,傅雷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這很正常,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所以,向父母傾訴並沒什麼可羞恥的,孩子不向父母撒嬌,還能向誰撒嬌呢?唯有父母,才是無條件關心、包容他們的港灣。

家長這樣和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告訴孩子,用功讀書的真正意義,是為自己多爭取一份選擇人生的權利。分數本身不代表什麼,而為了取得進步所付出的那些汗水,才是壘起未來的基礎。

有句話說:“付出之後一定會有收穫,但也許這種收穫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到來。”用功讀書不一定帶來好分數,但是它會給予你能力、見識,讓你在餘後的人生中足以有資格去選擇,而不是被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將爸媽給自己的信珍藏起來,在無人的時候,拿出來讀了一遍又一遍。在他們心中,雖然父母此時此刻不在身邊,但是隻要拿著這封信,看著那一句句親手寫下的話語,就會覺得父母的愛始終包圍著自己。

讀文至此,我想您已經開始準備寫一封信了,讓這份關懷悄悄來到孩子的身旁,讓這份愛,成為孩子前進的鎧甲。


文章綜合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