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事業有成,人格有成就的方法論就是仁

儒家思想:事業有成,人格有成就的方法論就是仁

​​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解讀:

子貢問仁是什麼?

能夠廣博,廣泛的施恩惠及人民,並且能賑濟到大眾,這樣的人,算是仁了嗎?

孔子說,做到這樣,哪裡僅僅是仁啊,已經是聖人了,堯舜也達不到這個條件,但也稱為聖人了。

仁者,我想要的,也想著別人要,我想要達到的,也想著別人要達到。

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這就是仁了。

子貢問的這個仁,要求太高,是一個結果,是堯舜這種聖人也做不到的。

就是能惠及所有的民眾,能讓所有的民眾都過好。這是一個平天下的結果,這是聖人的結果。

仁者,是一個發願,是一個走在路上的人。甚至,聖人也是一個走在路上的人,最終那個理想社會,我們希望達到的社會,這個地球上,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達到讓所有人民都完全滿意,高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能做到仁已經很了不起了。

孔子說了兩句我們經常講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就是將心比心,也是領導哲學,推己及人的道理,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您想要成為什麼人,您就去幫助別人成為什麼人, 您想要達到一個什麼願望,您就幫助別人達到什麼願望,比如,您想發家致富,您就去幫別人發家致富。

有了這個心思,您就是一個仁者了。

當然,反向推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您不喜歡的,討厭的,就不要把這個東西扔給別人,

比如,您不喜歡被人謾罵,汙衊,您就不要去汙衊,謾罵別人。

其實,這個社會,是一個反射系統,如果您經常侮辱,謾罵別人,別人勢必要侮辱,謾罵您,

即便是別人表面不敢罵您,敢怒不敢言,但心裡罵您,是跑不了的。

同理,您想要發家致富,不斷的幫別人發家致富,別人富起來了。您當然也會富起來,而且,您可能是最富有的那一個,因為受到您恩惠的人,會回饋您。

當然,孔子並沒有在這裡講,要回饋您,

只是給您講了,您想成為一個仁者,您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貢問的那個仁,是做不到的,連堯舜這種聖人都做不到。孔子講的這個仁,是平凡人,普通人,都可以去發願,去執行的。

孔子的偉大,就偉大在能讓普通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他的學說,儒家思想,就是這麼實用。

在日常信用之間,都能體現儒家思想。

有些人的心思是見不得別人好,拆別人的臺,他們認為,這樣,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生存,或者是心裡爽,這種類型的人,就是小人,這些思想,行為,都會反射到自己身上,導致自己一事無成,事業人生衰敗。

這個仁,既是成為一個君子,領導者的方法論,也是一個君子,領導者應該擁有的思想。

凡是按照這兩句話去做的人,都會成為一個人格完善,並且有一定事業的君子,領導者,過上幸福的生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