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微信貸這三個要素必不可少

做好小微信貸這三個要素必不可少

小微信貸具有 “短、小、頻、急”的特點,其小額、短期、分散的特徵使其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多年從事小貸行業的資深人士,總結出要真正做好小微信貸這項生意,需要三個要素:

一、接近:KYC,還得有溫度的KYC

真切地與小微客戶接近,瞭解他們的生意、生活,這是首要的法寶,為什麼呢?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你身邊最熟悉(並瞭解)的同事、兄弟、朋友需要借錢,是否比一個多年不來往的友人借錢更有把握判斷?這背後就是我們所謂的“信息對稱問題”,你需要“信息對稱”,就需要與“群眾打成一片”,接近帶來了解,瞭解帶來接近正確的判斷。

過去的接近兩個字,可能只有“Face to face”,隨著社會、科技的變遷,“接近”兩字可能擺脫物理、地、時間的隔閡:你可以在同一個“群”裡接近、可以在同一個細分行業去接近、你可以依據客戶本身的屬性、習慣,在網絡社交、產業鏈等渠道,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接近”,所以會延伸出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

但是千萬別忘了,接近帶來數據、信息的瞭解,還帶來一個重要的作用:人與人的情感交流!良好的互動,帶來客戶更好的體驗與優質的生意,也挖掘出更多的需求,糟糕的互動,增加雙方的交易成本不說,客戶感到失去尊嚴的體驗帶來的惡性博弈循環!

二、幫助:“利他”驅動後的“利己”效果

借貸是一個考驗人性的交易,考驗借貸雙方的人性:惡惡、惡良、良惡、良良,其實這4種情況前3種都是借貸常見的博弈關係。

1、惡惡:你只想賺別人更多的利息,越多越好,而對方只想不還本!這種情況是產品定價與客群定位出現了偏差,帶來最壞的結果。

2、惡良:你的初心是壞的,但你很會做生意,或是忽悠,短期會賺到很多錢,看到客戶很傻你很開心,但長期下去客戶的健康出問題,最終影響你的生意。

3、良惡:這也很普遍,你的初心很好,你要扶貧、你要幫助天下寒士,但你不會做生意!你只是一個道德的巨人、實踐的矮子。借貸,一項有借有還的天理,要首先遵循最樸素的實踐:這個借款人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意願?同時,他能不能直接獲得(而不是被層層尋租)?那麼,你就得把這件事放到一個很平等的界面去辦理:借貸平等、生意平等,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天道!

4、良良:真正的小微信貸,布的是一個“良、良”的局!首先你的起心要好,借貸服務要服務於真實的需求、幫助到值得幫助的人、合理分享到客戶的成果,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這是借貸的底層邏輯!其次,你要善於尋找準確的需求,並且建設出一套精準到位的服務體系,投放到需要的人群,就像海底撈不僅能做好一個點,還要做好數百家店,服務好千萬顧客,才有千億級的市場。

我們現實世界的絕大多數信貸,都在前3種情況下無休止的糾結!由於信貸這項生意有特殊的社會屬性,需長期持續地經營,其實就必須佈一個“引人從善的局”!

三、能力:建設規模化管理與深入骨髓的服務精神與能力

前面講了,做好小微信貸,要求“心要好”、“願意到群眾當中去”、“講實踐”,只有這幾點你還是做不好這項生意,為什麼?很簡單:你能做好一家人的飯菜就能開飯館嗎?你能做好10個燒餅就能賣天下嗎?一般都不能!

一項生意規模化後的管理要求邏輯又需要升級,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餐飲企業是做漢堡的麥當勞,中國市值最高的餐飲企業是做火鍋的海底撈,你不知道的事他們怎樣重視員工招募、培訓、激勵的,他們是怎樣管控供應鏈體系的?他們怎樣運營品牌、服務體驗的精度?麥當勞的櫃檯高度為什麼是96釐米?每種食物加工時間為啥精確到秒?海底撈的員工為什麼有發自內心的笑?你做的火鍋比海底撈好吃,為什麼沒有做大?

相信仔細思考這些問題後答案自然會有。但這裡想說的是眾人的偏見,某些人以為放貸人就是唯利是圖,以為放貸就是賺別人的利息;這樣的偏見還不是最壞的,最隱蔽而有害的偏見是以為放貸就是風控、風控、風控!那就是一個落後的、在賣房市場常見的、自以為是的偏見!對你的顧客而言,鬼才需要知道你怎麼風控,那是你自己的事,好的客戶只關心效率、便捷、體驗、是否持續。做好小微信貸,始終要圍繞著市場的用戶需求去建設自己,只有這樣,你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達到你定位的好客戶,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博弈。

小微信貸是“利他”從而“利己”的生意!它公平、考驗你水平、考驗人性、能幫助人、能賺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